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村落(档案泛化现象及管理模式研究)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8217323
  • 作      者:
    作者:徐欣云|责编:李海燕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分析了传统村落档案“泛化”现象的动因。乡土社会秩序,如无文字交流方式、宗法制度、传统建筑修旧利废制度等,对今天的传统村落仍然有隐性的制约作用。近现代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带来记录方式的现代化,如土地契约的盛行、均等化时间的推行、簿计账目的增多,还有农村档案工作制度,是当下传统村落档案的主导制度等。在上述种种背景下,传统村落档案内容需重新架构,使得看似庞杂的内容走向秩序井然,这需要一个更开阔的学术视野。传统村落档案包含农村档案和文化遗产档案。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档案可分为乡土景观遗产、传统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保护材料等档案。农村档案是现行主流档案工作模式下的村委会等形成的村级档案。 本书论证了“全宗模式”的需要改进之处,分析了现实中传统村落博物馆化标本化管理的合理性及弊端,并认为传统村落档案就是类“社群档案”,从而提出其后保管模式的路径设计及档案双轨制模式。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一)我国档案学领域的传统村落档案研究
(二)非档案学领域的传统村落记忆和建档研究
(三)民族档案、乡村记忆工程、农村社区档案管理研究
(四)档案“泛化”论研究
(五)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
三、本成果独到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一)后现代档案理论的本土化实践研究
(二)传统村落档案“世俗万象”的合法性解读
(三)传统村落档案秩序及制度嬗变的跨学科研究
(四)传统村落档案“泛化”管理的原则要求
四、本成果研究方法特色
(一)多学科交叉融合运用
(二)史论结合同时关注现实
(三)田野开放式调研
五、研究成果逻辑框架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逻辑框架
(二)本研究不足之处
第1章 传统村落档案涵义、建档现状及挑战
1.1 传统村落档案概念及涵义界定
1.2 传统村落保护运动的历史回溯
1.2.1 传统村落与古村落、历史文化名镇(村)继起关系
1.2.2 传统村落的特征和类型
1.2.3 传统村落名录制度的直接起源
1.3 传统村落档案建档现状及不足
1.3.1 住建部等传统村落建档调查框架及不足
1.3.2 冯骥才等“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框架及不足
1.3.3 乡村记忆工程项目及不足
1.3.4 档案行政机构相关建档实践及不足
1.4 传统村落建档实践面临的挑战及突围
1.4.1 传统村落建档政出多门的学理分析上的挑战
1.4.2 档案“来源原则”面对传统村落档案时的局限性
1.4.3 传统村落档案的词义重解及“泛化”突围
第2章 江西传统村落档案的世俗万象
2.1 中国传统村落数量统计及江西省属的占比情况
2.2 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
2.3 宜黄棠阴镇传统村落
2.4 金溪县双桥镇竹桥村和浒湾镇浒湾村
2.4.1 金溪县双桥镇竹桥村
2.4.2 金溪县浒湾镇浒湾村
2.5 金溪县合市镇全坊村和琅琚镇疏口村
2.5.1 金溪县合市镇全坊村
2.5.2 金溪县琅琚镇疏口村
2.6 吉安富田镇王家村等和文陂镇漠陂村
2.6.1 富田镇匡家村、文家村、王家村
2.6.2 富田镇陂下村
2.6.3 文陂镇浃陂村
2.7 吉安新干燥石村
2.8 进贤县西湖李家村
2.9 南昌安义古村群
2.10 小结:传统村落档案“世俗万象”启示
第3章 传统村落档案“世俗万象”的主体、文本及普遍性分析
3.1 传统村落档案的“多元”主体来源
3.1.1 地才及其“边缘人”特征——活态传承和口述档案
3.1.2 村民及其社区、群体——人物画像、口述档案
3.1.3 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调研报告、论著和村网
3.1.4 旅游公司——古村旅游网
3.1.5 公众及其参与——游记、微博
3.2 传统村落档案“世俗万象”的“非正式文本”现象
3.2.1 传统建筑意象及祠堂象征
3.2.2 谱牒、碑刻和匾额
3.2.3 传说、民谣、民间故事
3.2.4 导游词
3.2.5 “活态”延续的记忆
3.2.6 传统村落保护和修缮记录
3.3 传统村落档案“泛化”现象的普遍性
3.3.1 国内其他一些省份传统村落的建档案例
3.3.2 国外村落遗产保护及档案现象
3.3.3 美国老斯图布里奇村建档个案
3.4 小结:“金溪共识”及“自者”与“他者”的共存
第4章 传统村落档案的“泛化”特征和价值、作用
4.1 传统村落档案“泛化”特征
4.1.1 世俗性、草根性
4.1.2 地域性、社群性及个体性
4.1.3 活态性、传承性
4.1.4 开放性
4.1.5 相对的真实性
4.2 传统村落档案的“泛化”价值和作用
4.2.1 社群价值——促进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4.2.2 研究教育价值——教化功能
4.2.3 经济价值——“保护经济”实现工具
4.2.4 政治价值——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实现工具
4.3 小结:传统村落档案“泛化”现象的合法性
第5章 乡土社会秩序与乡村变迁——传统村落档案“泛化”的动因
5.1 乡土社会隐性档案秩序
5.1.1 乡土社会“无文字”记忆方式
5.1.2 乡土社会的宗法制度及记忆
5.1.4 传统建筑修旧利废制度和堪舆风水术
5.2 近现代乡村变迁和记录现代化
5.2.1 欧洲近现代“农民终结”和“村落再生”
5.2.2 我国近现代村落变迁及“空心村”
5.2.3 农业现代化及其记录特征
5.3 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推动——从神圣走向世俗记录符号
5.3.1 文化遗产从古迹发展为普世遗产(包含村落)的历程
5.3.2 国际文件中村落保护及文化遗产记录和档案的规定
5.3.3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文物保护制度及文物档案
5.4 我国农村档案工作制度演变——城市档案工作模式的衍生
5.4.1 人民公社档案工作
5.4.2 公社撤销、建乡立镇的乡镇、村档案
5.4.3 新农村档案、村级档案工作
5.4.4 农村档案制度对传统村落建档的影响
5.5 小结:历史层累下的传统村落档案“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