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名人传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53333
  • 作      者:
    (法)罗曼·罗兰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书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凭借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后因其“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与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把不同时期写就的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汇集成一册,题为《英雄传记》,也就是为我们今天所称道的世界衔己文学的典范之作《名人传》。
  
  陈筱卿,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翻译法国名家名著约一千万字,主要译作有拉伯雷的《巨人传》,卢梭的《忏悔录》、《新爱洛伊丝》,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纪德的《梵蒂冈的地窖》,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法布尔的《昆虫记》,尤瑟纳尔的《哈德良回忆录》,雅克·洛朗的《蠢事》,科莱特的《谢里宝贝》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作者在《名人传》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哀的心路历程,凸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怀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展开
精彩书摘

  《名人传》:
  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红色的阔脸庞,只是到了垂垂老矣之时脸色才变得蜡黄、病态,特别是冬季,当他被困于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他额头突起,宽大。头发乌黑,极为浓密,似乎梳子都从未能梳通过,毛戗立着,似“墨杜萨。头上的蛇”。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使所有看到它们的人都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会弄错其细微差异。
  由于两只眼睛在一张褐色悲壮的脸上放射出一道粗野的光芒,人们便都以为眼睛是黑的;其实不是黑的,而是蓝灰色。这两只很小而又深陷的眼珠兴奋或激愤时会突然变大,在眼眶里转动,反映出它们夹带着一种奇妙真理的全部思想来。它们常常朝天投去一抹忧愁的目光。鼻头宽大短方,一张狮面脸。一张细腻的嘴,但下唇趋向于超出上唇。牙床可怕至极,好像连核桃都能咬碎。右下颏有一个深深的酒窝,使脸极其地不对称。莫谢莱斯①说:“他笑起来很甜,交谈时,常带着一种可爱而鼓舞人的神情。与之相反,他的笑容却是不对劲儿的、粗野的、难看的,但笑声并不长。”——那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的笑。他平素的表情是阴郁的,是“一种无法医治的忧伤”。1825年,莱尔斯塔勃。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揪心的痛苦”时,需要竭尽全力来忍住泪水。一年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小酒店碰到他时,他正坐在一个角落里,抽着一支长烟斗,双目紧闭,仿佛随着死神的临近,他越来越常这样了。有个朋友跟他说话。他凄然地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谈话本,并用其聋子常有的尖声让对方把想要他干什么写下来。——他的脸色经常变化,或是突然有灵感出现,甚至正在街上,会使行人大惊失色;或是他正弹琴时被人撞见的时候。“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格外吓人;嘴唇发抖;一副被自己招来的魔鬼制伏的巫师的神态。”如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像李尔王。”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可怜的破屋的阁楼上。他祖籍弗朗德勒。其父是个无才华而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系一厨师的女儿,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苦难的童年,缺少莫扎特那样的被家庭温馨呵护着的温隋。自一开始,人生就向他显示出他未来的命运似一场凄惨而残暴的战斗。他父亲想用他的音乐天赋,把他炫耀得如同一个神童。四岁时,父亲就把他一连几个小时地钉在羽管键琴前,或给他一把小提琴,把他关在房间里,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差一点因此而永远厌恶艺术。父亲必须使用暴力才能使贝多芬学习音乐。年少时的他就得为物质生活而操心,想法儿挣钱吃饭,为过早的重任而愁烦。十一岁时,他进了剧院乐团;十三岁时,他当了管风琴手。1787年,他失去了他崇敬的母亲。“对我来说,她是那么善良,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啊,当我会喊‘妈妈’这个甜蜜的称呼,而她又能听见的时候,谁能比我最幸福呀?”她死于肺结核,贝多芬以为自己也染上了这个病:因为他常常觉得不适,再加上比病痛最加残酷的忧郁。十七岁时,他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对两个弟弟进行教育的责任;他羞愧地被迫要求酗酒成性的父亲退休,因为他已无力掌管门户:人家把父亲的养老金都交给了儿子,免得他父亲乱花。这些悲惨的事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痕。他在波恩的一户人家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托,那是他始终珍视的布勒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宁小他两岁。他教她音乐,并领她走向诗歌。她是他童年的伙伴;也许二人之间有了一种挺温柔的感情。埃莱奥诺雷后来嫁给了韦格勒医生,后者也是贝多芬的好友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都一直保持着一种恬静的友情,韦格勒和埃莱奥诺雷与忠实的老友之间的书信可资为证。当三个人都垂垂老矣时,友情最加动人,心灵也仍如从前一样年轻。
  ……

展开
目录

贝多芬传
序言
贝多芬传

米开朗基罗传
序言
米开朗基罗传

托尔斯泰传
序言
托尔斯泰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