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1967)拉丁美洲左翼革命家,本名埃内斯托·格瓦拉。一九二八年六月十四日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市,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不久环游拉丁美洲。一九五六年同菲德尔·卡斯特罗等人在古巴开展反对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游击战,一九五九年攻入哈瓦那,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参与缔造古巴共和国。后前往刚果、玻利维亚等地从事革命斗争,一九六七年十月八日被玻利维亚政府军俘获,翌日遭杀害。
吴刚,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英美文学博士,笔译专业和英美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文学图书翻译,主要译作有《霍比特人》《美与孽》、《莎乐美》、《邪恶的肉身》《远离芝加哥的地方》等。
展开
——萨特。1960年2月,萨特访问古巴,与格瓦拉会面后如此评价格瓦拉。
★“如果我们要找一个典范的人,一个不只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典范的人,一个属于将来的典范的人,我衷心地说,这样一个在行为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如果我们想表达我们要我们的子女成为怎样的人,那么作为热情的革命者,我们一定会从心底说:‘我们要他们像切!’”
——卡斯特罗。1967年10月18日,百万古巴人云集革命广场,卡斯特罗致悼词。
★“格瓦拉的模样很像一个波西米亚流浪汉。他言行诙谐,具有阿根廷人好挑逗的幽默感。他光着上身来回走动,好象是在自我陶醉。他中等身材,皮肤微黑。他喜欢抽烟斗,也爱喝马黛茶,他像一位运动员,但又是哮喘病患者。他常读斯大林和波德莱尔的著作,不断在诗歌和马克思主义之间进行选择。”
——卡洛斯·弗朗基《十二名人传》
★他的光辉成就并不在于取得胜利——所以胜利与否实际上并不重要——而在于将现实化为符号。
——福柯
★“他的意志迫使他养成一丝不苟的纪律性。他将去做事先确定的事情,将在事先设定的道口拐弯,将触摸到事先指定的树林和铁栅门,以便未来的前途也能像过去的那样留芳人间。”
——博尔赫斯
★格瓦拉是三人执政中*引人注目和危险的一位。他脸上充满着使许多妇女为之动心的带有伤感的微笑,他用冷静的头脑、超凡的能力、过人的智力以及幽默的情绪领导着古巴。
——《时代》周刊
★他纯洁而坚强。……是*不易被腐蚀的人。
——法国作家德布雷《切的游击战》
★游击队隐喻的理论,比他们想象的大得多。游击队一直在向世界启示说:学会转战异乡,放手声东击西,在如此一场漫长的价值战争中,不拘用笔用枪。也许在未来,那时也许会出现的总结家,会惊异于这么一个游击时代。它是那么深潜不露而又真实存在。它突入了前辈们没有涉足的领域。它的战略,它的技巧,它的尊严,它的美感。
——张承志:《切·格瓦拉与游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