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理论发展对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过程民主化的助动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在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影响下,政府社会性管制竭力宣扬等级、官僚等思想,制约公民民主意识的发展。随着新公共行政理论的诞生,公民参与成为一种民主化的形式,而协商民主理论——公共协商的兴起则进一步推动着民主化的发展。所以,理论的发展对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民主化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公民参与: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民主化的起点
新公共行政学倡导社会公平,在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则是追求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方式。“政府治理的过程不仅仅是政府自主性的扩张和能力展现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公民参与成为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过程民主化的新开端,推动着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民意表达机制的构建以及公民监督机制的构建。
首先,推动了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民主是一种把公共偏好转化为公共政策的机制,没有公共方面的积极参与,民主制度不可能产生预期的政策结果。”在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影响下,政府开始增加公众直接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这一参与机制的运行不仅增长了公众的行政实践智慧,还提高了政府管理的透明程度和开放程度,促使政府尊重和运用公众参与社会性管制政策的力量,确保公众对行政事务的知情权以及对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的话语权。
其次,推动了民意表达机制的构建。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过程民主化要求公众意志的表达必须充分、及时而且准确。一般情况下,公众意志表达的渠道主要有两种,即强制性方式和制度性方式,强制性方式主要是指采取合法的、非暴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而制度性方式则主要是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选出能够代表自己意愿的候选人参与到政府当中去,来表述自己的意志。在新公共理论的影响下,制度性的诉求机制成为民意表达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支持合理、正当以及富有建设性意义的民意表达,同时对非制度式的表达进行有效的疏通和控制,引导制度式的解决方案。这种民意表达机制推动了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过程民主化的进程。
最后,推动了公民监督机制的构建。新公共行政学倡导建立一个责任政府,并在公平、共享的理念之下,扩大公众参与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的监督力量,充分发挥公众对政府行使社会性管制政策公共权力的监督。这不仅可以防止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的私有化、腐败化以及政府部门分割化、利益个体化、职责的表面化,提高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的有效性,而且还利于进一步推动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民主化的进程。
2.公共协商: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民主化的新发展
协商民主理论不仅倡导公民参与,而且提出了“公共协商”这一核心理念,这既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树立了新的思想,又在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方面提供了新的观念。一方面,公共协商式的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使公民可以通过听证、座谈、平等对话等协商方式参与到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有利于政策过程的民主和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公共协商式的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符合公民的基本诉求,有利于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多元化利益的整合。所以,公共协商理念的实践推动着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民主化的新发展。
第一,推动了社会公众参与能力的提升。协商民主对公民无能力、无知识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要不断提高公民的行政参与能力,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制度平台和文化气氛,而且要从物质上帮助公众实现参与的权利。可以说,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协商的平台更为宽泛、协商的渠道更为多元,但公众要更加有效地参与到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中,必须朝着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因为公众的理性程度实际上主导着公共协商的结果和质量。因此,按照公共协商的要求,在政府社会性管制政策的过程当中应该打破官员行政权和专家话语权的垄断。通过协商、谈判、妥协等方式,在最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达成一致的目标,这不仅实现了公众理性、程序化的有效参与,还提升了公众参与能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