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口述00
第一篇演说开示
……师讳圣量,字印光,……有可以启发之处,辄谆谆善诱,不辞劳瘁;遇有言行不检者,虽显达亦不少假借,而胸无城府,此则师之大悲心流露处也。刚毅近仁,信哉!师从儒入释,德行文章惊服当世,生平绳墨自守,终其身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言行不苟,数十年如一日,道貌岸然,望之如乡党宿儒,接之若村里老妪。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入道之深,溯红螺彻祖而后,唯师一人而已。是非砥德励行,体用相彰,夫孰能感孚缁素,翕然称一代僧范无异辞,若是其至者乎!
师生于叔季之世,以出世名贤住持法道者数十年,而裨益世教,格正人心,功效亦著。正续编《文钞》,洋洋数十万言,风行海内外,皆阐扬佛理,发明因果之作,受感化者众矣。世多视学佛为消极,盲目之人甚且斥佛法为无益于世。不知医世之药,无过佛法,盖能医人心也,惜服之少耳。师今已缘尽入灭矣,毕生事迹,自有当代硕德雄文,特著不朽之作,实异日治僧史之选。乃者不腆之文,虽无谀词,不假饰,然仅足表赞叹之忱,未敢云为师传也。
岁次庚辰一阳月十一,距大师生西七日,皈依弟子慧容拜撰
第一章念佛于当今众生利益最大
今天,是念佛七的第一日。我把佛七的来历,说与诸位听。现在打念佛七的地方很多,其所修方法及开示的言辞,大致亦复相同。我今先将此次念佛七的因缘说说,再将念佛的大纲说说,如此可以明白念佛宗旨之所在。否则,根本未知,立不定脚跟,或随经教、知识、语言所转,以致舍此而修余法门也。
念佛一法,如阿伽陀药。梵语阿伽陀,华言普生,亦云总治。以普生总治一切病故。念佛一法,能除八万四千烦恼,亦复如是。所以念佛法门,包罗万象。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诸法,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诸法总持,故得无法不备,无机不收也。
佛唯欲众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然众生根机不一,心愿各别。或有众生求福、求寿、求财、求子等,只要心诚求之,有求必应。此虽是世间法,然接引下根,渐种善根,故亦满愿。若论佛之本意,唯欲众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仗佛慈力,临终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便出三界轮回之苦。从兹渐进,以致成佛。方为念佛究竟实义。
第一因缘,若论来因,此话很长。曾记民国十一年(1922),光至申,住太平寺。江易园居士因大陆轮船失火,欲作佛事。光劝他念佛七日。又令彼公司主事者陪念到底。以念佛利益,比他种佛事功德殊胜,欲令烧死、溺死之人,得真实利益,故令专一念佛也。
前年江君夫人死,欲作佛事,寄洋一百元,祈光为作佛事。于是在普陀法雨寺打一佛七。圆满之夜,颇有灵感。然江君本来对于念佛心甚切,其全家被他感化,念佛亦甚切实,因于丧事中全家念佛。不特此也,江君于家乡颇著名望,其对乡人也平时皆劝其念佛。一方之人,皆受其感化。凡乡间送奠仪者,悉皆却之。告人言,凡来吊丧者,念佛一枝香,胜于送奠仪多多矣。自是乡人分作数班,一日来一班念佛。念至数日方了。由有此种原因,江君的儿子,名叫有朋,于法雨佛七圆满之夕,梦见来许多信。就中取一封上楼上佛堂看之。佛堂之灯,明逾电光。打开信封,系一图画,即极乐世界之境象也。法雨打佛七,共有十六僧人。于先一日,光对众僧说:“你们念佛,要老实恳切,自他俱得其益。”因此僧人个个认真。此亦灵感之一因也。……
去年江易园居士父亲死,彼亦寄洋,祈光为打佛七。今年其友吴长荣之母死,亦寄洋祈打佛七。彼信寄普陀,光于本月初三来沪,初四到南京,初七回沪,始知其事。商之太平寺真达和尚,但太平寺已应赵竹君家佛七,不能并行。复转商于关别樵居士,就佛教净业社为道场。关居士面允,所以今日就此处为佛七道场。
江易园居士平生最欢喜念佛。对于念佛法门,提倡不遗余力,颇著灵感。去年婺源地方亢旱,易园劝大家一心念佛,不几日即下大雨。因此立一佛光莲社。入社念佛者甚多。亦拉光为名誉会长。其念佛灵感,种种不一。如祷雨、祈晴及愈病等事,皆颇彰著。可知念佛利益最大。此为第一种因缘。又去年李云书居士,因其弟妇病重,来太平寺欲作佛事。我劝他打念佛七。其弟妇之病,经许多医生医不好,末后一医生悯其受苦难堪,令吃快活药以速死。云书因为设法求佛加被,故此来与光商。光令打念佛七。不久光回山,亦不知得何利益。
至今年四月初七,光往居士林看谛闲法师。李云书亦来,言去年当打佛七第一天,他的弟妇得了一梦。梦见在三圣堂同僧众在一处念佛,工夫甚久,且甚清爽,病遂渐轻。云书对彼说,我在太平寺为你念佛,不是三圣堂。彼弟妇言,不是太平寺,是三圣堂。后来打听方知太平寺是普陀三圣堂下院。可见有病之人,若能念佛,必蒙佛力加被,令病痊愈。此其明证者一也。
今年七月间,李云书自己有病,当病重时,请数居士念佛,后以昏迷不懂人事乃止。继思去年弟妇打佛七事,着人至太平寺访我及真达和尚。因我二人同在普陀,遂寄信祈来沪打佛七。以七月间普陀香市已过,时正清闲,遂在普陀三圣堂打佛七,择于七月十四日开坛,二十日圆满。光十三日即与云书信,十七日彼回信,云已好了八九了。现在李云书病体全好,只是体气尚未复原。李云书如此重病,藉佛七加被,得以痊愈。灵验如此,此其明证者二也。
第二纲领,现在的人,多多好奇,好铺排张罗。如护国仁王法会、金光明法会、持楞严咒法会、大云轮法会等。此种法会,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但以今人财力单薄、色力单薄,虽云举行,难获胜益。以非人人能行之事故也。若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则无有一人不能行者,故其利益,非一切法会所能比也。以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最为逗机。虽孩提之童,亦能为之。若念经只可少数人,不能人人皆念。
四五年前,四川一通告寄来,言川中战事不息,欲祈消灭,令一切人念“楞严咒”。要知“楞严咒”能讽诵者,千人之中,难得其一。且刊印许多令人佩带,及贴于门首等。事颇繁琐,所费又多。何如念佛,或念“大悲咒”,或念观世音菩萨,较为直捷了当。故我见彼诵“楞严咒”的倡议,甚为好笑。以其徒事铺张,无补实事故也。既然如此,则远不及念佛利益。以一句阿弥陀佛,即佛所证之无上菩提觉道。吾人若能以此名号自熏,久而久之,即能与佛气分相同。况此一句,无一人不能念,即或懒惰懈怠不肯念,闻大家念佛音声,亦有利益。两两比较,故胜于念经多多矣。以念佛最极简便,即不念佛者,闻佛音声,一历耳根,即种善根,由此一句佛号,灌入八识田中,将来遇缘即发。设使怨鬼、恶病逼迫,念佛便能却之。所以凡具信心念佛的人,应当以此普劝修持。不独家人父子,应当劝导,即一切有缘之人,亦当如是劝导也。
问:“念佛一法,何以见得三根普被?”
答:“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念数声,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发恳切心,故得成办。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为比而生疑也。此为下根。若论上根,以初发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须念佛回向往生,以圆满佛果。”
由此言之,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若唯务高深,谈玄说妙,则如数他人宝,自无半钱分,毕竟自己受用不着。以业尽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谈说,有何利益?须知见、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业尽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则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凉国师说,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门,最合末法时机。善导和尚说,若论学解,一切法门,都应当学。若论修持,须择契理契机者,方有实益。念佛一法,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最为契理契机,今人俱宜修持。然念佛法门,亦有多途。求其妥当,惟有持名。即如观像、观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观法不知,或起魔事。若观实相,则谁能彻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务为高远,当事实行也。
缅甸一后生,念佛甚切,颇现净妙境界,自以为得。光令但期一心,勿希境界,否则,难免着魔。今年四月间来信,所有境界,极其险恶。光与彼书,当摄心静念,所有境界,皆作幻化,好勿欢喜,恶勿怖畏,自可消灭,须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若到心佛相应之时,有境界无境界皆可。未到心佛相应之时,妄欲即见胜妙境界,即是招魔之根。古人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华严》一经,圆赅诸法,究其归宿,乃在回向往生西方。诸大乘经,无不赞扬净土。四经专明其致。西天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等菩萨,自行化他,悉皆指归净土。东土自远公庐山结社以来,昙鸾、道绰、天台、善导等,代有闻人。良以佛悬知后世众生,根器薄弱,特开念佛法门。故诸菩萨祖师极力提倡,以期一切众生,同于现生了脱生死。《语》云:“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念佛法门,须以实行做去,故莲池大师临终嘱大众曰:“愿大家老实念佛。诸位果能老实念佛,则不负如来说此特别法门之大慈悲心矣。”
(此为印光大师1923年农历二月在上海佛教净业社所作的开示,寄尘法师笔记。篇首标题为编注者所加,下同。——编注)
第二章《四料简偈》与念佛了生死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惟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是兼仗佛力,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的了。总而言之,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念佛求生净土,只要信愿真切,行持坚固,就有了脱的功能。
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偈》。照《四料简偈》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其《四料简偈》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以上十六句《四料简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
要明白这《四料简偈》的意思,先要明白怎么叫做禅?怎么叫做净?怎么叫做有?怎么叫做无?拿这禅、净、有、无四个字看清楚,就明白了《四料简偈》的意思,所以将禅、净、有、无,略为抉择一下。所谓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教中明大开圆解,彻证一念灵知本觉理体也。所以要亲见本来面目,方能算有禅,否则不能算有。所谓净者,是净土三经,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法门。自心净,则国土净。自力感,则佛力应。第一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恳切的发愿,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否则不能算有。世人每以为枯坐,看看死话头,就算有禅,悠悠扬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乃是大错而特错了。总而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是最要紧的道理。然而明心见性,但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悟得就无生死,非门内语。当知悟是开眼,悟后才有真修实证的径路。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练,堕坑落坎。因是之故,先须开悟,这是初步功夫。若论要证到家,正须火上添油,加功进步呢。
《四料简偈》中第一句“有禅有净土”者,谓既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功夫,更能真信发愿求生西方。大彻大悟,猛虎相如,且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岂非如虎生角么?故曰“犹如戴角虎”。以自己所悟的,自己所行的,拿出来教化众生。应以禅机得度者,便为说禅;应以净宗得度者,便为说净;应以禅净双修得度者,便以禅净法门而化度之。如是言不虚发,机无不摄,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故曰“现世为人师”。以明心见性人,念佛求生,彻见自性弥陀,克证唯心净土,临命终时,上品上生,一弹指顷,花开见佛,便证圆教初住位,百佛世界,分身作佛,随类应现,化度众生,夫是之谓“真精进”,夫是之谓“大丈夫”,将来作佛祖,真语实语,伏望大众谛信。
《四料简偈》第二者,谓未曾大彻大悟,仗自己的力量,难望了生死,所以发愿求佛接引,修行净土法门,故曰“无禅有净土”。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来接引。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既得往生,亲见弥陀,听受妙法,即时开悟。一生便证阿鞞跋致不退转位。故曰“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再好没有的了。
第三《四料简偈》谓虽能大彻大悟,若不发愿求生净土,因未证到家,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故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也。夫所谓“十人九蹉路”者,谓虽能开悟,而未能一定证到家,故云“蹉路”。或云“十人九错路”者,“错路”二字误也,岂有大彻大悟之禅家而错路者乎?大彻大悟的人,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恐怕生死关头,未必确能作主,临命终时,循业流转,随多生之善恶业阴而受生去,可惧可畏!诚不如求佛接引,为最稳当,最靠得住也。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此阴境,指无始以来之善恶业境,非指五阴魔境。盖大彻大悟之禅家,岂五阴魔而不知者,有是理乎?
第四偈“无禅无净土”者,谓一般不知道修心的人,既无明心见性的功夫,又无发愿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就是修心未得开悟,总是盲修瞎练,不得解脱。虽然修得福报,无非生死业因。福报大,造业更深。福尽祸来,罪报难逃。地狱之苦,岂能幸免。生死轮回,谁为依靠。所以读了第四《料简偈》,尤为触目惊心。望大家知生死苦,发菩提心。无净土者,速速发愿修行,变成有净土。有净土者,还须精进勇猛,以决定生西为期望,要紧要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