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研究成果综述与评价》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的课题研究成果。2013年5月,为了加强对城镇化建设与推进的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的研究,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在征求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批研究课题。本来,作为中心的主任,应当就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示范式的研究,然而,考虑到城镇化建设与城镇化研究已进行多年,相关的成果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因而,我只申报了《城镇化研究成果综述与评析》课题,意在对学界多年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明确未来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向。
城镇化作为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向现代的工业国的必由之路。正因如此,西方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城镇化的转型,并由此出现了许多理论研究成果。从西方的学术研究来看,城镇化(或日城市化)的研究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而我们国内学术界围绕中国特色城镇化问题,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大致说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城镇化问题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有关城镇化内涵与标准的分析,通过经济指标、人口比例、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各方面来测量是否达到城镇化以及城镇化的发展程度;二是有关城镇化历史的分析,着重从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功能以及城市的发展等各方面揭示城镇化的发展脉络,例如在《城市化》(2009年)一书中,美国学者诺克斯等人就以欧美为例,探讨了城市的起源及发展以及美国城市体系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就现代社会中城市体系的转型作了极为有益的探讨;三是有关城镇化功能的分析,对学者所揭示的城镇化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变迁与社会繁荣等进行梳理,为城镇化的正当性寻找理论依据;四是有关城镇化的模式比较,这方面的代表作有美国学者贝利的《比较城市化》(2008年)一书,作者特别指出,尽管城镇化具有许多共性的内容,但由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城镇化的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并由此产生出多样的社会后果;五是在现代社会中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如人口迁移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等问题,城镇化进程中有关农民权利保护的问题等。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由于城镇化尚处于初期阶段,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相对较为集中,学者们大多就此进行了有意义、有深度的理论分析,值得认真挖掘。当然,由于学者的立论背景不同,研究路径各异,由此也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混乱,例如城镇化研究主要的内容与范围、城镇化本体研究与相关研究的区别等,亟须在理论上予以澄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