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组工作在行动:“我”与“小组”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81072
  • 作      者:
    艾晶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艾晶,女,1976年生,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干人层次、“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研究领域为女性学。近年来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及省市级课题2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社工理论和实务模式为依托,通过工作者在初次带领小组过程中的问题调研、主题确定、计划书撰写及在小组各个阶段带领时的问题及心得的描述,进行问题的澄清和经验的分享。同时,结合实习督导及指导教师的学理性及经验性的指导,再现小组工作带领的实际场景及独特魅力,为其理念和模式的推广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小组工作在行动:“我”与“小组”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评估是对小组工作过程或成效的检验,很多小组工作的初学者往往会忽视这一环节,觉得小组开展完了就万事大吉了,认为评估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过,只要了解了评估的意义和功能后,我们就会发现小组中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评估该怎么做呢?用什么方法评估?由谁进行评估?评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各种教材上虽都有涉及,但又讨论得不够充分,这也是初学者对此不太重视的原因之一。
  小组历经几次活动,从初期、中期走到结束,基本上完成了它的生命历程。这时,组员会觉得结束了自己的小组工作之行,达到了参加小组的目的,又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工作者也会深吸一口气,庆幸着终于把这几次活动顺利地坚持下来,看到组员成长的同时,感叹带领小组的种种不易,忙着总结经验供以后借鉴;督导对于工作者的表现和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改进小组;指导老师则就参与小组活动的三方人员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来个大包大揽,一一进行点评。于是我们的小组评估就这样出炉了,参与小组的各方都有机会表露自己对小组的看法,保证了小组工作评估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第一节评估知多少
  小组工作者陪伴小组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从准备开小组的那天起就已经给自己无形的压力了,因为工作者深知带领小组的种种不易。这种不易不只是计划书的反复修改,不断查找资料,细致到每一个环节;更是惧怕自己的能力不足让组员失望,做得不够专业,以至于小组不能顺利进行,这种情况下,工作者的精神会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直到小组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初次带领小组的人,更是想每天用来查资料、搜信息,生怕错过每一个好的素材,希望在开展小组时更游刃有余,在小组结束时可以放松地肯定自己一句: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工作者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每次评估时,不管工作者采用的形式是什么,督导都会提出质疑,这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而且这种感觉给很多初次带领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由此,作为小组带领者,除了在最后一次小组活动中将其作为工作重点外,还要对评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能在实务中给予重视。因为评估作为最后一次小组活动的重点已经在小组的结束阶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这里仅就一些要点做一些补充和说明。
  一评估的价值和意义
  小组工作的评估有难度却又具有极高的指导性。评估对于小组工作的其他环节来说似乎是无足轻重,但这个环节却不是工作者在单打独斗,它需要参与小组的各方都尽其所能地帮助工作者总结带领小组的经验,尽量真诚客观地指出优势和不足,因此它的意义非同一般。对于小组来说,成为小组动力机制形成的来源之一,为小组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首先,完善工作者的观察视角。工作者一个人很难做到最全面的评估,当他置身于小组时,组员所处的位置有时会成为工作者的死角,容易对其关注不到位;尤其是当工作者完全沉浸在组内,把自己看作组员之一时,就会忽略一些东西,因此工作者看待小组的角度就有了局限性。这就有点像古诗中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了各方的评估,工作者了解小组进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促使工作者在带领下一次小组时可以尽力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整理小组工作报告时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这不论是对于小组成员还是工作者来说都是件好事。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小组的筹备
第一节 问题调研及主题确定
一 问题调研和需求评估
二 确定小组主题
三 小组目标的制定
第二节 小组成员的招募
一 小组成员的来源
二 小组的宣传和组员的招募
三 组员的筛选
第三节 资源链接
一 理论支撑
二 时间安排
三 物质资源
四 人力资源
第四节 “您准备好了吗”
一 工作者的准备
二 其他人员的准备

第二章 小组初期
第一节 第一次亲密接触
一 工作者自身
二 开组前的组员通知和确认
三 场地的布置
四 促成亲情互动
第二节 挣扎中的工作者与组员
一 尴尬定位
二 如何有效地完成任务
三 组员的认知
第三节 心灵鸡汤一一问题及资源的分享
一 认识你真好
二 我们私聊吧
三 英雄所见略同
第四节 小组规范的形成
一 小组的规则
二 到底约束了谁
第五节 破冰游戏之我见
一 不玩行吗
二 如何与主题靠近
三 人为的约束
四 典型破冰游戏分享

第三章 小组中期
第一节 试探与熟悉
一 心态的转变
二 我在小组里怎么样
三 工作者有注意到我吗
第二节 进退维谷的工作者
一 面对质疑,工作者该怎么办
二 冲突,是发生好还是不发生好
三 工作者的反思
第三节 特殊的组员
一 挑刺的
二 迟到或退组的
三 沉默的
四 霸场的
五 替罪羔羊
第四节 小组互动模式
一 冲突
二 沟通
第五节 小组游戏和情景剧推荐
一 解决冲突的游戏推荐:鳄鱼河
二 促进沟通的情景剧推荐:角色扮演
三 提升凝聚力的游戏推荐:风雨同行

第四章 小组成熟期
第一节 走向成熟
一 目标的初步达成
二 凝聚力的形成
三 小组规范的自觉遵守
第二节 工作者的“被边缘化”
一 相对的价值中立
二 尽量接纳
三 正视角色的转变
第三节 我们是一家人
一 归属感的建立
二 团队的魅力
三 典型游戏推荐
第四节 谁动了我的奶酪
一 换位思考
二 懂得取舍
三 如何应对失败

第五章 小组后期
第一节 组员的表现
一 积极的、正面的情绪和言行
二 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和言行
三 其他的言行特征
四 工作者采取的策略
第二节 工作者的失落
一 工作者的情感和言行反应
二 工作者可能面临的危机
三 应对策略
第三节 请再多爱我一点点一一小组成员的渴望
一 一般组员的表现
二 特殊组员的表现
三 小团体的危机
第四节 落幕之前的应景
一 维持变化,巩固成果
二 规划未来
三 转介
四 处理未完成的工作

第六章 小组的结束
第一节 “我不想说”
一 组员的表现
二 工作者的任务
三 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星海拾贝
一 处理最后的离别
二 为走进现实生活做准备
第三节 我们潜逃吧
一 达观泰然的离组情绪
二 逃避、否定的离组情绪
三 请记住我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享
一 组员成果展示
二 小组历程回顾
三 评估总结

第七章 小组工作的评估及心得
第一节 评估知多少
一 评估的价值和意义
二 工作者需要评估的内容
三 评估的方法及原则
第二节 工作者的心路花语
一 协同领导和单独领导
二 有关工作者的情绪
三 工作者的收获
四 工作者的反思和疑惑
第三节 小组成员的闲言碎语
一 小组动力的来源
二 组员初体验
三 组员的心声
四 不同时期组员的反应
第四节 督导的苦口婆心
一 全方位指导
二 督导与你同在
三 典型督导报告
第五节 指导老师和教科书的金科律令
一 指导教师的无奈
二 教科书的参照性

第八章 小组花絮
第一节 工作者的茫然
第二节 “上当”的组员
一 组员的亲情赞助
二 我们是实验品吗
三 小组评估中的难以下手
第三节 我不会当督导
一 找不到人
二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三 你帮我带吧
第四节 校外篇
一 基本资料
二 财政报告
三 活动素描
四 工作者自画

附录
附录1 S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成立与发展
附录2 网络教学平台答疑
附录3 小组计划书示例
附录4 评估报告示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