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他邦的文明:柬埔寨吴哥的知识、王权与宗教生活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70213
  • 作      者:
    罗杨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推荐一:前往柬埔寨这个“异文化”之地,探寻柬埔寨人如何汇集外来宗教力量创造吴哥文明。

  推荐二:从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的再出发,作者以细致的实地考察感受中国古人书写异域的智慧。

  推荐三:呈现柬埔寨人穿越内与外、传统与现代、自我跟他者之间种种界线的强大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杨,重庆万州人,1984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现为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东南亚宗教与华侨华人社会、闽南宗教与文化等。曾发表《从法显到郑和时代中国人笔下的印度洋世界》《在“周边”的文明——从〈真腊风土记〉看“海外圈”的古代东南亚世界》《吴哥的微笑:柬埔寨人的生活观》等论文十余篇,翻译《人性的西方幻象》《莫斯的学术自传》等英文著作数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基于作者2011年在柬埔寨吴哥王城的田野调查而写就的民族志。受古代中国描述“诸夷”的异域志书,尤其是元朝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等以中国人的眼光和智慧认识与理解其他文明的著述之启发,本书聚焦于吴哥王城中将古今内外各种文明因素“并接”的关键人物——佛教僧侣和被称作“阿加”的仪式专家,通过他们在家庭、社区、王国的宗教与仪式中的关系,呈现出柬埔寨人如何将这两种宗教知识传统吸纳入自身社会并形成自身的“文明”。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导论

  1.1 进入“田野”

  “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自港口北行,顺水可半月,抵其地曰查南,乃其属郡也。又自查南换小舟,顺水可十余日,过半路村、佛村,渡淡洋,可抵其地曰干傍,取城五十里。”[1]

  图 1 周达观航行路线图,摘自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校注》,夏鼐校注,24 页。

  历史与现实在暹粒河道上交汇。2011 年 3月,我抵达柬埔寨吴哥王城遗址所在地暹粒市,沿着暹粒河道前往古城,开始为期 8 个月的田野调查。暹粒河发源于北部的库兰山脉——吴哥王朝的肇始之地,柬埔寨文化分类中平原文明与山野蛮地的过渡地带;向南注入周达观穿行的“淡洋”——柬埔寨第一大湖洞里萨湖,它通向首都金边、湄公河以及更广阔的印度洋世界。吴哥王城恰好坐落在北面库兰山与南面洞里萨湖之间的暹粒河道上。

  图 2 柬埔寨地图,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我的田野调查落脚点在暹粒河边、王城东南的北皇家浴池村,调查范围包括南、北皇家浴池村,若哈村和克洛文村这四个相邻村子构成的村落带。过去,海内外中国人类学研究者都有沉浸于村落社区中的研究习惯[2],然而,我的研究并不框定于对特定村落内部功能关系的微型社会学解析。[3]我的田野调查虽也在村落中展开,但无意于挖掘某一村某一社的“社会层次”。我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社会,在调查研究中,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志不能割裂村庄生活与历史的纽带。[4] 因此,我用四组关系构成的立体网络定位我的田野地点:村庄所在的吴哥王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其现状的关联、它在柬埔寨王国等级体系中的位置、村落与周边乡村和城市的交往、

  图 3 吴哥王城及田野调查地点示意图,罗杨绘

  此地与更广阔世界的接触,它们是理解我田野所见的基础。

  在这片村落带上共分布着四个吴哥王城的著名遗迹,其中三个与吴哥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Ⅶ,公元 1125 年—1219年)有关。阇耶跋摩七世在柬埔寨好比阿育王,很多学者把他的治理模式作为柬埔寨后世处理不同文化因素共处之道的原型。村口的皇家浴池(Sras Srang)是 12 世纪晚期阇耶跋摩七世开挖的一个700米长300米宽的人工水池,引暹粒河水供王室和高等级僧侣沐浴。班迭克雷寺(Banteay Kdei)位于皇家浴池正西,是阇耶跋摩七世于 12 世纪末兴建的一座大乘佛教庙宇,村民们相信它曾是一座佛教大学,它背后的班迭克雷庙[5]是一座现代的小乘佛教寺庙,和尚们觉得把庙建在班迭克雷寺旁十分荣幸,因为“那里原本也是僧侣研修之地”,尽管二者分属不同的佛教派别。塔普隆寺(Ta Prohm)位于若哈村口,它是 12 世纪阇耶跋摩七世献给他母亲的大乘佛教寺庙。若哈村的村民速明对我说:“阇耶跋摩七世将周围三千多个村庄划给塔普隆寺,近八万村民成为它的供养人,寺里有十八位高僧,四千多名侍从,六百多个舞者。若哈的意思是晾晒衣服之地,国王在皇家浴池洗澡,在这里晾衣服。若哈村和皇家浴池村村民们的祖先是为了支持塔普隆寺的僧侣而迁来,现在村民们依然在为寺庙服务,打扫卫生、修修补补,这是从我们祖先开始就做的事情。”寺旁也有一座现代的小乘佛教寺庙塔普隆庙。克洛文古寺(Prasat Kravan,也称豆蒄寺)位于克洛文村口,有的村民认为它是 10 世纪时一位婆罗门高僧献给印度教毗湿奴大神的庙宇,有的村民则说寺里的三座塔分别是佛祖和他的父母亲。

  我的调查时常需要穿行班迭克雷寺、塔普隆寺这两座古寺以及两个现代的佛教寺庙。每当我穿过进深达一公里、先后供奉着印度教神祇与佛像的吴哥古寺,去往现在的佛教寺庙——这条路线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柬埔寨宗教史和对外关系史,这种直观的时空转换一次次冲击着我的田野观感。左手边印度教风格的吴哥古寺里供奉着后人放入的佛像,右手边的佛教寺庙则极力模仿着对面吴哥古寺繁缛华丽的印度教风格,我总回味起法国民族学家马塞尔·莫斯评价吴哥的一句话:“异种风情浑然一体”。[6]吴哥古寺与现代佛寺在空间中的并置与彼此交错,是当地人对“异种”何须及何以成“一体”之理解的无声表达,也是他们对待自身历史的态度。

  历史上这片村落与王国的等级关系正如上文村民速明所说,是村落作为皇家寺庙的供养人。9 世纪至 14 世纪,这片村落地处吴哥王城之中,“吴哥”是梵文“nagara”的音译,意为城市;14 世纪暹罗攻破吴哥王城,王室迁都别处,这里成为暹罗和柬埔寨战争冲突的前线,而在其后的几百年间,它也是中南半岛上各国僧侣的朝圣之地,发散出超越战争的宗教灵力;19 世纪以降,吴哥所在的暹粒时而被泰国控制,时而落入法国之手,恰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带给此地的殖民与战争,使它成为柬埔寨国族当下苦难的见证、过去辉煌的记忆,以及未来再度回到过去之辉煌的期许。

  今天这片村落在王国中所处的位置无不与它所经历的这一历史过程相关,它处于两种等级格局之中。国王将此地作为与祖先延续性的象征,被柬埔寨人称作“国王父亲”的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Norodom Sihanouk,公元1922年—2012年)在其回忆录中强调,柬埔寨文明的灵魂在吴哥,他经常以吴哥国王的形象装扮自身,期待终老之时归隐此地。有时逢佛诞、印度教传统的御耕节、王国独立日等重大节日,国王特意从首都金边来到吴哥王城举办庆典。虽然国王在现今的王国政体中并无实权,但常效仿他的祖先巡但常效仿他的祖先巡幸四方。现在真正管控当地的是以洪森首相为首的王国政府。柬埔寨全国分为省、市、乡、村四级,但因为吴哥王城的特殊性,除政府行政体系外,还设有吴哥遗址管理局。这原是西哈努克国王成立的一个半自治机构,独立于金边的政治派系斗争之外,但管理局的成立与政府党派掌管的旅游部,文化、艺术部不和,后者认为被夺权。各国的文物修复保护队伍并不尊重这个新管理机构,常在没有和它协商的情况下采取自己的行动。起初,洪森首相绕过管理局,授权索卡集团(Sokha Hotel Corporation)垄断吴哥门票收入。1998年洪森首相赢得大选,次年政府重组吴哥遗址管理局,使它成为目前整个吴哥王城最权威的管理机构,非柬埔寨人进出此区域必须出示门票或管理局发的通行证,村民甚至家里翻修厕所、举办婚礼等都须向管理局申报,经过批准后方能进行。

  ……

展开
目录

前 言

致 谢

第一章 导论

1.1 进入“田野”

1.2 作为文明的仪式与社会

1.3 东南亚佛教的人类学

1.4 从《真腊风土记》再出发

第二章 王城今昔

2.1 历史一瞥

一、扶 南

二、真 腊

三、吴哥王朝

四、后吴哥时代

2.2 村落生活

第三章 阿加与和尚

3.1 阿 加

一、印度教知识分子与虔诚佛教徒

二、师承历史的神力

三、灵力在外

四、佛寺和村落的双重权威

五、阿加之间的关系

3.2 佛 寺

一、祖先之庙:吴哥窟南、北庙

二、班迭克雷庙:纵向的通联与横向的分裂

三、塔普隆庙:和尚与阿加间的斗争

3.3 和尚与阿加:无法含括的他者

第四章 家庭的生与死

4.1 佛寺中的成年礼

一、出家缘由

二、出家仪式

(一)阿加:男孩的成年礼

(二)和尚:弃绝尘世的青年

4.2 女方家的婚礼

一、婚礼神话:阿加与和尚的不同阐释

二、神圣婚约:媒人阿加

三、婚礼:阿加之“引”与和尚之“送”

(一)阿加的灵力

(二)和尚的超度

4.3 佛寺与家庭间的丧礼

一、灵魂之布

二、四种米

(一)谷子

(二)生米

(三)熟米饭

(四)炒米

三、魂归何处

第五章 社区的神与鬼

5.1 地域的神灵

一、文野之别

二、不同地方层级的纳达

(一)四个村子的纳达

(二)吴哥窟里的纳达

(三)暹粒城的纳达

(四)野地里的纳达

三、祭祀仪式

(一)阿加眼中的世界

(二)求雨

5.2 社区的亡灵

一、祖灵

(一)祖灵的力量

(二)佛祖与祖灵

(三)祖灵 - 和尚 - 俗人

(四)祖灵与两种来世观

二、鬼

5.3 亡灵的超度

一、亡人节的起源

二、沟通人鬼的雨

三、饭团与米饭

(一)扔给亡灵的米饭团

(二)米饭在阿加、和尚、佛祖和亡灵间的流动

四、乘舟归去

第六章 王国的兴与衰

6.1 迎 水

6.2 送 水

6.3 神牛与佛经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

7.1 他者的意义

一、社会内部的两种他者

二、两种知识体系

(一)阿加的宇宙观

(二)和尚的宇宙观

三、两种生死观念

四、两种他者间的张力

7.2 回到周达观

一、“内圆外方”与“天圆地方”

二、佛教的死亡论与华夏的生命论

三、“华夷”之间的“士”

参考文献

中文论著

中文论文

英文论著

英文论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