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聚落营造的装饰艺术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95176
  • 作      者:
    王小斌,周桂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王小斌、周桂琳著贾东主编的《传统聚落营造的装饰艺术研究/建筑营造体系研究系列丛书》立足于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一一传统民居装饰构件,构件表面的图形、图案、纹样,以及装饰元素营造的艺术空间的当代应用进行研究,本书通过纵向的时间轴和横向的地域轴,综合分析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因时代、地区差异形成的独特美学审美价值以及鲜明的个性特征。
展开
内容介绍
  《建筑营造体系研究系列丛书:传统聚落营造的装饰艺术研究》力图分析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中的基因,立足于当代建筑设计的客观需求,以探索应用为目标,通过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类型特征、形态构成、美学价值的整理分析,初步归纳提出几种应用设计方法,关注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细部设计,并结合一些典型地区的传统聚落,如安徽徽州明、清时期的三雕艺术以及华东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建筑里的装饰艺术的元素,进行客观地评价与分析。总结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范围及路径,探求其在当代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在建筑空间环境设计里的新表现,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实证分析上述相关理论,期望《建筑营造体系研究系列丛书:传统聚落营造的装饰艺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可操作性,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展开
精彩书摘
  《建筑营造体系研究系列丛书:传统聚落营造的装饰艺术研究》:
  在中国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致使原有的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要求改善居住状况,传统村落的更新改造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些“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是包含了几代甚至是几十代民众结晶的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当代不断被抛弃。另外,面对当前以现代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的建筑行业,高速度、高效率快速营建的要求使大量的民居装饰元素正在慢慢地消逝,虽然很多专业人士和文化学者呼吁传承与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要抓其根本问题,解决当前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应用中存在忽视及消逝的现象。
  对于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研究,许多设计者、营建者往往只关注于传统图案、传统纹样的描摹,从表象特征感受民居文化,这对深刻研究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与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传承应用的要求还相差较远。
  在地域建筑中,尤其是传统民居中的装饰元素的及其材料工艺,是美学理想及基本价值的综合构成,其中审美是构成传统地域建筑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如何立足于建筑文化、艺术审美及人们普遍的生活需求的角度,系统客观而有重点地分析地域建筑设计中的装饰元素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未来遗产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传统民居中的木雕、石雕、砖雕、竹雕等,占据数量最多的仍然是木质结构装饰。一方面是由于中华大地几大文明地域都以农耕生活为主,有大量的木材来营建自己的民居、宅院,在民族地区的建筑构件材料中,木制构件使用较多,能工巧匠投入在木质结构装饰元素塑造的时间也比较长,木结构相对易于加工,雕塑成熟后应用在石雕、砖雕上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也众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装饰构件与装饰元素及符号的研究,可以上升到他们的图腾崇拜,这也是人们用装饰元素来装饰生活,以吉祥生活为出发点与立足点,在中华大地上也构成了丰富的建筑装饰构件的特点。
  中华汉民族地区装饰元素与符号做得比较深入与发达的地区,有徽州、浙江东阳、山西晋中、晋南、福建与广东地区的传统民居,都和其家具制造业密切相关,明式家具在江南有很大的市场和民众审美的契机,对明清民居的内部装饰元素与图案符号以及绘画、雕塑都有多层次的表达!从尺度上看,聚落的山水环境、生活器具、植物景观典故、神话传说等都是装饰符号的设计与构思来源,中国的儒释道文化的根基以及民众对这些文化符号的长期教化、培育与留恋,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想象,使中华民居空间里的装饰元素显得博大、繁多又寓意深远,虽然古代士大夫认为玩物丧志,但在勤劳节俭的民众眼里适度地追求民居大、小木作及家具里的装饰美感与审美意向,是提升生活品质与质量必经之路,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笔者思考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一些功能问题:(1)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符号的功能为先,审美愉悦,寓教于乐在其后,拓展放大其实用功能,在徽州民居里存在着张扬自己家的财富与实力,也是装饰元素主要通过三雕艺术,即木雕、石雕、砖雕得以较广泛应用的很重要的方面。(2)同一区域不同聚落的民居装饰元素,在不同部位,通过不同材料表现和展示,有不同的视域清晰度,近观与远看会有不同的感知,不同知识背景的人都有深浅不同的文化解读,尤其是很多传统典故都隐含着很多历史文化知识。那么,创作这些传统装饰图案的大画师、大工匠,尤其是艺术水平高的装饰作品的创笔者,说明其总体知识水平和掌控能力强就是不证自明之事!(3)徽州很多挂牌保护的历史保护民居及公共设施与建筑就是上述大师作品的遗作,虽然历史文献没有记载,但我们今天分析研究,要揭示这个问题,阐述这个现象。(4)传统装饰元素如绘画、剪纸、画本小说等图案多是二维,而在民居建筑中,大多是用立体的三维形态表现出来!像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等,若用现代文物艺术的灯光刻画表现,工艺大师的设计智慧和创作心力都会充分地艺术地展现!
  在当今的消费时代,传统村落的装饰艺术及旅游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消费时代与当代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年代,传统村落里的民居建筑空间及其装饰艺术都有新的价值和文化传承、弘扬的意义。消费刺激文化艺术的消费,而在当代很多公共建筑、文化馆、艺术馆的空间里,如何将自己民族的地区空间的装饰艺术元素发扬光大,需要积极思考与探索!
  在消费时代,很多艺术元素也会得到各个专业人士的深入的挖掘,从各自的研究视角,进行分析、整理和挖掘。地域的传统装饰与绘画艺术,构成、构图艺术形成美的要素,需要得到总结、分析、提升及在当代有文化品位的建筑空间里应用。
  在当代地域村落里有很多有价值的民居建筑。不仅村落的空间结构符合生态环境、堪舆学的道理。而且,在当代的村落里,民居建筑里装饰构件、传统字画,都有其美学原则,构成一定的艺术作品模式,在《建筑营造体系研究系列丛书:传统聚落营造的装饰艺术研究》里都有一些思考,也希望总结、分析、研究,归纳出一些实用的装饰模式!
  ……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1.2.1  研究范围
1.2.2  传统民居
1.2.3  装饰元素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本书的框架
小结
第2章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当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研究缺乏时代认同感
2.2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缺乏地域差异性
2.3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当代运用的视角单一
2.3.3  平面化
2.3.2  大批量的生产与营建
2.3.3  形式化
2.4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缺乏跨学科应用研究
小结
第3章  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整理与分析
3.1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类型特征
3.1.1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基本类型
3.1.2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基本特征
3.1.3  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艺术的评析
3.2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形态构成
3.2.1  形态构成要素
3.2.2  形态构成形式
3.2.3  形态构成手法
3.3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材质类型
3.4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美学价值
3.4.1  崇尚自然之美
3.4.2  建筑材质之美
3.4.3  人文艺术之美
小结
第4章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当代吸取应用
4.1  当代建筑设计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借鉴方法
4.1.1  直接加工转換运用
4.1.2  提取元素有机组合
4.1.3  抽象提炼原理借鉴
4.2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当代的综合表现
4.2.1  新材料新技术新表现
4.2.2  吸取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细部设计
4,2.3  与产品设计结合,小批量生产地域化的预制构件
4.2.4  因地制宜综合运用
小结
第5章  传统聚落里民居装饰元素运用的案例分析
5.1  徽州传统聚落里民居装饰元素运用的案例
5.2  少数民族聚落里民居装饰元素运用的案例
5.3  藏族民居建筑装饰元素运用及建筑美学价值
5.3.1  建筑及装饰艺术核心元素
5.3.2  室内生活空间与装饰品
5.3.3  建筑材料美
第6章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应用子当代建筑设计的范围及途径
6.1  应用于室内设计
6.2  转化为装饰造型元素
6.3  运用于当代建筑表皮
6.4  应用于景观装饰
6.5  古建筑修复中装饰元素的替换和重构
小结
第7章  若干相关实践研究案例分析
7.1  安徽马鞍山南湖公园及花雨广场规划设计
7.2  安徽省石台县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大门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