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失败时,我很难过。→每个人都有需要面对的问题。
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做不好?→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犯错。
我可能太笨了!→比起以前,我有不少进步!
现在我心情糟透了。→我的难堪和痛苦只是暂时的。
今天太难熬了。→今天并不是世界末日。
不知道怎么度过剩下的时间。→我现在去做点什么,让我好受点。
这本书告诉我们,自我关怀不需要否认自己的痛苦,也不用怪责他人或环境。自我关怀意味着承认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遭遇;将真诚的理解、善意的接纳和温暖的鼓励,既给予他人,也给予自己。
人们常常陷入不合理的自我苛责、自我批评的怪圈,对自己缺乏一颗友善与关爱之心。但一味地怀疑与批评自己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这会让我们被坏情绪和怪念头折磨,无法获得改变的动力。
自我关怀源自当代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佛学观点的融合,要求在面对压力、挫折、失败或自身缺点时,采用接纳、不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这本书带领读者认识什么是自我关怀,它与人们常说的自尊、自我放纵、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关系?自我关怀如何帮助我们应对压力和消极情绪?对待自己的关怀能否扩展、传递到他人身上?自我关怀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泉?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养成自我关怀的心态?书中梳理了自我关怀干预的有效方案,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层面提出如何培养具有心理韧性、关爱自己的孩子。
善待自己,对生活报之以歌,请从这本书开始,开启自我关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