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北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基于LZ市的调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90128
  • 作      者:
    刘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刘荣,1974年生,甘肃甘谷人,法学(社会学)博士。1995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2004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9月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师从郑杭生先生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2014年6月获博士学位。2004年7月始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甘肃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甘肃省民俗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与兴趣为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城乡社会发展和民族社会工作。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和校级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项。3次荣获省部级**社科成果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西北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基于 LZ市的调查》在社会运行学派的理论指导下,以LZ市 的实地研究为例,将农民工置于世界现代性全球化的 长波进程和本土社会急剧转型的特殊脉动这一“二维 视野”中,探索社会行动主体关系的互构共变关系, 互构主体、互构时空和互构效应,探讨在“社会实践 结构性巨变”下,农民工“现代性成长”的逻辑,考 察其“现代性成长”过程和市民性获得。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理论视角和研究思路
(一)理论视角
(二)研究思路
三核心概念及分析单位
(一)农民工
(二)农民工市民化
(三)分析单位
四研究方法及田野概况
(一)研究方法
(二)田野地概况
第一章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文献述评
一国内农民工及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一)农民工的相关研究
(二)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二国外劳动力及迁移相关研究简述
(一)关于社会流动和人口迁移的研究
(二)部分海外中国学者对农民工的研究
三简要评价
第二章  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农民工
一农民工的历史与现状
(一)农村流动入口概述
(二)现阶段的农民工及其特点
二转型加速期农民工群体的结构
(一)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特点
(二)农民工的人口特征
(三)农民工群体类型及分化
三西北城市农民工的类型
(一)农民工的大致类型
(二)农民工自身素质状况
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宏观背景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体制的转轨
(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变迁
(一)农民工流动的政策变化
(二)户籍制度的变迁
(三)土地制度
(四)社会保障制度
三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推进
(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演变
(二)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与农民工市民化
(三)西北地区的城市化质量与农民工市民化
第四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微观意愿和能力体现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一)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代际差异
(二)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地域差异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体现
(一)农民工的就业
(二)农民工的人际交往
(三)农民工的城市社区生活
(四)农民工的城市适应
第五章  农民工市民化多重关系的互构逻辑
一社会互构论的主要观点
二社会转型的现实与个体化社会的兴起
(一)西北地域空间现实与城市化制度之变迁
(二)个体化社会中的农民工
三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
(一)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国家政策嵌入
(二)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市场机制影响
四国家、市场和农民工互构共变的逻辑
(一)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的互构主体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互构时空
(三)农民工市民化的不确定性互构效应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一)代际市民化和差序市民化
(二)农民工的现代性成长
二讨论与研究的不足
(一)几点讨论
(二)研究的不足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怀念郑老师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