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戏剧的“风向标”:21世纪普利策戏剧奖研究》:
2005年的普利策获奖剧目《怀疑》也是如此,该剧的故事发生在1964年美国纽约的一个教会学校。校长阿洛西斯修女怀疑弗林神父对一个黑人学生进行性骚扰。她用尽一切手段追查并指控弗林神父,但她掌握的全部证据主要是来自另一年轻修女詹姆斯语焉不详的零星观察和自己的主观臆断。而被怀疑者弗林是那个压抑的教会学校中极有性格魅力并深受学生拥戴的老师,他是否真的对校内唯一的黑人学生唐纳有性侵犯行为,还是成了以阿洛西斯修女为代表的宗教保守派对改革派实行报复和打击的牺牲品?这出戏的高妙之处在于,从头到尾都未给出一个明确答案,也并未告诉剧中人和观众真相是什么。它的前半段让人深信,对任何事情都保持过分警觉的阿洛西斯修女,对弗林神父的怀疑也许只是捕风捉影。然而,剧情随着不断推进而变得微妙起来。阿洛西斯修女请小黑人的母亲到学校来了解情况,她带来的信息和表现的态度让观众开始了自己的“怀疑”:她拒绝指控弗林神父,并执意表示不会问一个善待自己儿子的男人,为什么善待他。最后,她说出了至关重要的话:“有时候事情不是那么黑白分明的。”她进而忠告阿洛西斯修女:“你也许认为你在行使正义,但这个世界没那么简单……”戏剧的高潮发生在阿洛西斯修女和弗林神父的最后一场对质中。为扳倒神父,阿洛西斯修女撒了个谎。令人惊讶的是,神父对这项威胁调离的指控,仍然拒绝说出真相,并选择离开。最后,阿洛西斯修女陷入了更深的怀疑,詹姆斯修女失去了单纯,但一个由重大秘密所牵引的一连串疑问也随之被无限期悬置……
作品涵盖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指向当代美国社会,阿洛西斯修女为了捍卫宗教的神圣不惜践踏自己的道德底线,讽喻了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而这种入侵就像剧中的修女与神父之间的纠葛,是一场没有赢者的战争;另一方面又对作为个体的人在任何地域、任何时代共同的生存状态进行探索,深刻地表现了当代人在怀疑与信仰之间徘徊的两难困境。该剧的作者约翰·尚利在谈到写这部戏的原因时说:“你有过在辩论中坚持着一种你已感不适的观点吗?你有过在生活中信守着一种你已无法忍受的方式吗?你曾对一个女孩说你爱她却隐隐约约憎恶着自己的诺言吗?我有过。那是一个有趣的时刻。对一个剧作家而言,这是一个意念的开端。我看到了我赖以构建一部剧作的土地,一部以我生命和我的生活中的无言之处作为基石的剧作。我写下了剧名:《怀疑》。”“我真是太怀疑了!”全剧落幕时阿洛西斯修女的这句台词让观众把对“怀疑”的讨论延伸到剧场外。所谓的“真相”瞬间呼啸而至又转眼顷刻远离。有时候,怀疑比信念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更强的力量;因为信仰是一个歇脚处,而我们必须学会在一个充满不定性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剧作家通过这个发生在60年代的故事引发对“怀疑”本身的思辨:“怀疑比信念需要更多的勇气,更多的精力;因为信仰是一个歇脚处,而怀疑则是个无限——它是一个激情的运行,你可能从我的剧中读到的是世事不定,而也许你要的是确信。别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