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本鲁迅传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535670
  • 作      者:
    高旭东,葛涛著
  • 出 版 社 :
    长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要了解中国的新文化和新文学,必须阅读鲁迅,认识鲁迅,否则就无从入手。正因为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思潮联系紧密,所以围绕着他的论争也就从没有停止过。但对于他,却常常有无意的误读或有意的曲解,这就离开了真实的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绍兴人,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中国现当代作家图传:鲁迅传》以图文并茂的手法详细叙述了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全书通俗易懂,故事性较强,是一本实用的人生导师及提高素质教育的优秀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葛涛,1971年生子安徽省淮北市,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副研究馆员,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要从事鲁迅及中国现代作家研究、网络文化研究,著有,鲁迅文化史>》《网络鲁迅》,目前正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鲁迅’研究”和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鲁迅在当代中文网络中传播与接受状况研究”,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2009年特别委托项目“鲁迅思想体系研究”的子课题。
  高旭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文化伟人与文化冲突:鲁迅在中西文化撞击的漩涡中》、《鲁迅与英国文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当代作家图传:鲁迅传》以文学笔法记叙了中国现代作家鲁迅传奇的一生。全书》图文并茂,以丰富的文字资料和珍贵图片为基础,从一位专业研究者的视角出发,生动而细致地描述了鲁迅的人生成长经历和创作生涯,是目前国内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了解鲁迅一生的优秀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现当代作家图传:鲁迅传》:
  
  1906年春夏之际,鲁迅从仙台回到东京,对许寿裳说:“我退学了。”“为什么?”鲁迅踌躇了一下,终于说:“我决计要学文艺了。中国的呆子,坏呆子,岂是医学所能治疗的么?”但是当时留学的风气,学法政与理工者多,几乎没有学文学的,胡仁源问鲁迅:你弄文学做什么,这有什么用处?但是鲁迅不为所动。鲁迅在东京,将学籍列在独逸(德意志)学协会学校,虽然他也曾去修习德语,但其目的却是有个学籍,可以继续使用公费。鲁迅的主要精力放到了搜求日文与德文的文艺书籍,准备文艺运动诸方面。
  此时,鲁迅的家乡绍兴却闹翻了天,不知是谁的谣传,说鲁迅已经和一位日本女子结婚,连儿子都有了。于是催他回国的家信是一封接一封,后有一信说母亲病了,鲁迅只得回国。回家后才知道,原来一切准备妥当,只等他回来做新郎。鲁迅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只好勉强做了朱安女士的新郎。据当时鲁迅的伴郎周冠五回忆,鲁迅一句话也不讲,扶他也不推辞。
  见了新媳妇,仍旧一声不响,脸上有些阴郁和沉闷。
  鲁迅解嘲说,这是“母亲娶媳妇”,而且在革命时代,自己朝不保夕,母亲喜欢有个人陪伴,也就随她了。考虑到鲁迅加人了经常回国暗杀清廷官员的光复会,这种解嘲有几分真,但是由此也铸就了鲁迅婚姻上的不幸。鲁迅在家乡只待了4天,就踏上回东京的路。不过,这次回国最大的收获是,二弟周作人也被派赴日本留学,二人同船东渡。从此,开始了兄弟二人同吃同住,一起切磋文艺、一起翻译的岁月。正如毛泽民、毛泽覃是被毛泽东带人革命队伍而成为革命家的,周作人成为著名文学家,很大意义上是鲁迅训导的结果。
  鲁迅在思想上彻底告别改良派的科学维新救国,是与弃医从文同步发生的。当然,与革命派的实际接触也促成了他的转变。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在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的同时与康梁改良派的《新民丛报》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章太炎前期思想中那种反权威、反束缚,强调道德的力量,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以及对尼采、拜伦的推崇,都对鲁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时的鲁迅不但在行为上,而且在思想上,都告别了改良派而走向了革命派。
  1907年春天,鲁迅迁出伏见馆后搬进环境安静的中越馆。在这里,鲁迅与陶成章、龚未生、陈子英、陶望潮等光复会的骨干来往密切,他们隔三差五地到鲁迅那里谈天,有时还在鲁迅那里吃饭。鲁迅从陶成章这位光复会的实际主持人那里知道了更多革命的信息,并且与陶成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陶成章为了躲避日本警察的搜捕,甚至把光复会的会章、票据等机密文件拿到中越馆委托鲁迅保管,由此可见陶成章对鲁迅的信任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光复会员。也许,鲁迅作为光复会会员曾接受指示回国暗杀清廷官员。7月,从国内传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失败被恩铭的亲兵挖心炒食的消息,徐的两位学生陈伯平与马宗汉也参与了起义,陈伯平战死,马宗汉被捕后遇害。不久,又传来秋瑾被杀的消息。这些烈士都是鲁迅的同乡,而且前三位到日本时,鲁迅还特别到横滨去迎接过。鲁迅的悲痛可想而知的。如果鲁迅被派遣回国暗杀恰是这一次,他心中还会产生强烈的内疚。
  鲁迅晚年曾经对身边很亲近的人如胡风、冯雪峰、增田涉等回忆当年他与光复会的一些往事,说“我们那时候,实在简单得很”,说他从事反清革命运动时,曾被命令去暗杀。当时鲁迅说,他可以去,也可能死,死了丢下母亲怎么办,他们说担心死后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了。就此而言,鲁迅与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革命者是不同的,他更注重思想层面,而不是实际行动。在思想层面是越复杂越好,而实际层面则无需复杂,越简单越好,太复杂了反而丧失了行动的勇气。章太炎称呼陶成章为“焕强盗”或“焕皇帝”(陶成章字焕卿),而鲁迅曾对人说,焕卿做了皇帝,我们这班老朋友恐怕都不能幸免。虽说有一半是玩笑话,但另一半则充满了对革命后的深深疑虑,有这种疑虑之心存在,鲁迅行动起来怎么会果敢呢?后来陶成章在辛亥革命后被人暗害,据说鲁迅闻讯后落泪,悲痛之余支持成立“成章学校”,列为发起人,并且将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附小的校舍借给成章学校使用。
  从这些方面,人们会发现鲁迅作为思想家(思考太多与疑虑太深)的优点,恰恰是他作为革命家(要求行动的果敢)的缺点。中越馆幽静的环境也特别适合鲁迅思考,据考,鲁迅晚睡晚起的习惯可能就是在无拘无束的中越馆里养成的。他晚上什么时候睡别人不知道,上午是10点左右起床,抽支烟看看报就该吃午饭了。所以,访者都是下午来。鲁迅没有忘记弃医从文的使命,当人们在从事反清革命的时候,鲁迅在想,革命之后怎么办,靠现在的国民素质能够建设一个新中国吗?如果革命仅仅是造反和改朝换代,那么革命又有何益?所以用文艺来启蒙国民,在鲁迅看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鲁迅省吃俭用,用节省下来的钱去南江堂、丸山书店购买德文书籍。不过,据同吃同住的周作人回忆,学习德文的鲁迅其意却不在德国文学,他不买歌德的书,只有海涅的四本集子。他的德文更多的是通向被压迫民族争自由文学的敲门砖,通过这块砖头,他敲开了匈牙利、芬兰、保加利亚、捷克、塞尔维亚以及俄罗斯等东欧或北欧文学的大门。但是同样令人注意的是,鲁迅从事文学,绝非仅仅对文辞感兴趣,而是寻找文学的文化根源,由此他也研读了很多哲学文化书籍,包括德国哲学家尼采、叔本华的著作。
  1907年夏,鲁迅酝酿了一年的文艺运动终于要破茧了。他和二弟联合了许寿裳、袁文薮等人,试图创办《新生》文艺杂志,作为文艺运动的前奏。鲁迅设计了封面,准备好了插图,印了专用稿纸。插图是英国19世纪画家瓦兹的油画《希望》,一个诗人抱着竖琴跪在地球上面。但是在出版临近时,先是隐去了若干写稿人,接着又发生了抽逃资本事件,只剩下不名一文的二弟和许寿裳。据周作人回忆,隐去的写稿人主要就是袁文薮,他在东京和鲁迅谈得很好,说一到英国之后就写文章寄来,鲁迅对他期望最大,但是他到英国读书之后,连信都没回,更甭说寄稿件了。其实稿件也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印刷费用没有了着落。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大禹的后代
第二章 鲁迅的童年与少年
第三章 家道中衰与南京求学
第四章 留学日本与科学救国
第五章 被冷落的“五四”先驱
第六章 从杭州到绍兴:教书与革命
第七章 从南京到北京:做官与沉沦
第八章 在坟头上呐喊
第九章 在荒原上彷徨
第十章 从厦门到广州:爱情与革命
第十一章 在血痕中幻灭
第十二章 定居上海与思想转向
第十三章 加入“左联”与反抗暴政
第十四章 精神知己与患难夫妻
第十五章 文化交流与中外沟通
第十六章 在枷锁中“跳舞”
第十七章 在论争中“横站”
第十八章 被永远铭记的“民族魂”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