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教育革命》本书描述了随着教育的发展,世界历史上所经历的四次教育革命,以及每次教育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通过对前三次教育革命的深入分析,阐述了我们应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使教育对象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本书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教师相比,能做到更加公正和公平,能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所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收获成长,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未来,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棘手的问题,在人工智能的陪伴下,终身学习成为可能。通过人工智能,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拥有*好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定制化的教育和学习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
《面向未来的教育》的目标读者是回答了“要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我们教育者该怎么做”的问题。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出,教育领域的创新不是设备、具体方法的更新,而应该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因此教育者要在学校塑造“创新型思维模式”。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是本书*核心的内容,为教育者提供了奠定创新基础、释放创新潜能的9大方案,帮助教育者从具体处入手,建设创新校园。第四部分则是总结和反思,探讨我们的创新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
《未来学校》朱永新认为,教育变革,虽然不像社会革命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的色彩,但是我们可以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就可能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我们已经来到了教育大变革的前夜,已经站在了未来学习中心的门前。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
《未来学校 互联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学校各种主流业务中扩散应用,将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业务协同、智能服务,推动教育服务业态转型升级,变革整个学校的运作流程,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教育模式和教育服务新业务,从而构建灵活、开放、终身、泛在的个性化教育新生态体系。 本书分析了互联网变革未来教育的认知基础(认知是构建教育大厦的基础,人的认知方式的裂变,必然导致教育的系统性革新),系统阐述了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的八个核心领域及其形态:智慧化学习环境、多元立体的整合性课程、建构性的教学新范式、泛在的体验性学习方式、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人机结合的数字化教师、数据支撑的科学管理、没有围墙的学校组织。“互联网+”未来学校需要推进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实现核心业务领域的流程再造和结构重塑。 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围绕未来学校的核心领域,分析与展望了关键业务的形态与创新方向,提供了各具特色的案例,可为一线学校管理者、教育技术工作者提供推进“互联网+”未来学校变革的参考和指导;也可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从互联网变革学校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