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代经济(古典文明译丛)
0.00     定价 ¥ 5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180771
  • 作      者:
    [英]M.I.芬利
  • 译      者:
    黄洋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0-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古代经济与现代经济有何不同?古代经济是否存在现代经济理论所揭示的特征和规律性。芬利认为,在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经济领域,古代经济更多的是与财富、地位和身份等联系在一起的,并非纯粹盈利与否的问题。这一对古代经济的解释,不仅加深了对古代世界的认识,还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传统观点,而且揭示了现代经济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性。


展开
作者简介

M.I.芬利(M.I.Finley,1912-1986),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古史学家之一,剑桥大学古代史讲席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古代希腊史,但更多以整个古典世界为研究对象。著有《古代经济》《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古代世界的政治》《历史的使用与滥用》《古代奴隶制与近现代意识形态》《奥德修斯的世界》《古代希腊人》等。

译者简介:

黄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伦敦大学古典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兼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古代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罗马政治史、古希腊经济史、古代西方政治思想史。出版有《古代希腊土地制度研究》《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希腊史研究入门》(与晏绍祥合著)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古代经济》是英国著名古史学家M.L.芬利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作者在担任世界最为著名的萨瑟尔讲席教授期间所做的系列讲座基础上写成的,主要阐述了古代经济,尤其是希腊和罗马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研究古代经济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其观点被学者称为“芬利模式”,即古代经济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而是“嵌合的”,嵌合在其所存在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而这一解释模式至今仍未被取代。

展开
精彩书评

20世纪里没有任何一本书对希腊罗马经济史研究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在出版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古代经济》仍然稳固地处于争论的中心。芬利决定性地表明,语文学的和经验主义的历史学能够把握古代的经济现象。学者们仍然在以这种方式从事大量的出色研究,但是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更多是关于19世纪90年代的争论,而不是关于新的正统学说的。《古代经济》处于决定论、经济学方法和后现代文学性探讨的中途。社会化不足和过度社会化的批评者若要取得进展的话,都必须严肃对待芬利的著作。


——斯坦福大学教授 伊恩•莫里斯


最近三十余年里,古希腊罗马经济史研究也许是希腊罗马史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领域,用一位论者的话说:“古代经济学成了一个变化莫测的领域。”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摩西·芬利在1973年出版的《古代经济》一书所带来的长久影响。该书无疑是20世纪出版的关于古希腊罗马社会经济史最重要的著作,也奠定了摩西·芬利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古代史家的地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洋


展开
精彩书摘

 《古代经济/古典文明译丛》:
  无论是在希腊文中,还是在拉丁文中,都没有一个可以表达一般“劳动力”概念或者“作为一般社会功能”的劳动力概念的词语。58古代世界劳动力的性质和条件排除了这类一般概念的出现,正如工人阶级这一概念一样。赫西俄德说,“人们白天从不停止劳作和烦恼,黑夜则从未停止死亡”(《劳作与时日》,176-178)。这是一个描述性的陈述,一个事实陈述,而非一种观念陈述。其结论也是如此,因此劳作比死亡要好。更好的是如果可能的话,转向使用奴隶劳动。但是并非世上每个人都劳作和烦恼,而难题正在这里。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有一个挽救的特征,就是它包含了整个人类,因此尽管它将劳作和罪恶与惩罚联系起来,却并未将劳动贬低为如此。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命运可能是悲剧性的,但却不能是羞耻的。罪恶可以洗净,但是天生的道德低劣却不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一卷中天生奴隶的理论是个极端的观点,但是那些并不接受这一信条的人不过仅仅将它倒转过来了:即从事卑贱职业或者处于奴役的就业状况下的人,因其劳作而变得低劣。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没有什么慰藉。
  有人会反对说,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上层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代言人的观点,而非基于劳动者但却无发言权的人的观点,然而却并非完全如此。例如他们通过神明崇拜表达自己,并且应该注意到,尽管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罗马的吾尔卡努斯神)在某种意义上是手工业的保护神,尤其是冶金匠的保护神,但是他在天间是个低级的神,在世上很少受到正式崇拜,也少有他的神庙。古典神明崇拜中最为“流行的”是狂喜的神明崇拜,尤其是醉狂(不只一个意义上)之神狄奥尼索斯或巴库斯崇拜。通过狄奥尼索斯崇拜,人们并非庆祝劳作,而是庆祝从中释放出来。前面业已提到,劳动者要求获得土地,他们以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相对少见的奴隶起义时,他们未能和奴隶联合起来,并且也以此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毫无疑问,技术受到尊重和赞赏。但是高超手工艺带来的自豪是个心理现象,不应和对劳动的正面评价混为一谈。即使是柏拉图,也是高超手艺的赞赏者。他多次拿能工巧匠作肯定的类比,不过他在自己的价值观等级体系中,却将手工技艺排得很低。奴隶也表现出了类似的自豪,不是通过他们的文字——我们并没有他们留下的文字,而是通过他们的作品本身。在埃瑞克特昂神庙的废墟中,没有人能够分辨哪些是西米阿斯雕刻的构件,哪些是他的五个奴隶雕刻的构件。奴隶生产的阿雷佐赤陶要比勒祖(Lezoux)的自由人陶匠生产的产品精致得多。
  奴隶的心理十分复杂,而且就古代世界而言,我们很可能是无法理解的。恰当的分析将不得不考虑奴隶同家乡及亲人分隔开来的情况,对任何年龄的男性奴隶都称为“伙计”这一无处不在的称呼的意味,以及对性道德观念的影响。年轻的特里马尔乔和他的主人及情妇的性关系,以及年长的特里马尔乔和他的奴隶的性关系都昭示了这种性道德观念;还不得不考虑奴隶大起义中农业奴隶占绝大多数的情况,城镇奴隶有时候不仅保持中立,甚至站在他们的主人一边和起义奴隶作战;还有奴隶积极参加抵抗敌人攻城的情况,以及其他许多会超出本书讨论的范围的因素。
  ……

展开
目录

修订版序

前言

第二版前言

大事年表

地图:2世纪的罗马帝国

第1章  古代人及其经济

第2章  等级与地位

第3章  主人与奴隶

第4章  地主与农民

第5章  城镇与乡村

第6章  国家与经济

第7章  进一步的思考( 1984年)

缩略语与标题简称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