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村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整合方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87784
  • 作      者:
    高满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高满良,男,1980年出生,彝族,云南宣威人。200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现任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会泽县者海镇拖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长期从事基层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曲靖市发改委重大委托项目1项,参与国家项目、省级重大招标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村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整合方式研究》分析和梳理了农村非正式制度的产生、主要内容、当代形态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冲突、相容、转化的“实然”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导向出发,提出了农村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有效整合的原则、动力机制和其体路径。成果形成了相对厚实的个案,可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为不同的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各社会建设主体探寻合理的治理路径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经验素材。
展开
精彩书摘
  《农村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整合方式研究》:
  四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教信仰
  把宗教因素归于非正式制度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因为从宗教本身的性质、涉及的内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来看,宗教是一个纷繁复杂、难以驾驭的问题。但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分来看,宗教因为不具有国家强制性特征,又确实对农村居民产生了较强的约束力,甚至有研究者把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农村治理称为儒家文化伦理主导型治理,而把受宗教影响较大的农村治理称为宗教主导型治理,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从这个层面来理解,结合当前非正式制度研究的成果,把宗教因素纳入非正式制度有其合理性。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重要的文化要素,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对宗教的社会功能进行详细的研究,论证宗教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意义。恩格斯也这样分析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但是除自然力量外,不久社会力量也起了作用,这种力量和自然力量本身一样,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最初也是不能解释的,它以同样的表面上的自然必然性支配着人。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幻象,现在又获得了社会的属性,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信仰某种宗教,意味着要按照这一宗教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信仰宗教的人可以在同一种宗教信仰中形成共同的心理体验以及社会行为习惯、方式、思想观念等。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也认识到由宗教信仰而引起的力量和作用不比经济的力量要小,只不过它不像经济那样是一种持续性、经常性的力量而已。他指出:“世界的历史是由宗教和经济的力量形成的……尚武和艺术精神的热情虽然在各处曾经盛行一时,但是宗教和经济的影响无时无地不是居于前列;它们一直是比其他影响合在一起还要重要。宗教的动机比经济的动机还要强烈。但是它的直接作用,却不像经济动机那样普遍地影响人类生活。”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调查组调查的七个“村镇”中,均有信教群众,有的是群体性信教,有的是个体性信教,所以宗教五花八门,既有传统性宗教,诸如佛教、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等,又有19世纪以后传人中国的西方宗教,诸如基督教、天主教等。总体上看,信佛教的较多,次之是民间信仰和基督教,信仰天主教的最少。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使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是,与社会存在相比,社会意识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我国广袤的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原始崇拜和宗教信仰仍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各地区、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各不相同、纷繁复杂。有同一地方信仰不同的宗教,有多个地方信仰同一宗教,有同一个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也有多民族信仰同一宗教。有的民族全民信教(比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有的民族只是部分群体信教;有的民族甚至谈不上正规的宗教信仰,仅仅是一种原始信仰,我们可以称它为“原始宗教”,常见于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通常表现为在自然崇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动植物“图腾崇拜”。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课题的提出
二 研究述评
三 农村制度研究存在的不足
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五 关键概念的界定
六 理论分析方法
七 研究基本思路
八 研究的特点
九 调查选定与资料收集

第二章 非正式制度的当代形态及其对农村治理的影响
第一节 非正式制度的产生及其基本功能
一 非正式制度的基本内涵
二 非正式制度的产生
三 非正式制度的基本特征
四 非正式制度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经济社会结构的嬗变与农村非正式制度的变化和发展
一 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与非正式制度的嬗变
二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与非正式制度的嬗变
第三节 非正式制度的当代形态及其主要内容
一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乡村社会意识
二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人情交往
三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面子观
四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教信仰
五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地方性社会规范
六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村规民约
七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家族认同
第四节 非正式制度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一 非正式制度对农村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 非正式制度对农村社会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农村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分析
第一节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面向
一 计划生育制度的国家逻辑与乡村实践
二 政府效力与乡村阻力:农村调解制度的困境
三 丧葬制度的国家逻辑与乡村效应
四 制度冲突关系的原因探究
五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冲突的本质及其后果
第二节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融合面向
一 不用抓的“计划生育”制度
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隐形推手”
三 儒家文化:既是正式制度也是非正式制度
四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融合的本质及结果
第三节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转化
一 非正式制度转化为正式制度
二 正式制度转变为非正式制度
三 制度演化的逻辑

第四章 农村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整合
第一节 农村善治与制度整合
一 农村“善治”的提出
二 农村“善治”迫切需要推进制度整合
三 农村制度整合的科学理解
第二节 制度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 以市场化为导向
二 以文化建设为推力
三 以制度权威建设为基础
第三节 制度整合的动力机制
一 进一步构筑开放型社会结构
二 知识的积累和认知的提高
三 合理的利益诱使和成本分摊机制
第四节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整合的具体路径
一 进一步完善农村正式制度体系
二 通过“制度吸纳”把积极的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化
三 进一步改造非正式制度
四 通过“过渡性制度安排”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
五 合理选择制度变迁方式

第五章 结论与发现
一 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 研究发现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提纲
附录二:开放式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