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路径》:
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提出了著名的“波特假说”,认为环境管制政策帮助企业克服了组织惰性,促使其研制出更为清洁和环保的生产工艺。如果政府不制定相应的环境管制政策,企业所从事的此类研发活动的水平会低于社会最优的研发水平。他认为严格的环境保护能够引发创新抵消成本,这不但不会造成厂商成本增加,反而可能产生净收益,使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这被称为“波特假说”。波特假说意味着环境管制政策可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严厉的环境管制、环保规定或税收变革将会刺激企业寻求技术创新路径,以便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波特假说的提出,激发了学者们对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相互关系的研究兴趣。现有的研究多是从不同的角度论证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对学者的研究结论我们归纳如下:
(一)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正面影响
Adam B.Jaffe and Karen Palmer (1997)利用制造业1975-199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治理经费支出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滞后的环境治理经费支出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影响,治理成本每增加1%,研发投入增加0.15%。然而作者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与环境治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显著。
Brunnermeier和Cohen (2003)利用19831992年美国146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环境科技创新与环境节能减排技术支出正相关;对环境规制政策措施的执行和监视活动,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并没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且污染治理成本的增加与环境专利间存在较小但统计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污染治理成本每增加一百万美元,环境专利增加0.04%。Carmenle和Robert Innes (2006)在基于环境管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基础上,用企业污染排放量来表示环境管制政策的严厉程度,利用美国1989-2002年间127个制造行业的数据检验了企业污染排放量和环保型技术专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染排放量和环保型技术专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