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滞留”与“器具化滞留”
第一节 “记忆”“滞留”与其不可量化的特征
第二节 量的数学化的先天合法性条件
第三节 “器具化滞留”及时间的数学化
第二章 “运动”的技术介入研究
第一节 灵魂与时间、运动的早期结合形态
第二节 绵延与运动——内时间与本义上运动之直接的关联
第三节 运动的几何学化致使运动的时间性被忽略
第四节 伽利略斜面实验中时间的测量让“时间”失而复得
第三章 动力学中“力”的技术介入研究
第一节 笛卡儿惯性定律的现象学证明
第二节 “能动”与“力”——内时间意识中“力”的意志形态
第三节 机械论的“力学”使得能动力滞留为“实体”
第四节 莱布尼茨的活力理论把“力”从实体变成时间性的过程
第四章 时间多样性的动力学演化与延迟选择实验新释
第一节 内时间意识图式的问题及其多样性特征
第二节 多样性观念的动力学演化
第三节 内时间动力学演化模式探索
第四节 游牧的现在与延迟选择实验新释
第五章 瞬时与“时机科学”
第一节 “瞬时”在纯粹感知上不存在
第二节 数学计算观念上的“瞬时”及其确定性
第三节 钟表测量感知得到的“瞬时”的不确定性
第四节 时机科学
第六章 物化特征的力学与测量中介下的物
第一节 物化力学的非数学特征
第二节 测量中介与数学筹划中的“物”
第三节 从都江堰看古代水力学的物性特征
第七章 图像界面上的物性回归与游牧科学
第一节 从时间现象学看思维的电影机制
第二节 计算机记忆系统中滞留的缺失
第三节 图像界面是计算机介入科学认知的可能模式
第四节 人机交互的图像界面与游牧科学
第八章 泛技术时代寻找“我”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 内时间视域中的“我”
第二节 能够体验到研究主体“我”的古典科学
第三节 “技术化科学”与“我”的失落
第四节 技术介入的伦理特征
第五节 现象学方法对寻找“我”的科学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