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寻觅中华.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70780
  • 作      者:
    余秋雨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余秋雨,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现在还担任99读书俱乐部的荣誉董事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这里,你将看到中华文明史和文化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作者用行云流水般的笔调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娓娓道来,将一条清晰完整的中华文化发展之路展现给我们,帮助我们厘清中华文化的精髓,并深刻理解中华文明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存硕果的原因所在。叙事宏大、条理清晰、语言精辟,睿智深远。各章后配有精彩点评,或辣或庄或谐,灼见多多,新意比比,富有启迪。
展开
精彩书摘
  猜测黄帝 那天夜里,风雨实在太大,大到惊心动魄。是台风吗?好像时间还早了一点。但在半山小屋遇到那么大的风雨,又是在夜间,心里感觉比什么级别的台风都要恐怖。我知道这山上没有人住。白天偶尔有一些山民上来,但说是山民,却 都住在山脚下。因此,在这狂风暴雨的涡旋中,我彻底孤单。蔓延无际的 林木这时候全都变成了黑海怒涛,它们不再是自己,而是天地间所有暴力 的体现者和响应者,都在尽着性子奔涌咆哮,翻卷肆虐。没有灯火的哆嗦,没有野禽的呻吟,没有缓释的迹象,没有黎明的印 痕。一切都没有了,甚至怀疑,朗朗丽日下的风轻云淡,也许只是一个奢 侈的梦影?这个时候最容易想起的,是千万年前的先民。他们在草泽荒滩上艰难 迈步的时候,感受最深的也一定是狂风暴雨的深夜。因为,这是生存的悬 崖,也是毁灭的断壁,不能不全神贯注,触目惊心。对于平日的寻常气象、山水风景,他们也有可能淡淡地嘹上两眼,却还分不出太多的心情。此刻我又顺着这个思路想开去了,一下子跳过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 汉,来到了史前。狂风暴雨删去了历史,让我回到了只有自然力与人对峙 的洪荒时代。很多画面交叠闪现,我似乎在画面里,又似乎不在。有几个 人有点脸熟,仔细一看又不对…… ——这时,我已经渐渐睡着了。等我醒来时听到了鸟声,我知道,风雨已经过去,窗外山光明媚。我躺在床上盘算着,昨天已经没吃的了,今天必须下山,买一点干粮。我经过多次试用,选中了山下小店卖的一种“压缩饼干”作为惯常干 粮。这种东西一片片很厚,吃的时候要同时喝很多水,非常耐饥,也非常 便宜。其实这是一种战备物资,贮存时间长了,本应销毁,但这时“文革”尚在进行,民生凋敝,衣食匮乏,也就拿出来供应民间。民间对这种东 西并无好感,因为口味干枯,难于下咽。然而,这对我这个几天才下一次 山的困顿书生而言,却是一种不必烹煮又不馊不烂的果腹之食。既然不馊不烂,为什么不多买一点存着,何苦定期下山一次次购买呢?只要真正熬过苦日子的朋友就能理解其间的原因。口袋里极少的一点钱,随时要准备应付生病之类的突发事件,怎么能一下子用完?因此,小钱 多存一天,就多一天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的代价就是饥饿感。两感抗衡,终于顶不住了,就下山。每当我又一次出现在小店门前,瘦瘦的年老店主人连问也不问就会立 即转身去取货。他对我的态度十分冷淡,似乎一直在怀疑我是不是一个逃犯。按照当 时的说法,叫做“逃避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敌人”。但他显然没有举报,按照他的年龄,他自己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历史问题”。何况这是蒋介石 的家乡,远远近近的亲族关系一排列,很少有哪家与那批已经去了台湾的 国民党人员完全无关。既然每一家都有问题,彼此间的是非口舌、警惕防 范,自然也就会少一点。这,大概也是我的老师盛钟健先生想方设法让我潜藏到奉化半山的原 因之一吧。我说过,我在山上不小心碰上了蒋介石的一个隐秘藏书楼。原来叫“中正图书馆”,一九四九年之后当然废弃了,却没有毁坏,摘下了牌子,关闭了门窗,由一位年迈的老大爷看守着。老大爷在与我进行过一次有关 古籍版本的谈话后,如遇知音,允许我可以任意阅读藏书楼里所有的书。我认真浏览了一遍,已经把阅读重点放在《四部备要》、《万有文库》和 《东方杂志》上。由于一夜的风雨,今天的山路上全是落叶断枝。空气特别清新,山泉 格外充沛。我上山后放好买来的干粮,又提着一个小小的铁皮桶到溪边打 了一桶山泉水回来,便静静地坐着,等待老大爷上山,打开藏书楼的大门。后来回忆三十年前这一段潜迹半山的岁月,心里觉得非常奇怪。我上山,正好蒋介石刚刚在台湾去世;我下山,是因为听到了毛泽东 在北京去世的消息。中国二十世纪两位强硬对手的生命较量终于走到了最 后,一个时代即将结束。而恰恰在这个时刻,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我带进了 其中一位的家乡藏书楼,长久关闭的老门为我悄然打开,里边是一屋子的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平心而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毛泽东比蒋介石熟悉得多。在报 纸上看到照片,他接见外宾的书房里堆满了中国古籍,而且似乎只是中国 古籍。他已经感受到生命终点的临近,正急忙从两千多年前的诸子百家中 选取两家,一褒一贬,作为精神文化遗嘱。他的褒贬,我不同意,但是作 为一个看上去什么也不在乎的现代革命者,到最后还那么在乎两千多年前 的精神价值系统,却让我吃惊。蒋介石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简单,他只把儒家传统当做需要守护的文化,又特别钦慕王阳明。看管藏书楼的老大爷告诉我,蒋介石曾嘱咐他的儿 子蒋经国要经常到这里来读书。蒋经国忙,匆匆来过两次,没时间钻研。军事及政治的恩怨是非姑且不予评说,但世界上确实找不到另外一个 民族,一代代统治者都那么在乎历史渊源,那么在乎血缘根脉,那么在乎 华夏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古老帝国总是互相远征、互毁文明的情形不同,历代中 国人内战再激烈,也只是为了争夺对华夏文明的正统继承权,因此无论胜 败都不会自毁文明。即便是周边地区的游牧群落入主中原,也迟早会成为 华夏文明中的一员。这么一想,我潜迹半山的生活立即变得纯净。当时山下的形势还十分 险恶,我全家的灾难仍然没有解除。但我的心态变了,好像层层叠叠的山 坡山树山岚一齐拽着我蹬开了山下的浑浊喧嚣,使我飘然升腾。一些看似 空泛不实的大课题浮现在眼前,而且越来越让我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例如,什么是华夏文明?什么是炎黄子孙?答案在五千年之前。但奇怪的是,在此后的五千年间,这些问题仍然被一代代地反复提出,而且似乎很难找到答案。一切军事或政治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化。只不过军事或政治行动总 是极其繁忙又惊心动魄,构成了一个很难离得开的过程。很多人在过程中 迷失了,直到最后仍拔身不出,还深深地拖累了大地。只留下一些依稀的 人文余痕,却也早已支离破碎。你看眼前,一个老军人的遗产居然是一屋 古籍,他的对手也是同样。P1-7 
展开
目录
总序 
猜测黄帝
天灾神话
问卜殷墟
古道西风
黑色的光亮
稷下
诗人是什么
历史的母本
丛林边的那一家
千古绝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