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研究:基于世界经济大萧条冲击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66712
  • 作      者:
    宋丽智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宋丽智,女,1978年出生,湖北十堰人。现任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曾主持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和2项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创新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著作1部,译著1部,在《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学动态》、《宏观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研究:基于世界经济大萧条冲击的视角》针对中国经济和经济思想在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历练与演变进行研究,力图阐释近代中国经济的世界历史性,将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和经济思想的发展与转变同时置于中国语境和世界语境之中,充分考虑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书稿同时关照经济大萧条时期世界宏观经济思潮转向的普适性以及中国经济的特异性,以期为世界范围内解释经济大萧条问题提供有益的补充,为中国以一个*加开放的视野面对世界竞争和全球危机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研究:基于世界经济大萧条冲击的视角》:
  第三节 中央银行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从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产生的规律来看,中央银行体制的创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政府解决财政问题的必然结果,中国亦不例外。而如何兴建中央银行在中国可谓筚路蓝缕,既无理论准备又无实践基础。
  北洋政府试图将中国银行改组为中央银行,完全由国家出资,以便于统一事权,有利于管理,并可顾全国家利害关系。然而当时政府军费、行政支出数额庞大,且对外债台高筑,实在没有资力组建中央银行,于是不得不仿照英国、日本的做法实行官商合办方式。1913年中国银行则例规定资本总额为6000万元,政府认购半数,剩下的由私人认购。限于财力,政府只拨资300万元,然后招集商股,认购并不踊跃。1915年,参议院曾以中国银行采用官商合办还是商办形式为争论焦点进行过一次辩论,商办主张占据了上风。直到1923年,官股只剩5万元,而商股达197l万元,占全部股份的99.75%。①此时中国银行几近于私人股份银行,这与政府组建中央银行初衷大相径庭。
  尽管政府对于组建中央银行的重要性已有明确的认识,但是政府与银行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必须依靠中国银行来周转调剂其庞大的财政开支,而中国银行不断强化的独立性以及股民自身的利益要求又使之不愿听任政府,完全充当政府的钱柜。1924年张嘉墩在《随笔》中写道:“中行开办十有二年,始终在政治漩涡中讨生活。中行当局日惟以敷衍政府,维持地位为事。”②这种情况对政府、银行双方都是一种难解的困扰,更是政府初创中国银行时所未料及的。究其原因,恐怕是政治倾轧不断、军事战乱连绵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局。而这一结局对后来政府再组中央银行无疑是一个警示。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开始筹设自己的中央银行。1928年1月,宋子文执掌财政部后,着手筹建中央银行。同年6月,宋子文在上海主持召开全国经济会议,邀请近70位中国银行界、工商界领袖人物参加,其中包括张嘉墩、宋汉章、虞洽卿、陈光甫、齐祖泽、徐新六等。①会议就财政金融问题提出一系列议案,将组织国家银行作为整理财政的重要方法,并拟计成立中央总金库,各省逐渐推设分金库以谋财政统一,并设立全国统计委员会和预算委员会,为国家中央银行组建作准备。②全国经济会议还指出:“整理币制、改良圜法,统一财政及调剂全国金融,均非有健全之国家银行不可”。⑨因此,组建国家中央银行已经成为南京国民政府金融财政改革的焦点。
  由于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均婉言谢绝被改组为中央银行,而广州中央银行也因信誉欠佳不能被改组为新政府的中央银行,南京国民政府只好另设一新银行,即取名为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最高金融机关。1928年10月,国民政府修正公布《中央银行条例》,将资本额修订为2000万元,且规定由国库一次拨足,必要时可集商股,但不得超过总额的49%。④如此薄弱的资本额显示出政府财力的匮乏,而且资本全部以国民政府发行的金融公债抵充,并没有一元现金。这使得中央银行在信用方面不仅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大银行抗衡,即便在本国银行中也无法与中国、交通等历史较久、信用昭著的银行竞争。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大萧条产生的根源及其性质探讨
第一节 大萧条时期美国的迷茫
第二节 中国学者对于大萧条根源及其性质的理解

第二章 大萧条冲击下统制思潮的盛行
第一节 统制经济思潮的国际诱因
第二节 中国政界、学术界、工商界“三位一体”对于统制经济思潮的倡导
第三节 中国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回应
第四节 统制经济思潮与自由经济思潮的跌宕起伏

第三章 从银本位走向法币改革的思想转变
第一节 中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双重货币危机
第二节 应变性货币思想的发展——世界银价的暴跌与暴涨
第三节 法币改革的思想转变

第四章 银行体系重建思想和金融统制思想
第一节 近代中国银行体系发展溯源
第二节 国人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诟病
第三节 中央银行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第四节 银行体系重建思想的确立与银行国有化思想的盛行

第五章 从贸易保护主义到贸易统制思想
第一节 贸易自主的诉求与贸易保护思想的初步认识:1912~1929年
第二节 贸易保护思想的深入发展:1930~1935年
第三节 贸易统制思想的兴起与盛行:1935~1937年

第六章 农业危机、工业危机和金融危机思想的交错与融合
第一节 农业危机、工业危机和金融危机的交错并行
第二节 农业危机、工业危机和金融危机思想的融合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