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争事典067:被误解的马其诺防线 : 1940年法国崩溃前的抵抗
0.00     定价 ¥ 9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831786
  • 作      者:
    翁伟力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深度解读为什么马其诺防线被当成“二战法国的象征”。

★按时间线完整梳理马其诺防线的整个脉络:筹划—设计—建造—投入战争—战后命运。

★多角度分析马其诺防线终未能阻挡住德军枪炮的原因。

★重新评定马其诺防线在整场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追溯法军在战前、战中、战后面临的艰难抉择。

★总结德军攻占马其诺防线的军事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翁伟力,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自2010年起已发表各类文字近百万字,著有纪实文学作品《血火冰海》、历史科普作品《*强防线的破灭》,长篇小说《一级响应》曾获得2016年度南京市文联作品签约。

展开
内容介绍

从法国政府决定为其拨款开始,马其诺防线就成了军事工程史乃至20世纪人类史上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马其诺防线一直被*话和误解所包围。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是:马其诺防线的构筑和防御耗费巨*却毫无价值,是历史上*大的军事错误之一。针对这一观点,本书对马其诺防线的起源和建设以及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从防线的布局、技术特征和其构建意图,到1940年德国和意大利入侵时所采取的防御情况,以及德国人在1944年试图迟滞盟军前进步伐时使用部分战线的方式,以时间为轴线,层层深入,以图对马其诺防线的功过得失进行更加客观的评述。

展开
精彩书摘

要判断莱茵河和萨尔作战的防御价值是困难的,因为到德军发起进攻时,由于法军主力撤退,阵地防御已经大打折扣。在萨尔要塞区,需要大量人力维持的防御被严重削弱,法军短暂地阻滞了德军,但他们最终被命令撤退。防御莱茵河的部队没有炮兵支援以击退渡河德军,而且莱茵河岸和炮台防线之间的距离太宽,使得德军能够快速穿越、巩固阵地并继续推进。莱茵河阵地从未被侧翼炮台加强,侧翼的75毫米炮无法阻止渡河,但能阻滞后续推进。失败的关键又是缺少间隔部队。

在突破了莱茵河和萨尔防御后,德军此刻不仅能够向南推进并追击撤退法军,还能进行迂回并从后方进攻马其诺防线。德军第95步兵师开始在福尔屈埃蒙要塞区后方进行部署,并向伯莱要塞区后方推进。第262步兵师向东推进以便迂回到罗尔巴赫要塞区后方。几个较小的要塞将在未来几天遭到严峻考验。

在更靠西的位置,德军利用被放弃的马维尔高原包围了克吕斯内斯要塞区并向蒂永维尔推进。德军尝试了强行从杜福尔森林小型步兵要塞和莫瓦伊斯森林小型步兵要塞之间强行突破防线的可能性,而最终则是派出第183步兵师经由诺尔斯高原迂回到目前已经没有法军的要塞后方。这一部署从6月14日开始,并且终结了克吕斯内斯要塞区部队的撤退计划,他们被分割并将就地作战。

另一方面,在蒂永维尔要塞区、伯莱要塞区和福尔屈埃蒙要塞区,措施B按计划被付诸实施。炮兵、掩护部队和在要塞中并不担负至关重要任务的守军在6月14日晚撤出阵地,阵地炮兵无法移动他们的火炮(缺少驮马或机动车辆),被迫将其破坏并扔在身后。步兵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很多士兵被包围在德军的合围圈中。

由于撤退时的混乱局面,伯莱要塞区的部队曲解了命令,导致了进一步的混乱。昂泽兰要塞指挥官吉尔伯特上尉命令他的部下和其他由他指挥的工作人员开始破坏装备,这本该是根据措施C进行的,而吉尔伯特却提前了2天下达命令。霍布林、波瑟森林、昂泽兰和贝伦巴赫(Berenbach)要塞的技术人员投入工作并开始破坏武器。幸运的是,一道反制命令被下达以阻止破坏,但对波瑟森林要塞来说命令来得太迟了,拉莫德上尉的部下已经开始破坏,尤其是破坏了电话交换机。夜间,要塞被放弃,两夜后守军在梅斯以东被俘。

第二天,也就是6月15日,科钦纳德上校将其指挥所从海耶斯转移到了昂泽兰。他下达了新指示:措施B(撤出炮兵)于当日20时执行,但措施C被暂停直到收到新命令。要求守军留在要塞内并就地抵抗的命令来自孔代将军的第3集团军。

在福尔屈埃蒙要塞区,8个间隔炮台a的守军在按计划进行了破坏后放弃了他们的阵位。唯一遏止当前态势的措施是由洛德雷方要塞的几名守军重新占领四方南炮台,以便能掩护圣-阿沃尔德公路。洛德雷方要塞指挥官派出了几名守军占领了艾因塞灵的炮台群。6月16日下午,德军已经牢牢占据要塞防线后方位置,吉瓦尔将军下令在第二天撤离要塞,但此时形势已更为恶化。努瓦主动取消了该命令,下令就地抵抗。

在萨尔要塞区,德军的推进使得法军撤退的企图化为泡影,一些法军部队仍然有机会撤出,譬如上普里耶尔要塞和其周围的5个炮台。若利韦少校发现维尔朔夫要塞被下令就地抵抗,一时不知所措。最终,在与西姆塞霍夫要塞指挥官邦拉龙中校取得联系并在无线电台中听到贝当呼吁停战之后,若利韦取消了撤退命令,选择就地抵抗。

在比特克要塞区、孚日要塞区和阿格诺要塞区内的法军第5集团军正面,因为向东推进的德军到这里仍有一定距离,因此仍然存在撤退可能,但突破萨尔和莱茵河造成的后果将导致布尔雷特将军下令要塞部队就地抵抗。这将形成一个“壁垒”(rampart),以对抗撤退中的法军身后的德军。

在阿格诺要塞区,施瓦茨中校已经了解到德军并不打算被动等待,因为法军主力的撤退给他们留下了可以自由通行的道路。


为最后战斗做准备的马其诺防线

很快事态就明显了,马其诺防线上的剩余要塞将不会被破坏并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它们的守军将战斗到底——究竟什么是“底”还是个未知数:被围困?被攻克?突围?或者像拉法耶特要塞的守军那样死在坑道里?

要塞群做好了正面进攻的准备,并且武装到了牙齿,德军在每个独立观察哨和要塞工事的防区内都受到监视。每条通往主防御防线的路线、每一棵树、每条河道、每条道路或建筑都被标注在地图上,并且能在几分钟内被炮弹击中。75毫米炮台隔段提供了侧射火力以掩护间隔,炮台装备了火炮和机枪。火力死角被50毫米、81毫米和135毫米迫击炮覆盖。对前沿的各种火力覆盖堪称完善,而对后方的防御则称不上完善,后方很少存在火力覆盖,而敌人有可能从后方发起进攻。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指挥官们都没有为这样的可能做准备。

比特克集群的大霍赫基尔要塞指挥官法布雷少校是其中一个采取措施应对全方位包围的指挥官。整个集群包括第154要塞步兵团的炮台,这些炮台都在大霍赫基尔要塞的4号隔段的75毫米炮塔的保护下,而后方防御包括定期向后方和比特克营地(Camp de Bitche)方向派出巡逻队。法布雷在判断德军会从哪个方向进攻,希望巡逻队能阻滞其推进。一个工兵分队的指挥官波拉克(Bollack)中尉通过在道路上用炸药炸出大弹坑的方式切断了通往要塞的道路,而铁路桥也被摧毁,留在巴恩施泰因(Bannstein)火车站的补给物资则被付之

一炬。什么也不会留给德军——物资、弹药抑或食物。

一组工程兵被送入沃尔夫沙登森林(Bois de Wolfschaden)以砍伐、焚烧和炸毁尽可能多的阻碍观察员视线的树木。轻质营房里用汽油罐和手榴弹制成了只要德军接近就会引爆的诱杀陷阱,巡逻队搜查了被放弃的隔段工事,带回了几挺机枪、自动步枪和步枪外加数千发子弹和数百枚手榴弹。铁丝网阵地宽度从入口到要塞增加到原来的3倍,而在弹药库入口处设置了3排反坦克轨条阵。人员入口处交通壕内用泥土填埋了一半,并且还埋设了一枚可通过电击发方式引爆的地雷。最后,装甲门前堆放了沙袋以吸收轰击时产生的震动。一门47毫米海军炮被安装在回廊上,炮口对准弹药入口的格栅。

不幸的是,其他指挥官并没有采取和法布雷相同的举措,巴姆贝斯赫要塞和科尔芬特要塞未能将其后方的茂密植被清理,这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极大程度上导致这些要塞的迅速陷落。


展开
目录

概论

第一章 马其诺防线的缘起与发展

第二章 战争前夜的马其诺防线

第三章 迷惑的初战——“静坐战争”中的马其诺防线

第四章 从比利时到色当

第五章 莫伯日要塞区之战

第六章 第一滴血——拉法耶特要塞的最后4天

第七章 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第八章 摇摆中的马其诺防线

第九章 德军在萨尔的突破

第十章 剩余的要塞区,1940年6月14—15日

第十一章 莱茵河防御,6月15日

第十二章 东部法军的终结

第十三章 墨索里尼的闹剧——意军对马其诺防线的进攻,1940年6月10—25日

第十四章 崩溃中的马其诺防线,6月17—18日

第十五章 德军在孚日山区的突破

第十六章 投降的与坚持的

第十七章 曲终人不散

第十八章 战后的战后

第十九章 从过去到永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