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历来皆被修行者奉为必修的无上圭臬,尤其是对习禅者而言,更是如此。其文句优美富丽,也是文人墨客青睐的文学瑰宝。
《楞严经》是一部自译出之后,就被一些佛教学者斥为伪经,而引起不断争论的著作。但即使对本经持疑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本经流行之广,影响之大。它包含有般若性空的思想,也有华严的十方诸佛、三界唯心以及十地等修行十法阶位的内容。并且旁涉禅定、律仪、诵咒等修持的方法。故此经被列入佛门弟子必须读诵的功课和修行的依据,其文句优美富丽,也是文人墨客青睐的文学瑰宝。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称曰《楞严经》,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
此经是在我国唐代中叶译出并开始流行的。我国唐代著名的佛经目录学家智升,在其所著《开元释教录》和《续古今译经图记》中都记载了此经。在智升的记载中称:此经是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七○五年)五月,由中印度沙门般剌蜜帝在广州制旨道场诵出,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唐代名臣房融笔受,沙门怀迪证译。稍晚,唐德宗贞元年间(贞元十六年,即公元八○○年),释元照所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也收录了此经,其说明文字与《开元释教录》基本一致。此后,自北宋初年雕刊我国第一部汉文佛教大藏经《开宝藏》起,一直到清朝雍正、乾隆年间雕印《龙藏》,《楞严经》均作为“正藏”的内容,被历代所刊行的一切版本的大藏经所收录,无一例外。《楞严经》自唐代中叶至清朝前期的一千余年间,经过不知多少佛经目录学家和学者的考察、鉴别之后,被作为佛教的重要典籍收录在佛门最具权威的佛典全集《大藏经》中,这对于它的可靠性,或者说真实性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楞严经》译出之后即对我国佛教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对此,我国近代名僧太虚,在其所著《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一书中曾说:“本经于震旦人根,有深因缘,未至而天台殷勤拜求;已度,则历代广共弘扬。”我国当代著名的佛教学者吕澂也称:“贤家据以解缘起,台家引以说止观,禅者援以证顿超,密宗又取以通显教。宋明以来,释子谈空,儒者辟佛,盖无不涉及《楞严》也。”(《楞严百伪》)①正因为如此,自唐末五代至于明清,注疏《楞严经》的著作不可胜记,仅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钱谦益所著《楞严蒙抄》一书所录就有四十多种②,如果加上清代迄今则注家著述将在六十种以上,这在诸多大乘经中是极为少见的。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明代后期,作为佛门四大家的憨山德清、紫柏真可、莲池袾宏、藕益智旭,竞相注疏《楞严经》,极力推崇《楞严经》③。其影响之大,使《楞严》一经成为而后佛家修行的主要依据。《楞严经》与《金刚经》《心经》等家喻户晓的大乘著名经典一样,是佛门弟子必读的重要功课。同时,《楞严经》又以“圣言辞义双妙,首尾照应,脉络贯通”④而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视为佛教文献中的文学瑰宝。
题解
经典
1卷一
2卷二
3卷三(节选)
4卷四(节选)
5卷五(节选)
6卷六(节选)
7卷七(节选)
8卷八(节选)
9卷九
10卷十
源流
解说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