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劳动经济思想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90674
  • 作      者:
    王志浩[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劳动经济思想史是经济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经济学的思想渊薮,也是经济学思想中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我国当前面临的诸多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都与劳动经济理论密切相关。《劳动经济思想史》以劳动经济理论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以各学派代表人物的劳动经济思想为纲领,系统介绍了劳动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有助于系统理解西方劳动经济思想的发源、发展和新进展,以更科学的态度探究当代劳动经济现象与问题,进而对劳动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思想和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
  《劳动经济思想史》主要介绍劳动经济思想发展各时期的重要观点与代表人物,可供相关领域专家作为研究参考之用,也可作为劳动经济学、经济学史或社会科学史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及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劳动经济思想史》:
  2)劳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思想史作为经济思想史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基本方向与经济思想史是一致的。劳动经济思想史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思想理论学问,如何在约束条件下实现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是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劳动经济思想史是专门研究有关劳动力如何有效配置思想理论发展历程的学问。一般而言,劳动力与其他资源一样是需要通过市场进行配置的。不过市场并不是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唯一途径。
  关于劳动经济思想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参照劳动经济学所包含的内容。伊兰伯格给出的劳动经济学的定义是: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及其结果的学问。这一定义简练、准确,但是过于抽象。而麦克南在其《劳动经济学》一书中对劳动经济学给出的定义是:劳动经济学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功能和结果;将来与现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的决策;与劳动力资源报酬、就业相关的公共政策。这一定义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当代劳动经济学研究内涵,言简意赅。参照劳动经济学的概念,根据劳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属性,劳动经济思想史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劳动供给方面的思想理论发展——研究雇员的市场思想发展。这主要是指劳动者对工资、价格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理论发展,包括工作时间决策、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和迁移)、工会思想理论等。第二,劳动力需求方面的思想分析。这主要研究雇主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在一定工资条件下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决策考虑、雇员工资的确定理论以及企业内部的激励思想发展等。第三,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结果及其调整相关的理论发展。这主要包括失业、歧视、分配不公平的理论分析以及政府相关决策调整政策理论发展。作为独立而新兴的劳动经济思想史理论,可根据其所包含的因素,又可以把劳动经济思想史研究对象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劳动力思想发展历程。劳动经济思想史首先研究的是劳动力思想的问题。而劳动力与其他要素不同,因为人们总是相信“人是万物之灵”的道理,事实上也是如此。要研究劳动力,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劳动。劳动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内容。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
  有人认为,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活动,劳动是人类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也有人认为,劳动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其本质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动来调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发生物质变换,即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性质,为人类生活和需要服务。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劳动的定义是: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支出劳动力的活动。
  从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劳动这个概念包括所有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有意识地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劳动的意义来自于劳动的人在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中的需要、能力和世界观。
  狭义上,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是指人类在自身智能分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社会财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广义的劳动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劳动所做出的最广泛的抽象或概括,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劳动力的使用或者消耗。简单地说,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劳动”,与“生产”“经营”“工作”“上班”“营业”“务工”“务农”“就业”等范畴相比含义更为广泛。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例如,在现代社会,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从而获得更多的可消费的物品,对劳动时间的需要是无限的;为了获得更多的享受和发展,对闲暇时间的需要也是无限的。但是对于消费主体而言,能够用于生产消费和闲暇消费的时间资源总是有限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自身经验表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以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劳动力思想发展主要是围绕劳动力资源的属性进行的。与其他资源相比较,劳动力资源有其自身的若干特点,但在稀缺性方面与其他资源具有共同的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的,是相对的稀缺性。一定时期,社会可支配的劳动资源无论其绝对量有多大,但总是一个既定的量。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与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即具有稀缺性。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与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因此,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性和绝对的属性。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劳动资源只能以一定的规模加以利用。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是消费各种资源的产物。若消费各种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是无限的,那么,消费资料也就是无限的。而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力等于支付能力。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第三个属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经济学中,市场主体的任何经济行为、任何经济决策都有成本。社会和个人依据占有或者可以使用的稀缺的资源追求某一目标,就意味着对另一目标的放弃。这里的成本概念不是指实际成本,而是指各种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容易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早期前古典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公元前800-公元1500年)
第1章 古希腊的劳动经济思想
1.1 赫西俄德的劳动经济思想
1.2 色诺芬的劳动经济思想
1.3 柏拉图的劳动经济思想
1.4 亚里士多德的劳动经济思想
第2章 古罗马的劳动经济思想
2.1 克尤斯·加图的劳动经济思想
2.2 瓦罗的劳动经济思想
2.3 柯鲁麦拉的劳动经济思想
2.4 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劳动经济思想
第3章 古希伯来、古印度的劳动经济思想
3.1 古希伯来的劳动经济思想
3.2 古印度的早期历史及劳动经济思想
第4章 东方古中国的劳动经济思想
4.1 中国先秦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
4.2 中国秦汉至明中叶的社会历史及劳动经济思想
第5章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
5.1 《萨利克法典》和《庄园敕令》中的劳动经济思想
5.2 托马斯·阿奎那的劳动经济思想

第二编 前古典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1500-1776年)
第6章 重商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
6.1 重商主义概览
6.2 重商主义与劳动力供给
6.3 托马斯·曼的劳动经济思想
6.4 杰拉德·马利尼斯的劳动经济思想
6.5 查尔斯·戴维南特的劳动经济思想
6.6 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的劳动经济思想
6.7 威廉·配第爵士的劳动经济思想
6.8 重商主义的劳动思想总结
第7章 重农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
7.1 重农学派概览
7.2 弗朗索瓦·魁奈的劳动经济思想
7.3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阁的劳动经济思想
第8章 古典学派先驱者的劳动经济思想
8.1 古典学派概览
8.2 达德利·诺思爵士的劳动经济思想
8.3 理查德·康替龙的劳动经济思想
8.4 大卫·休谟的劳动经济思想

第三编 古典学派的劳动经济思想
第9章 斯密的劳动经济思想
9.1 斯密的生平
9.2 斯密思想的来源
9.3 道德情操论对劳动心理的影响
9.4 《国富论》中的劳动经济思想
9.5 竞争经济中的劳动经济规律
第10章 李嘉图的劳动经济思想
10.1 李嘉图的生平
10.2 货币问题
10.3 收益递减与地租理论
10.4 交换价值与相对价格理论
10.5 收入分配
10.6 比较成本理论
10.7 李嘉图对失业问题的看法
10.8 李嘉图劳动经济思想评价
第11章 其他古典学派的劳动经济思想
11.1 杰里米·边沁的劳动经济思想
11.2 让.巴蒂斯特·萨伊的劳动经济思想
11.3 纳索-威廉·西尼尔的劳动经济思想
11.4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劳动经济思想
……

第四编 新古典学派劳动经济思想
第五编 现代劳动经济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