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立论依据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文献综述
(二)文献评价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校教育纠纷概述
一、高校教育纠纷的概念
(一)纠纷
(二)教育纠纷
(三)高校教育纠纷
二、高校教育纠纷的主体
(一)高校
(二)学生
(三)高校教师
三、高校教育纠纷的性质与类型
(一)高校教育纠纷的性质
(二)高校教育纠纷的分类标准
(三)高校教育纠纷的具体类型
(四)几种存在争议的纠纷
第二章 大学自治与司法审查
一、大学自治的历史考察:中世纪的大学自治
(一)中世纪大学的源起
(二)中世纪大学自治的确立
(三)中世纪大学自治的体现
(四)中世纪大学自治的局限
二、大学自治的域外经验:近代德国、日本、美国大学的自治
(一)德国的大学自治
(二)日本的大学自治
(三)美国的大学自治
三、大学自治的中国语境:高校办学自主权
(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
(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发展历程
(三)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性质分析:在理想与事实之间
(四)高校办学自主权与司法审查的关系
四、大学自治的基础:学术自由
(一)学术自由的思想渊源
(二)学术自由的含义
(三)学术自由的主体
(四)学术自由的内容
(五)学术自由与司法审查的关系
第三章 高校教育纠纷司法审查的反思
一、司法审查
(一)英美法系中的司法审查
(二)大陆法系中的司法审查
(三)司法审查的中国语境
二、司法审查介入高校教育纠纷的现实考量
(一)纠纷的类型
(二)争议的焦点
三、高校教育纠纷司法审查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本土理论依据的缺失
(二)高校法律地位的模糊
(三)程序审查标准的模糊
(四)司法审查的谦抑性
(五)直接法源依据的缺失
第四章 高校教育纠纷司法审查的展望
一、司法审查的理论依据:平衡论
(一)何谓平衡论
(二)为何是平衡论
二、高校教育纠纷司法审查的原则
(一)一般原则
(二)特别原则
三、高校教育纠司法审查的范围
(一)高校与学生之间纠纷的审查范围
(二)高校与教师之间纠纷的审查范围
(三)高校教育纠纷司法审查范围的确定及可能
四、高校教育纠纷司法审查的标准
(一)形式性审查
(二)实质性审查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指导案例号: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
附录2 指导案例号:何小强诉华中科技大学拒绝授予学位案
附录3 甘露不服暨南大学开除学籍决定案
附录4 北京大学与于艳茹撤销博士学位决定纠纷上诉案
附录5 陈颖诉中山大学撤销硕士学位决定案
附录6 柴丽杰与上海大学教育一审行政判决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