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研究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93167
  • 作      者:
    史为磊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史为磊,山东微山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现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被评为团中央直属机关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荣获2016年首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主持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6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2016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级科研支持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等课题研究;主要著作有《解开束缚中国居民消费的绳索》;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社会主义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民网、光明网等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中青文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研究》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吸收借鉴国外关于现代化理论和中产阶级理论,以中等收入阶层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为切入点,对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产生背景、成长过程、现状特征、社会功能以及发展困境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策略,并预测了这一阶层的发展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中青文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研究》:
  第二节和谐社会为中等收入阶层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平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共同期望,它蕴含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以及安居乐业、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人生出彩等方面的目标追求。从社会学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是一种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中等收入阶层为社会成员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不断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将继续拓展低收入群体跻身于中上等收入群体的机会,让那些依然贫困的人能够看到自己或孩子有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可能性,进而为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成长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平台。
  一 和谐社会以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为重要目标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与关系格局。它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以及社会各阶层结构等,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整个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具有现代化的经济结构,还需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如今,构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结构,也就是,要使得中等收入者的人数在我国总人口中占多数,低收入群体和非常富有的社会群体占少数,进而形成一种“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构建这样一种公平、合理、稳定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社会结构层面的意义上讲,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合理的阶级阶层结构作为支撑。一个社会的最富有阶层和最贫穷阶层占少数,中等收入阶层占多数,这样的社会才是比较和谐稳定的。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经济决定政治,任何一个国家要稳定,都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精神生活需要。作为个体的人,理所当然地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生活需要,追求一定的社会财富,此乃人之本性。正如马克思所言:“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惟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这就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满足人们追求财富和幸福生活的需求,逐步减少低收入者人群的比重,不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和数量,进而形成一种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依据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的观点,在我国目前的“洋葱头型”阶层结构中,低收入者、农业劳动者阶层比重过大,中等收入者阶层发育明显不足,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很难成为社会阶层结构的主体部分。这种社会结构仍然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现代社会结构的迫切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改变这种“洋葱头型”的社会阶层结构,并把培育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作为重要目标。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价值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关于中产阶级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研究
二 国内关于中等收入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实证分析法
二 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相结合
三 比较性研究方法
四 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五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难点
二 创新之处
第六节 若干研究建议
一 建议采用“中等收入阶层”的提法
二 “扩中”的路径应该以培养持续收入能力为视域
三 “扩中”的对象需要包括中等收入阶层的潜在人群

第一章 中等收人阶层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 中等收入阶层概念界定及相关辨析
一 中等收入者及其相关概念
二 “中等收入者”和“中产阶层”之间的关系
三 “中等收入阶层”的提法比较适合中国国情
第二节 和谐社会为中等收入阶层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平台
一 和谐社会以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为重要目标
二 改革开放催生了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
三 阶级分析理论的创新解开了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的政治羁绊
四 快速城镇化建设为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第三节 中等收入阶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作用
一 经济功能:中等收入阶层是经济建设的推手
二 社会功能: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三 政治功能:中等收入阶层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
四 文化功能:中等收入阶层是先进文化的践行者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等收入阶层同步共进
一 两者具有内在的共生性
二 两者的实现过程具有一致性

第二章 中等收入阶层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探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中产阶级”思想述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级”思想述论
二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级”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西方中产阶级理论概述
一 新马克思主义中产阶级理论
二 新韦伯主义中产阶级理论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间阶级”的认识
一 毛泽东的中产阶级理论
……
第三章 中等收入阶层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征
第四章 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 和谐社会条件下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和培育
附录 关于中等收入阶层基本问题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说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