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言学科普【全3册】南腔北调+东言西语+中国话
0.00     定价 ¥ 144.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jd00241
  • 作      者:
    郑子宁
  • 出 版 社 :
    海峡书局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南腔北调》

◎继《东言西语》《中国话》之后,郑子宁又一语言学科普力作!

◎趣说各地方言话题,解锁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发现更本真的中国。

◎名词实例通俗解读,从你熟悉的家乡话开始,探寻语言学的奥妙。

 

◎古人说话究竟是怎样的?

——没有汉语拼音,古代中国的字母是什么样子?

——“洪武大移民”对今天云南、宁夏、四川等地的方言有什么影响?

——张居正指正万历皇帝的读音反倒闹了笑话?

——周公姬旦名字的读音真的和“鸡蛋”相同吗?

◎你真的了解这些地名吗?

——为什么瓦窑堡的“堡”读bǔ,十里堡的“堡”读pù?

——“六安”为什么会念作“lù 安”?

——唐朝的“矩州”怎么变成了现在的“贵州”?

——“乐亭”“获鹿”到底要怎么读?

◎网络流行语的读音有没有道理?

——把“小公主”说成“小公举”,“猪猪”说成“居居”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把“鞋子”说成“hai 子”,“上街”说成“上gai”?

——上海人为什么把“生煎包”念作“双肩包”?

——“恰烂钱”的“恰”是怎么从“吃”演变过去的?

◎你知道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常识吗?

——北方话里的卷舌音是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带进来的吗?

——“胭脂”其实是错别字?

——“粳米”的正确读音应该是“gēng米”?

——“霓”的声旁为什么会是“儿(兒)”?


《中国话》

九大领域解读中国话的起源与传播

重新发现中国人的文化史

◎粮食作物称谓的传播

——为什么东非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尼群岛上“米”的发音都非常相似?

——为什么中国普遍北方吃粳米,南方吃籼米?
——为什么中国台湾的阿美人会把“小米”供奉为神灵?

◎家畜动物称谓的兴衰

——为什么历史上“猪”的曾用字“彘”“豕”“豝”都消失了?

——为什么楚国“虎”的发音——“於菟”和东南亚地区的发音非常相似?

——汉语的“马”是草原上的印欧人传入中国的吗?

◎金属加工冶炼的历史

——为什么青铜器上的铭文会被称作“金”文?

——越南为什么会用“铜”作为他们的基本货币单位?

——“铁”是一个来自西方的词汇吗?

◎血缘亲属称呼的异同

——“爹娘”是比“爸妈”更老土的词吗?

——“哥”什么时候取代了“兄”?

——“妈”(ma)是全世界的语言中对母亲的通称吗?


展开
作者简介

郑子宁,毕业于墨尔本大学。语言学达人,了解英语、法语、土耳其语、老挝语等语言,熟知常州话、上海话、西安话、广州话、海口话等多种汉语方言。在各类媒体上发表过与历史、文化、民族尤其是语言相关的文章近百篇,著有《东言西语》《中国话》。


展开
内容介绍

《南腔北调》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调”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八大版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画卷。读者在收获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从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鸣,在方言里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东言西语: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言与传统的历史面貌,系统性揭示了遮蔽于其下的文化记忆。由此,郑子宁用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槛与难度极高、向来被目为“绝学”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中国话》

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分别深入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数字、动物、称谓、地名等方面的文化。一方面,作者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语言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又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传播、交流。作者借由语言,探索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为我们描绘出一条清晰的、不同民族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轨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