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中国姓氏(国学常识篇)》:
姓氏作为重要的媒介,能够帮助人们追溯历史、寻根过去。中华民族以炎黄子孙自居,以身为炎黄子孙为荣,这种以共同祖先的姓氏作为血脉传承纽带的文化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姓氏的来历
中华姓氏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氏族社会,姓、氏先后产生;在夏商周时期,姓、氏在分封制度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在秦汉时期,姓、氏统一,合并为“姓氏”。
据传,姓氏最早起源于图腾崇拜。上古时代,原始人相信自然界万物有灵,对图腾的崇拜开始产生,他们将动物和植物等当做本部族的保护神来祭祀,还将它们作为部落特有的徽号或标志,后来则逐渐衍变成了最古老的姓氏。
相传,夏族首领禹的母亲因吞食了薏苡而生下了他。从此,薏苡便成为了夏族人的图腾。又因为孩子是由女性生育的,便取“女”字作为偏旁,又取“苡”字的下半部分“以”字,最终形成了“姒”姓。
《史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殷契,母日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是商族的祖先,他的母亲因为吞食了玄鸟所产下的卵而生下了他。由此玄鸟便成为了商族的图腾标志,商族人以子(即卵)为姓。
姓,最早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人们的姓是从女性始祖那里继承来的,无论男女都有姓。姓的本义为标志家族系统的字,代表着子孙后代的共同血缘。东汉(25-220)时期文字学家许慎在其撰写的《说文解字》中对“姓”进行了注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这是说,姓源自于孕育产子的母亲,因此上古时期古老的姓,例如姜、姬、姒、赢、姑、妘等都是以“女”字为偏旁。姓从出现开始,就被人们用作“别婚姻”的标志。汉代(前206-公元220)典籍《白虎通义》中有相关记载:“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因为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认为“同姓是一家”,同姓结婚违背伦理道德。当时人还认识到同姓男女繁育的后代常出现畸形,于是产生了“同姓不婚”的禁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