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辨识谎言(测谎办案的逻辑与方法)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625455
  • 作      者:
    作者:张坤|责编:吕静云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近年来,许多以测谎技术为主题的影视剧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其科学性尚且不论,它们的出现向大众逐渐揭开了测谎技术的神秘面纱。本书主要立足于司法领域中借助测谎仪进行的专业测谎展开论述。本书延续作者以往的写作思路,以具体测谎案例为依托,立足于心理学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测谎的专业思维路径进行阐释,对测谎实践中方法评价的全面性、印证测试的必要性、问题设计的行为导向性、单一主题询问的重要性、记忆恢复现象的反常性、被测人的共性与个性、犯罪记忆唤醒的有效性、被试的高度敏感性、自利性偏差的隐蔽性、司法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性等主题进行探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析微察异:测谎之原则
测谎技术的产生脱胎于心理学,测谎技术发展的营养同样汲取于心理学
谎言识别:什么是好的测谎方法
自比原则:测谎实践中的重要原则
言语真实性评估:聚焦“变化”的“SCAN”
记忆恢复:还是记忆歪曲
记忆加工水平:折叠刀与烟灰缸
印证测试:心理痕迹的整合
特许谎言:模拟研究与真实情境
自利性偏差:真假之间的“灰色地带”
犯罪隐蔽情节测试:关注“假阳性错误”
第二章 立足实践:测谎之技巧
一名优秀的测谎师,一定是在办理大量测谎案件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实践经验:反常数字的背后
单一主题询问:破解隐瞒式谎言
麦克白效应:反常的清洗行为
诚实假象:无法核实的情节
犯罪记忆唤醒:测前谈话的技巧
主观感受:谎言的“阿喀琉斯之踵”
三点建议:内心预判与测谎结果
破除假象:“神预测”的骗局
承诺一致性原则:被测人承诺
第三章 精益求精:测谎之设计
测谎在本质上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心理学实验。努力控制与消除所有可能存在的测试误差,正是测谎工作精益求精的体现
测前谈话:几种常见的错误
强奸创伤综合征:警惕假阳性错误
被试敏感性:一枚鼠标的“学问”
证言自信度:自杀?他杀?
测谎万能论:拒绝“大包大揽”
问题设计:结果导向与行为导向
有效应对:假装未被污染的被测人
测谎指导语:不受控制的思维
老年被测人:个性化的身心特征
发问形式:“言语”刺激的疏漏
第四章 兼收并蓄:测谎之方法
鉴于谎言识别的复杂性,测谎师有必要树立“大测谎”的观念,对各种测谎方法保持兼收并蓄的态度,并在测谎实践中进行灵活的融合运用
反应时测谎:两种主要的范式
证言收集:认知访谈技术
聚焦“讲述习惯”:足利案件的供述分析
统筹兼顾:测谎的“共性”与“个性”
角色差异:访谈者与观察者
儿童询问:“看起来,她并不像是在胡编乱造。”
人格特质:形形色色的被测人
注意的选择性:远离“冲突中心”
“四耳模型”:意图的错误理解
第五章 案件百态:测谎之见闻
说谎与抓谎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场“猫鼠游戏”
双相情感障碍:坐在秋千上的人
反常表述:“我刚才说的,是真话吗?”
还原冲突过程:6份证言的偏差
初次面询:无准备的谎言
说谎动机:反常的虚构情节
借助“行为”:欺骗何以得逞
“行为者—观察者”偏见:38名旁观者
过度补偿:极端化的转变
攻击诱发:酒精、高温、武器与匿名状态
说服免疫效应:说服信息的慎用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