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庞德学术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49336
  • 作      者:
    蒋洪新,郑燕虹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庞德学术史研究》区分接受史与学术史的维度,突出以思想史为关注视角的学术史研究路径。以学者个案研究为基础,以学术史清理为目的,以时间为序、问题为线,理解庞德研究的意义。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庞德学术史和庞德学术史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蒋洪新,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国文学学会会长。著有《走向<四个四重奏>——T.S.艾略特诗歌艺术研究》、《英诗新方向——庞德、艾略特诗学理论与文化批评研究》、《大江东去与湘水余波——湖湘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断想》、《庞德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庞德学术史研究》由两大部分组成:庞德学术史,庞德学术史研究。第一部分将庞德作为诗人和批评家的发展进程同与此相随的评论材料相结合,按照时间顺序对庞德学术史做详细梳理,使之呈现出清晰、完整的脉络结构;第二部分深入探讨庞德学术史研究中广受关注的问题,厘清这些问题的本质所在,梳理各家某些论争的观点,并结合庞德所处的时代背景,提出作者自己的学术主张或努力的方向。
展开
精彩书摘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庞德学术史研究》:
  
  庞德后来给朋友的信中暗示了他的创作意图:“艺术尽可能地达到最高成就,‘有造诣’;但又有其他令人满意的效果,将一个人置于一种非常珍贵的混乱,同时尽最大可能地投入某种秩序(或者美丽),并且意识到既混乱又有潜能。”。庞德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诗章》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而且它的呈现方式正如庞德所言既有珍贵的混乱,又有美丽的秩序。一方面,它的叙述方式超越了西方传统的文法和依循因果律的直线时间观,各种文化,过去的、现代的、历史的、个人的、现实的、神话的,各种文化的明澈细节,都可以互相回应、引申衍化,通过叠合并置的方法来展现博大的文化背景。这种庞大且不合常规的诗歌风格不仅让普通读者觉得难懂,就是对研究庞德的专家而言理解起来也非易事。另一方面,庞德通过对资本主义现行制度的批判,想从世界古往今来的文明中找到或借鉴新的秩序,如中国的儒教文明、杰斐逊总统和亚当斯总统的社会理想。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火花跳跃在诗中,这就需要读者的智识来重组、比较和再建。
  艾略特在《尤利西斯:秩序与神话》中对作家乔伊斯的创作评价很高:“在使用神话、构造当代与古代之间的一种联系性并行结构的过程中,乔伊斯先生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方法,而其他人必定也会随后进行尝试。他们不是模仿者,就像一个科学家利用爱因斯坦的发现,从事自己独立且更深入的研究一样。它只是一种控制的方式,一种构造秩序的方式,一种庞大、无效、混乱的景象……我们现在可以使用神话方法,而不只是叙述方法了。”。在艾略特看来,乔伊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用神话的方法把古代与现代平行对比,使现代混乱社会与古代的有序社会相互对照。艾略特后来在他的《荒原》中也使用了这种方法。《荒原》的技巧与手法是经过庞德斧正的。到庞德写作自己的《诗章》时,这些技巧已经相当纯熟了。
  庞德在《诗章》创作中运用修辞、文本互涉等技巧展现了开放的文本空间,读者在诗中随时都可能读到但丁、布朗宁、阿瑟‘赛蒙斯(svmons,Anhur)、乔叟、菲茨杰拉德等的作品引文,《鲁拜集》、《楚辞》、《圣经》等经典作品中的典故亦被引入诗中+许多种外语出现在《诗章》中,引用最频繁的有古希腊语、拉丁语、中世纪普罗旺斯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汉语,但他们的声音和言语在庞德的诗里已为他所用,融人他的语境中。
  庞德《诗章》的创作手法与他早年所主张的“理诗”的创作技巧有一定的联系。他曾在《创作之始》一文中写道:“理诗,‘词语间智慧之舞’,也就是说,它不仅使用词语的直接意义,还特别考虑词语的使用习惯和我们期待它所在的语境,包括它的常用搭配、正常变化以及反语修辞。这种诗包含着那些语言表达所特有的、无法为造型或音乐艺术所包容的美学内容。它出现得最晚,也许是最巧妙、最不可捉摸的形式。”也正是这种最巧妙、最不可捉摸的形式使得《诗章》具有如此大的包容性,以古代和异域文化来催生新的文化,同时也使得《诗章》更难理解。庞德对诗歌的这种处理方式,亦可在艾略特的论述中探寻到原因。艾略特在《玄学派诗人》一文中指出:“就我们文明目前的状况而言,诗人很可能不得不变得艰涩。我们的文明涵容着如此巨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作用于精细的感受力,必然会产生多样而复杂的结果。诗人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具涵容性、暗示性和间接性,以便强使——如果需要可以打乱——语言以适合自己的意思。”…面对复杂和多变的现代社会,现代诗人在表现这个世界的方式上会越发具有开放性、涵容性、暗示性和间接性,所有这些增强了现代诗歌的涵盖面,这是以往诗人和诗歌无法企及的,但在诗的难度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诗章》还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对细节的注重,给读者断裂感。庞德说过:“任何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重要的。任何事实都可能是征兆的,但某些事实却能为人们观察周围环境,前因后果,秩序与规律,提供一种出人意料的洞察力……我们在文化或文学发展史上就能接触到这种具有启发性的细节。数十个这种性质的细节可以使我们获得关于一个时代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积聚浩繁的普通事实所得不到的。”
  ……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编 庞德学术史
第一章 庞德的生平及其成为诗人的学术追踪
第二章 庞德的多部传记述评
第三章 庞德发表的作品及其重要诗作的学术批评
第一节 诗集、文集和译作集的出版情况
第二节 研究庞德诗学渊源的著作述评
第三节 庞德的重要诗歌的学术述评
第四章 庞德书信集研究
第五章 中国的庞德研究

第二编 庞德学术史研究
第一章 庞德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学术论争
第一节 庞德的《华夏集》翻泽
第二节 庞德对儒家经典的翻译
第三节 庞德对欧洲文学作品的翻译
第二章 庞德的政治立场及其研究
第三章 庞德诗学创作与理论之探讨
第一节 庞德与现代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庞德与现代派文坛新秀
第三节 庞德与后现代诗人的关系

结语 庞德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附录一 重要文献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二 书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