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问题的界定
三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内现有研究贡献及不足
二 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状况
第三节 基本概念、假设和分析框架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假设和分析框架
三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信任概说
一 信任与信用
二 信用是公信力的评价对象
第二节 司法公信力生成机制及可测性
一 司法公信力的概念
二 司法公信力的生成机制
三 信任关系的特征及司法对其回应
第三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及其功能
一 司法公信力的可测性
二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特征与本质
三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影响因素
四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功能
第四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与司法公信建设
一 司法公信建设的内涵和实践
二 司法公信力评价与司法公信建设的异同
三 司法公信力评价实践
四 对司法公信力评价实践的再评价
第二章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政治理论依据
一 公平正义的社会目标所决定
二 民主法治的政治目标所决定
三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所决定
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所决定
第二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依据
一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需求
二 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和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的需求
三 加强法院司法公信建设的需求
四 检验司法目标实现程度的需求
第三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技术理论依据
一 线性理论
二 协作和维持理论
三 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章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基础指标
一 指标的基本分类与评价方式的分类
二 司法公信力评价基础指标的确定
第二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下位性指标
一 下位性指标的设计原则
二 下位性指标的设计程序
三 初级指标的设计依据
第三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 对初级指标体系的检验
二 对二级指标体系的修正
三 司法公信力评价指数释义
第四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
一 主观指标的抽样调查方法
二 客观指标的测量方法
第四章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操作体系
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组织者
一 实在法中评价组织者梳理及其评价
二 人大评价的历史考察
三 人大作为评价组织者的必要性
四 具体组织方案和程序
第二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参与主体
一 司法公信力评价中的法院主体地位
二 司法公信力评价技术服务提供者
三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其他参与者
第三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流程
一 明确评价频率
二 找准评价组织起点
三 采购评价实施者
四 建立评价工作流程
第五章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可能影响
第一节 可用来提升国家权力机关的四大意识
一 政策体系与人大政治意识
二 主体体系与人大主体意识
三 指标体系与人大法治度量意识
四 操作体系与人大民主实践意识
第二节 可用作司法公信建设的倒逼机制
一 根据评价指标修正法院管理改革方向
二 根据评价指标细化案件质量标准
三 根据评价指标加强法官能力建设
第三节 可用于补全诉讼法律规范
一 诉讼法律规范之规则理论
二 利用法律规则变革裁判机制
三 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标准解释与推理常规
四 刑诉法律规范的标准解释与推理常规
第四节 司法公信力评价对法学理论的可能贡献
一 对民主政治理论的创新
二 对法学基本理论的创新
三 对诉讼制度理论的创新
结语 党领导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参考文献
附录1 涉及司法公信力的文件目录
附录2 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说明》
附录3 《“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修订后)》
附录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