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
积极促进名族团结哈尼族创世史诗《烟本霍本》中说,人类的共祖塔婆生下了72种人,即各族先祖,他们都是亲兄弟。
史籍对哈尼族的记载,反映了与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史实。《尚书·禹贡》记:“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先民和夷等部族追随夏禹治水成功,夏禹上山旅祭以谢天,下山与各族人民共庆大功告成;和夷是当时人口较多的部族,是治水的重要力量。和蛮大首领王罗祁与其他民族首领一同向唐朝贡方物,说明和蛮首领与其他民族首领联系紧密,和蛮群众与各民族交往频繁。哈尼族古地名中有谷哈密查,反映哈尼人为向其他民族表示和平诚意,把武器埋于地下,故称为“谷哈密查”,即埋藏三尖叉的地方。
互助互学的民族关系自古以来,哈尼族与各民族和平相处,相互交流学习。作为“藏彝走廊”迁徙流动的重要民族,在横断山脉与岷江、大渡河、雅鲁江、金沙江、澜沧江等江河交错的高山峡谷地带迁徙的漫长岁月里,与各民族和谐共居、和睦相处、文化交融。史诗中记述,先民向阿撮人学习了种竹和编织技术,把自己的酿酒技术传给他们,在谷哈学到了冶炼技术。迁徙的过程,是哈尼族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的过程,是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过程。
哈尼族主要分布的哀牢山、无量山,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立体分布,居住在半山区的哈尼族,与同居半山区的彝族比邻而居,村寨相近,田地相连,在农业生产上相互协作,不分彼此;与高山森林区的苗、瑶、拉祜等民族及与低山河谷区的壮、傣、汉等民族优长互补、相互依存,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关系。
哈尼族注重在梯田开垦、茶叶开发、种植管理中增强与各民族的团结。明洪武年问,红河吴蚌颇组织各族人民开垦梯田有功,被朝廷封为左能土司;元阳龙咀开荒有功,明朝廷给冠带,管理地方。梯田生产中亲帮亲、邻帮邻,换工互助。水渠是梯田开垦耕作的重要设施,长达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的水渠,靠全寨人、数寨人齐心协力开凿出来。在年复一年的梯田农耕中,哈尼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理解、团结得到不断加强。
随着内地市场和西北少数民族对普洱茶的需求量增大,普洱府管辖地区大量种植和压制普洱茶。上千年来,茶区哈尼、彝、拉祜、布朗等各民族因茶为邻,因茶结亲,形成了杂居共处的历史分布,也形成了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茶马古道把省内外各民族联系在一起,进入茶区的有藏、回、彝、白、纳西等民族马帮,茶区哈尼等民族把藏族同胞叫作“老友”,藏族人把茶区称为“甲拉”。普洱茶传人西方,西方人从茶开始认识中国,茶从哪里来?西方人把茶乡中国称为“甲拉”,即China。
近年来,以梯田、茶叶等生产息息相关的长街宴等民俗活动,延伸拓展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并成为加强各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2007年以来,哈尼族地区举办的普洱茶叶节、墨江哈尼太阳节、绿春十月年长街古宴、江城中老越三国丢包节、墨江国际双胞胎节等活动,被评为云南十大“民族狂欢节”。通过这些节庆活动的广泛参与和传播,哈尼族团结文明、健康向上的整体形象,在各族人民以及中外游客中鲜明生动地树立起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