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犯罪论争议问题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758943
  • 作      者:
    作者:贾济东|责编:韩满春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为研究主线,按照“客观构成要件、排除客观违法的事由、主观构成要件、排除主观责任的事由”四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架构,从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修正形态三个维度,遴选犯罪论领域的若干争议问题依次展开讨论。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司法实践提出的难题,梳理学说的脉络,考察立法的妥当性,对各种理论和观点条分缕析,致力于理论、立法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提出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理论和实践中的疑问。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犯罪论争议问题序说
一、本书的研究主线
二、本书的研究框架
三、本书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 犯罪的实质
第一节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根本分歧
一、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含义
二、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沿革
三、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主要争论
第二节 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之提出
一、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理论基础
二、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之提倡
第三节 本书的立场选择
第三章 犯罪论体系
第一节 我国犯罪论体系争议与共识之梳理
第二节 犯罪论体系发展和完善之基本要求
一、理论层面的逻辑性和精细化
二、实践层面的实用性和简便性
第三节 我国犯罪论体系完善的路径选择
一、基本立场
二、指导原理
三、体系构造
四、具体适用
第二编 客观要件
第二编(上)客观构成要件
第四章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
第一节 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概说
一、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内涵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界定
第二节 我国作为义务理论通说及司法难题
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二、职业或业务要求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三、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四、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第三节 我国作为义务理论之发展完善
一、深化我国作为义务来源的内涵
二、扩充我国作为义务的形式来源
三、探究我国作为义务的实质来源
四、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作为义务论之提倡
第五章 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之反思
第一节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客观归责本体论的批判性反思
第三节 客观归责方法论的合理性借鉴
第四节 客观归责论与相当因果关系说的辩证分析
一、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危机
二、相当因果关系说的修正
第五节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论的未来走向
一、修正的相当因果关系说的优越性
二、修正的相当因果关系说之借鉴
第二编(下)排除客观违法的事由
第六章 防卫限度的认定困境与出路
第一节 防卫限度认定之困境
第二节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分析与理论诠释
一、“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地位
二、“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内涵
第三节 防卫限度的判断路径与实践贯彻
一、防卫限度的判断路径
二、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第七章 紧急避险的利益衡量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紧急避险中利益衡量的立场选择
一、结果论
二、非结果论
三、综合主义
第三节 紧急避险中利益衡量之规则与具体要素
一、紧急避险中利益衡量的规则
二、紧急避险中具体的利益衡量要素
第四节 紧急避险利益衡量的实践贯彻:以生命法益为例
第五节 基本结论
第八章 被害人承诺的规范与适用
第一节 被害人承诺的实践难题
一、相关案例
二、适用分析
第二节 被害人承诺的理论争议
一、被害人承诺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二、被害人承诺正当化根据之学说
三、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被害人承诺的立法建议
一、域外立法与适用考察
二、我国存在被害人承诺的立法基础
三、具体立法建议方案
第三编 主观要件
第三编(上)主观构成要件
第九章 过失犯罪构造理论之反思
第一节 过失犯罪认定的实践困惑
第二节 过失犯罪的理论基础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二、预见可能性的含义
三、注意义务的内容
第三节 过失犯罪构造理论之梳理
一、日本过失理论之演进
二、德国过失学说之争议
三、我国学者之探讨
第四节 我国过失犯罪构造理论之选择
第五节 新过失论之具体适用
第三编(下)排除主观责任的事由
第十章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司法处境
第二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体系地位争议
一、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不要说
二、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必要说
三、学说评析
第三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规范与适用之域外考察
一、大陆法系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立法与判例
二、英美法系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实践
第四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犯罪论体系地位之确立
一、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主观要件说之提倡
二、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主观要件说之展开
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主观要件说在实践中的运用
第十一章 企业合规与单位刑事责任
第一节 我国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规范与适用难题
一、单位犯罪的立法缺陷
二、单位犯罪的认定困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