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视角下行政不作为诉讼研究/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5342578
  • 作      者:
    作者:刘群|责编:刘长青|总主编:熊秋红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为视角对行政不作为诉讼进行研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行政争议的实质性解决。在行政不作为诉讼基本理论方面,重点明晰了实践中具有争议的“明示拒绝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不作为表现形态,从而为行政不作为裁判方式的构建提供前提基础;在起诉条件方面,从行政不作为诉讼争议解决的实效性和权利救济的必要性方面审查原告资格和起诉期限,从而有效防止滥诉;在司法审查方面,为准确界定行政机关的“履职程度”,通过行政不作为的司法识别和判断基准来剖析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在审查标准方面,引入“实质性审查”司法理念,避免程序空转;在审查强度方面,实行“合目的性”和“区分事实与法律问题”的审查强度,为争议解决提供更加明确的司法指引;在裁判方式方面,提出以履行判决的“实体性判决”作为主要判决方式,达到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之目的。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行政不作为诉讼基本理论
第一节 行政不作为基础理论
一、行政不作为的概念
二、行政不作为的性质
三、“行政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厘清
第二节 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态
一、行政不作为的基本表现形态
二、实践中争议形态分析:明示拒绝履行
三、实践中模糊形态分析:不完全履行
第三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概述
一、域外行政不作为诉讼类型划分
二、我国行政不作为诉讼的语境分析
三、我国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功能定位:“主观诉讼”为主,“客观诉讼”为辅
第二章 行政不作为诉讼案件实证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审判实践的实证分析
一、行政不作为诉讼案件审理的基本情况
二、行政不作为诉讼案件的特点
三、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目的落空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不作为诉讼原告资格和起诉期限存在的问题
二、行政不作为诉讼司法审查存在的问题
三、行政不作为诉讼裁判方式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原告资格和起诉期限
第一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原告资格
一、理论基础:保护规范理论
二、原告资格筛选机制:“诉的利益”和“权利保护之必要性”
三、“合法权益”与“利害关系”标准的分析路径
四、原告资格的司法审查路径
五、客观诉讼模式下原告资格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滥诉规制与“成熟原则”
一、成熟原则:司法权介入行政权的范围和边界
二、“成熟标准”演进一:权利义务实际影响和程序履行之完整性
三、“成熟标准”演进二:法律效果标准
四、“成熟标准”演进三:实质利益影响标准
五、小结
第三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的起诉期限
一、“履行期限”届满的判断
二、起诉期限的相关规则
三、起诉期限的中止与中断
第四章 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司法审查判断基准
第一节 前提要件的判断基准:行政主体具有“作为义务”
一、是否存在作为义务
二、作为义务的依据:“法”的范围
三、作为义务的来源
四、作为义务的判断节点
第二节 主观要件的判断基准:行政主体履行作为义务具有现实可能性
一、程序性条件
二、能力条件:权责一致
三、履行作为义务的现实可能性
第三节 客观要件的判断基准:行政主体不履行作为义务且无正当理由
一、作为义务实质要件的判断:是否实质作为
二、法院对“实质作为”的判定标准
三、不完全履行作为义务的认定标准
四、关于“无正当理由”的理解
第四节 裁量要件的判断基准:行政机关有无裁量权及判断余地
一、“判断余地”的审查
二、是否存在“裁量权滥用”
三、已经不存在“不为”的裁量空间
第五章 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司法审查标准和审查强度
第一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审查标准及审查强度的影响因素和理论基础
一、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司法最终原则与司法有限性的博弈
二、合法性审查与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权衡:从合法性审查到法律关系审查
三、权力监督与权利救济的平衡:促进行政机关积极履职
第二节 域外行政不作为司法审查的比较法考察
一、域外行政不作为的司法审查标准和审查强度
二、域外行政不作为裁量的司法审查
第三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司法审查标准
一、“实质性审查”的司法理念
二、实质合法性审查标准
三、合理性审查标准
四、正当程序审查标准
五、裁量权的目的性审查标准
第四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司法审查强度
一、合目的性审查
二、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
第六章 行政不作为诉讼的裁判方式
第一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裁判方式的基本原理
一、行政不作为诉讼裁判方式与诉讼目标模式的关系
二、司法权与行政首次判断权的关系
三、“诉判关系”原理
第二节 履行判决的适用规则
一、“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提出对履行判决适用的影响
二、履行判决的适用范围 、
三、判断基准时:裁判时机成熟
四、“履职程度”的判断标准
五、履行判决的“实体性判决”
第三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的补充性裁判方式
一、确认违法判决
二、撤销判决
三、重作判决
四、驳回诉讼请求
第四节 行政不作为诉讼裁判方式选择适用的实现路径
一、裁判方式选择适用的“利益衡量方法”
二、裁判方式改进的最终路径:诉讼类型化
三、行政不作为诉讼判决类型之间的交叉、转换和补充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