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层管理者实用精益管理学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222912
  • 作      者:
    易生俊,孙亚彬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易生俊:企业管理研究与咨询顾问。曾任中大咨询公司咨询总监、赛普咨询高级顾问、深圳市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青岛啤酒集团华南营销有限公司管理总监、五洲电路集团总裁助理和武汉市邮政局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现为AMT咨询和中大咨询两家咨询公司特聘专家顾问和专家讲师,担任多家公司战略顾问。专注于流程管理实践16年,从业务流程到管理流程,从生产操作流程到顶层流程设计,均有深入研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但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从事流程管理实践活动,而且作为咨询顾问为多家企业实施流程咨询项目、讲授流程管理课程。孙亚彬:制造业企业管理研究与咨询顾问。立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及华商永续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多家大型制造业企业独立董事。长期服务于中建联、高意光学、中船重工、风帆电池、中国兵器集团的标准化管理建设以及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工作。著有《IE与单元生产》等国内较早的精益生产管理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面向中层管理者,旨在帮助中层管理者从经营层面上了解精益管理应具备的观念和应熟知的管理模式,培养较高层次的精益管理素养和能力,进而为精益化推行提供准确的指导和足够的支持。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强系统性。目前市面上关于精益管理的书籍通常流于现场精益管理领域,然而,科学有效的精益管理不应局限于基层,作为中层管理者更需要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全局统筹的能力,从更高的层级去设计规划精益管理活动。帮助中层管理者做到这一点,这是本书创作时秉持的核心思想。(2)强实用性。本书立足于企业中层管理者日常管理工作,以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为例证,形象地阐述涵盖于内的精益管理理念,便于中层管理者一边联系实际,一边了解精益管理思想。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本书的实用价值是非常高的。(3)强逻辑性。本书著述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建立中层精益管理的基本逻辑,深刻解析中层精益管理理念和知识,以便于中层管理者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精益管理意识和科学的精益管理逻辑。
展开
精彩书摘
精彩片段
【精益知识】“一个流”生产
习惯与传统的影响延伸广泛。在生产车间,我们经常看到批量处理零件的工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习惯一次性处理一批相同的物品。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批量处理比一个一个地处理要有效率,但是事实常常并非如此。
大野耐一在一次工厂视察中发现,一位质检女工在工作时,习惯将很多零件拿到桌面上,排放在一起然后集体进行检查。大野耐一三番两次地对她说:“你为什么不直接一个个地检查,然后再一个个地放入箱子里面呢?这样做难道不是更加轻松,效率更高么?”
女工每次总是说:“不是,我这种方式效率才更高。”这个时候大野耐一又说:“你这种方式虽然也可以,但是你可以尝试按着我的方法去做一次。”
女工认为大野耐一的提议很无聊,但是碍于大野耐一是她的上级,只好照着他的方法去做了。经过一天的尝试,每日完成5000个零件需要加班的现状被打破了。她轻轻松松地在下班之前就完成了任务。
为什么我们习惯采取批量处理方式呢?大野耐一认为,批量处理的习惯源于农耕社会时期贮存食物的传统。当时,天时不定,食物的来源也没有保障,人们因此储备食物以备不时之需。渐渐地,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批量生产和储存的意识,并且认为这样才是有效的做法。这种意识影响了人们的生产行为,尤其是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后,批量处理的习惯更加不可动摇,也因为如此,大量的库存成为一种常态。
随着生产方式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批量处理方式和库存意识产生了新的问题。
批量生产或者说大规模生产造成了流程的间断,步骤与步骤之间形成的在制品存货,或者说库存,除了造成存储空间和成本的增加,还导致了不必要的搬运和等待。正如大野耐一和质检工的例子,操作者必须不断重复“放下——拿起”的动作,虽然工人感到非常忙碌,效率却很低。
离开生产线,批量处理的习惯也导致了部门之间信息和工作传递的低效率。可乐罐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一般的企业中,我们习惯将具备相同功能的员工和设备组织到一起,形成一个部门。当然,产品的生产仅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经过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但是,产品在经由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流动时,也将产生延迟。
由于不同部门的绩效评价是独立的,因此,每个部门只会按照最有利于自己绩效的方式安排工作。比如,对于一位运送物料的员工来说,最有效的运送方式可能就是一次运送大量的物料,一天或者一周只运送少数几次。但是,这个频率可能完全不符合物料需求部门的使用频率,因此,他们也必须进行等待,并同样以批量的方式送到下一个部门。
如果将生产一个可乐罐的全部流程集中到一起,变批量处理为单个处理,就可以消除流程之间的大量等待浪费,实现流程的流动性,从而提高效率。这就是“一个流”思想的基本思路。
【辅助阅读】从批量生产到一个流生产
批量生产方式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生产组织方式。那么,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思维有什么样的优点呢?在大规模生产方式下,企业会设置诸如机械工程、会计、采购、制造等部门,工厂里也会划分焊接、组装等等不同的车间。这种生产方式把具备相似技能或作用的机器和人集中到一起,实现了下面的优势:
(1)规模经济。现代制造企业所使用的各种大型设备,往往具备较高的产能,造价也相对昂贵。面对高昂的投入,企业降低成本的选择就是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会尽可能使产出达到最大,实现设备和人力的充分利用,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
(2)工作时间的弹性。大规模生产方式下的设备和人力的组织方式,使得工作时间比较有弹性。因为当工作安排下来时,管理者可以通过调整,匹配部门内部的设备和工作人员。而如果采用“一个流”生产,在一个流小组中的人员和设备将无法被自由调动,以回应突然安排的工作。
在批量生产或者说大规模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个个的步骤,然后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其中一个或几个步骤。而由于不同步骤所需耗费的时间存在很大差异,就容易造成各种在制品的存货。如果采用“一个流”的生产方式,就可以消除步骤与步骤之间的等待,尽可能快地生产出客户所需的产品。
具体来讲,“一个流”有下面几个优点。
(1)生产力利用更高效。传统的部门化的运营生产方式往往通过设备和人员的使用率来评价效率,实际上,当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出大量过剩的产品时,人员和设备其实是被浪费掉的。而当大量存货造成库存成本和产品瑕疵时,这部分成本同样在抵销设备和人员的使用效率。相反,在“一个流”中,我们直接用价值创造来衡量效率,人员和设备极少出现不产生价值的工作。
(2)减少空间浪费和成本。大规模生产方式形成的大量存货会占据更多空间,导致空间浪费和高昂的存货成本,而“一个流”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存货数量,使空间利用效率更高、库存成本大大削减。
(3)安全性更高。跨部门或车间的合作,以及大量存货的存在必然产生大量的搬运工作,从而增加工伤风险。当采用“一个流”时,存货减少、在制品减少,搬运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减少工伤,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4)品质保障。大规模生产导致存货积压,因此容易掩盖问题甚至诱发问题,“一个流”减少了存货,因此削减了这方面的风险。另外,“一个流”致力于工序的紧密衔接,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迫使整个作业流的中断,因此,作业人员必须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不让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并在发现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由此可以看到,不仅多样化、少数量的现代消费需求要求企业建设快速反应、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单从消除浪费、创造价值的维度,“一个流”生产方式也是大势所趋。


【案例引入】订单拉动生产
西子奥的斯电梯公司是中国电梯、扶梯生产基地之一。西子奥的斯公司实施“拉动式”生产,这种生产模式以“订单拉动”为主体。该公司管理者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订单,我们宁愿不进行生产。”在该公司里,生产命令由市场订单发出,但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订单所下发的任务呢?这就需要对整条供应链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如果采用推动式生产方式,该公司的采购人员必须在当月月末将下一个月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配套产品采购完毕,整个计划周期是30天。但是,当生产管理方式转变成“拉动式”后,西子奥的斯从生产到出货的全部时间便被缩短至2个小时。
比如,如果按照合同规定,下游客户在某日中午10时前去提货,那么西子奥的斯就在当日上午8时开始进行生产。生产前,由统计部门根据客户订单,计算出生产所需的所有原材料和配套产品的数量;然后将统计单发送至上游企业,要求其在生产开始之前将所需材料和配套产品送至生产场所。一旦原料被运达,即刻开始生产。而生产完成后的成品,则立即被下游客户提走。
在西子奥的斯的生产厂区基本看不到库存原料和成品大量积压的情况,而只有极少量因为订单变化而产生的库存。
【精益理念】向超市学习
批量处理形成的是一种推动式的运作。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市场呈现的是供大于求的基本状态。批量作业方式并没有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而是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资源配置等因素制造产品,并形成库存,然后推向下游客户。但是,客户是否需要,是否有能力消化大批量的产品却没有被重视,因此,企业生产过剩,并不得不支付巨大的成本代价。
大野耐一在观察风靡美国的超级市场时发现,超市会储存一定量的存货,当货架上的产品被消费者买走时,超市会从仓库提取该产品补充到货架上,也会在必要时候向供应商发出取货的订单;假如货架上的产品没有被买走,自然不需要补货,也不需要从供应商处订货。
受到这种模式的启发,大野耐一设计了一种拉动式生产流程,即每拉动一下后一道工序,这条生产线就紧一紧,从而带动上一道工序的运转,消除了库存。拉动式生产是“从后工序到前工序取件”的作业模式,经常通过看板制度辅助实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丰田组装厂的看板制度。
当组装厂从汽车经销商那里获得顾客订单后,管理部门会拟定一份均衡的生产日程表。当车体焊接部门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钢板后,就会向钢板压制部门传送一份看板,通知他们再造一批钢板,送到货栈。
同样,当组装线的作业工人开始从零部件箱取用零部件时,他们会在邮箱中放置一张看板。一位材料处理员会定时查看邮箱,取出其中的看板,回到货栈取出相应的零部件,补充到组装线的零部件箱中。另一位材料处理员遵循同样的步骤,向零部件供应商那里取货,补充零部件货栈。
拉式生产思维,即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生产适量的产品,颠覆了以往的推式生产传统,避免了过剩的生产,消除了浪费。拉式生产思维也充分迎合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本理念,实现了有效的生产。
【应用案例】丰田的客户拉动战略
丰田喜一郎曾确定了丰田汽车经营管理的两个主导战略:一是,以客户需求作为推动力,以最有效率的运营方式生产丰田轿车。以这个战略理念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就是震撼世界汽车工业的精益生产方式。二是,瞄准客户需求,制造使用率最高的轿车产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精品小车战略。按照这一战略研发制造出来的轿车,在能源、材料和用途上的使用效率都超越了当时的欧美轿车。丰田恰恰凭借精益生产方式和精品小车,创造了丰田奇迹。
从两大策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丰田引以为傲的精益生产方式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的管理模式。它以消灭浪费和快速反应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佳的运作效益,并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通过“客户需求拉动”模式,丰田使企业实现了流程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同步。也就是说,在开始生产前,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精确地生产出其所需要的产品数量,以此获得生产的平衡和高效。









展开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发现精益模式
§1 什么是精益
【问题引入】企业存在的价值
【精益知识】价值与价值流
【问题引入】精益没有捷径
【精益理念】精益与持续发展
§2 转变管理观念
【案例引入】无处不在的浪费
【精益知识】增值活动与浪费
【问题引入】习惯与传统
【精益理念】向常规挑战
【案例引入】可乐罐的批量生产
【精益知识】“一个流”生产
【案例引入】订单拉动生产
【精益理念】向超市学习
第2章价值流精益化
§1 车间流程精益化
【案例引入】生产线的改造
【精益理念】梳理现有流程
【案例引入】拉动式的车间生产流程
【精益理念】寻找精益改善点
§2 精益化的管理系统
【案例引入】IBM中断的流程
【精益理念】精益化的部门管理
【案例引入】丰田:最早、最成功的跨职能管理
【精益理念】促进跨职能的协作
§3 供应链的精益化
【案例引入】前程无忧的价值链整合
【精益理念】最精益的价值创造
【案例引入】美的集团的供应链整合
【精益理念】构建精益供应链
第3章精益现场改善
§1 生产的效率提升
【案例引入】佳能公司的CELL(细胞)式管理模式
【精益理念】紧凑的生产线
【案例引入】丰田公司借快速换模系统提升整体效率
【精益理念】建设高效的生产线
§2 生产的效果保障
【案例引入】丰田的质量风波
【精益理念】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案例引入】对质量问题的无视
【精益理念】暴露生产问题,确保生产质量
§3 精益环境建设
【案例引入】精益环境的重要性
【精益理念】7S环境管理
【案例引入】NUMMI的员工参与精益
【精益理念】培养全员精益素养
第4章部门职能协同
§1 精益职能体系
【案例引入】低效的组织结构
【精益理念】职能架构也需精益化
【案例引入】流程型组织
【精益理念】组织结构的精益化
§2 成本管理机制
【案例引入】美国西南航空以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
【精益理念】向成本要效益
【问题引入】成本控制误区
【精益理念】一体化的成本控制优化
§3 精益研发系统
【案例引入】丰田公司让技术服务于人
【精益理念】从产品设计开始追求价值
【案例引入】波音公司的并行工程
【精益理念】集成式设计
§4 绩效支持系统
【案例引入】保乐力加的绩效管理体系
【精益理念】协同员工的目标价值
【案例引入】IBM公司基于PBC系统的绩效承诺
【精益理念】用价值目标推动绩效
第5章供应与销售管理
§1 供应商管理
【案例引入】丰田汽车的供应链一体化
【精益理念】选择坚实的合作伙伴
【案例引入】戴尔公司兼顾供应商利益
【精益理念】联合供应商共同精益
§2 库存管理
【案例引入】高得运服饰的订货模式改良
【精益理念】适时适量订货管理
【案例引入】日本大和运输公司的准时送货服务
【精益理念】确保准时供货
§3 销售管理
【案例引入】三一集团的服务品牌建设
【精益理念】加强客户管理
【案例引入】DR.CI:LABO护肤的渠道管控
【精益理念】营销渠道管理
【案例引入】强生集团的危机应对
【精益理念】重视危机公关
第6章学习型组织建设
§1 循环改善
【案例引入】联想集团的学习常态化
【精益理念】开展有效的学习与总结活动
【案例引入】丰田汽车的循环改善系统
【精益理念】循环改善系统PDCA
【案例引入】大野耐一强调“不隐藏劣质产品”
【精益理念】将问题暴露出来(循环改善的第一步是暴露问题,找出问题
§2 进行问题管理
【案例引入】战斗机防弹改善
【精益理念】聚焦问题本质
【案例引入】松下幸之助的全员经营
【精益理念】完善提案制度
§3 精益教育系统
【案例引入】丰田坚持培养精益人才
【精益理念】开展督导人员培训
【案例引入】丰田的职业导师制度
【精益理念】人才的教育与职业发展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