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西迁东还”式命运的一个具体而微的样本
一代漫画大师丰子恺所经历的“艺术的逃难”
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亲自为本书批注
一个小人物从抗日战争到“文化大革命”的颠踬浮沉
一个小人物与艺术大师之间人情纠葛的风雨人生
一个小人物眼里的丰子恺、马一浮、陈之佛、叶圣陶、曹聚仁、徐悲鸿、蒋碧微、姚蓬子、巴金……
本书着重记述了丰子恺一家从石门湾逃难到重庆的艰险过程,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西迁东还式命运的一个较完整的样本。在此过程中,章桂出力甚巨,可以说,没有章桂一路上的辛苦护送、照顾,丰子恺一家就无法平安顺利地从沦陷区逃到重庆。另外,书中还记述章桂长期来与丰子恺一起工作、生活,从一位染店职员逐渐成为一名书店经理、出版人的过程,读者亦可从侧面了解抗战时期重庆与昆明的出版界和文化界人物和活动细节。同时,书中客观记述了章桂与丰子恺因“西迁东还”的逃难命运而产生的误会和纠葛,也是初次发表于世,读来让人备感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丰满。
逃难第一站·桐庐
遂令陶唐人,坐饱虎狼食。
——马一浮避兵留别诗
8
悦鸿村是吴兴县治下的一个小村子,距南圣浜不远,约“一九”路①。11月21 日上午,周丙潮如期放船来南圣浜。中午,吃过饭,逃难船离开南圣浜,到悦鸿村已经才夜快②了。丙潮一家热忱地招待了丰子恺一行。
逃难船到的时候,周家的主人丙潮的父亲不在,他去庙里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祈福去了。
昨天,丙潮从南圣浜回来后,周家开了家庭会议,对逃难一事作了郑重的商量。周父有两个儿子,即丙潮和他哥哥,兄弟俩均已成家,并有了孙辈,但尚未分家。周父有一个基本决策,就是两房儿孙,只能走一房,留一房。他的理由是:世事无常,尤其在这样的战乱年代,去和留谁也说不准哪种情况更危险。走一房,留一房,就好比将两笔钱分存在两家银行,总比存在一家银行风险要小得多。他是拿两房儿孙五六口人当做赌注了,往坏里打算,一笔输掉还有一笔,总不至于两笔都输掉吧。这是周父的精明,也是周父的无奈。这是战争对生命的轻贱啊!
商量结果,丙潮一房走,丙潮哥哥一房留。周家本是殷实人家,生离死别,比起穷人家来,更有一种割肉剜心的惨痛了。
一支逃难的队伍就此组成,他们是:丰子恺一家老小十人,夫妇俩,六个儿女,三姐丰满,年近七旬的岳母;丙潮一家大小三口;此外,还有族弟平玉以及章桂,共计十五人。
为安全起见,他们选择半夜离开悦鸿村。摇船的四个精壮汉子,都是周家田庄上的人,也就是说是周家的长年。那夜正值农历十月十九,农谚说,“二十傍傍,月上一更。”如果天气晴好,半夜应该是朗月当空的。现在虽然天气阴霾,云层低厚,但由于星月的渗透,夜色并不漆黑;四野仿佛浸在浓浓淡淡的墨水里,河流、树木、村庄,可以依稀辨认。
船在寂静中前进。四个船工,两人一班,一人掌橹,一人拉绷,“一九”一换。耳朵里充满的是船头激水的声音,哗啦,哗啦。这声音叫人放心,也叫人担心,还叫人生出丝丝莫名的惆怅。章桂提着篙子站在船头,一为察看动静,二为把握方向。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出现了一点灯光。会不会是渔火?凭经验章桂认为不是,因为渔火总是贴近水面的,而那盏灯却高高挑起。那会是什么船呢?正在疑惑,那船渐渐近了,这才看清,那高挑着的是一盏风灯。一跳一跳的灯影下,只见满船都是穿了黄军装的兵士,原来这是一艘兵船!章桂的心一下抽紧了。
兵船船头上站着一个别着盒子枪的军官。军官隔老远喊话:“什么人?”
章桂说:“老百姓,逃难的。”
军官命令说:“靠过来!”
不敢违拗,只好将船头斜拢过去。章桂重申一遍:“长官,我们是逃难的。”
军官一面扳住船棚,一面探头朝舱里张望了一下,说:“你们一路过来,见到日本兵么?”
章桂说:“没见到日本兵。——我们是逃难出来的。”
军官望了望船梢说:“我们是奉命开拔去双林、菱湖一带抗日的,正好缺少两名船工,
借你们的人用一用吧。”
军官说完,也不容章桂他们分说,跳过两个兵士,连拉带推,硬劲将两个船工劫过船去。这真应了一句俗话: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起清!
军官倒是信誓旦旦,说:“摇到菱湖放他们回来。我说话算数。”
兵船走了,这里一船的人更加担心了。前路茫茫,要是再遇见兵船拉夫怎么办?
担心并不多余。行不多久,他们又遇见了两条兵船。但是,谢天谢地,总算没再被拉夫。对话是有的,同样被询问有没有见到日本兵;从中也知道了这些兵的来历,他们有的是驻守嘉兴的张发奎部,有的是千里迢迢从南方开来的广西部队。
船到塘栖,天已大亮,丰子恺叫停船。章桂不明白,丰子恺为什么要在塘栖上岸。是吃早点么?不会啊,船上备的有;再说这么一船的人,他也决不会只顾自己一个人去用早点的。正自疑惑,丰子恺手里捧了一套军服上船了。章桂觉得奇怪:买一套军服干么?再说,军服也是随便可以买的么?
丰子恺把章桂叫到舱里,说:“穿上。”
章桂立刻明白了丰子恺的用意。他很快穿好军服,戴上军帽,整好立角皮带,活脱脱一个小小军官呢。
穿上军服的章桂挺胸叉腰站在船头。对面开来的兵船接二连三多了起来,可是他们再没有遇见麻烦了,可见是章桂身上这套“虎皮”起了作用了。就在这天深夜,逃难船安全抵达了杭州,停靠在拱宸桥下的河埠边。
杭州全城一片昏黑,万籁俱寂,好像这是一座死城。
离天亮尚有四五个小时,大家草草吃些自带的干粮,就在船中蜷宿,等待天明。
章桂靠在后舱的舱门上正要朦胧睡去,觉得有人在推他,睁开眼一看,是慈伯。丰子恺压低嗓门忧心忡忡地对他说:“白天我们不是听兵船上说,菱湖、荻港已被日军占领了么?”
章桂不知慈伯要说什么,他接不上话。
丰子恺接着说:“看样子,敌人离我们不会很远了。如果敌军的进攻目标,包括杭州在内的话,我估计天亮前后,我们就有可能落入敌手。”
章桂不由担心起来,说:“那这一船老小怎么办?”
丰子恺说:“这就不好说了。但我最担心的是我带在身边的那部画稿。”
所谓画稿,就是那年丰子恺去南京开会接受的任务:根据蒋坚忍(百里)先生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创作的漫画稿。这画稿原本打算带到大后方去出版,以鼓励全国民众的抗日斗志的。
丰子恺说:“万一让敌人搜到这部画稿,那一船人的性命肯定不保了。”
章桂说:“那你说怎么办?”
丰子恺说:“只有把它毁掉。”停了停又说:“没关系,只要我能平安到达大后方,我一定会重新把它画出来的。”
于是趁着黑夜,两人把画稿撕碎,抛入了河中。
天放亮的时候,日军没有来进攻杭州,但是拱宸桥下荡漾的流水,已经记不起昨天深夜,曾经吞食过一本多年心血凝结成的画稿了。
————
① 杭嘉湖一带,民间计算里程,习惯以九里为一个单位,“一九”就是九里,“二九”,十八里。
② 才夜快,即傍晚。
……
自序
逃难前(一) 石 门
逃难前(二) 杭 州
逃难前(三) 石 门
逃难第 一 站 桐 庐
逃难第 二 站 兰 溪
逃难第 三 站 萍 乡
逃难第 四 站 武 汉
逃难第 五 站 桂 林
逃难第 六 站 柳 州
逃难第 七 站 桂 林
逃难第 八 站 重 庆之一
逃难第 八 站 重 庆之二
逃难第 八 站 重 庆之三
逃难第 九 站 石 门
逃难第无极站 重 庆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附录一:丰子恺文章、日记、书信中提到章桂的三十处
附录二:章桂逃难简历
这是一部闪耀着文学光焰的非虚构作品。作品触摸到了某些人性的肌理,好看又耐读。它将告诉你一个你所不知晓的平凡、常态、多面、真实生动的丰子恺。
——黄亚洲(著名诗人、影视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