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聚众智慧 致力践行:2012-2014城市中国计划优秀资助项目合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39595
  • 作      者:
    城市中国计划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今年,城市中国计划从2012 年至2014 年期间资助的所有项目中选出6 项影响力zui大的研究。这些项目从科技和政策的角度,为提升中国城镇化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可行方案。它们为中国的城镇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针对城镇化的学术研究树立了新标杆。

展开
作者简介

  城市中国计划由麦肯锡公司携手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丨东亚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合作创建。该计划以建立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智库为目标,以“推进良性城市化,支持创新型城市”为使命。主要活动包括制定城市发展方案,组织各方交流对话,为国外zui优秀的中国城市学专家提供专业平台。

展开
内容介绍

  城市中国计划(UCI)的宗旨是支持世界一流的城市发展研究,为中国的城市政策制定者献计献策。五年以来,UCI已经资助了38个优秀项目,主题涵盖可持续发展、文化、经济等广泛领域。这些项目是在基于项目的学术水平和潜在影响力的严格评选后脱颖而出。

  今年,城市中国计划从2012年至2014年期间资助的所有项目中选出6项影响力zui大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科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遏制全球气候暖化,削减碳排放量,已经成为21 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IPCC 的报告指出,在发达国家能源利用引起的CO2 排放量一般占CO2 总排放量的90% 以上,显然能源利用是导致碳排放的关键因素。2002 年至2007 年中国碳排放量翻了一番,2008 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碳减排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在国家层面上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中国政府也于2009 年11 月26 日在哥本哈根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 年我国单位GDP 的碳排放比2005 年要减少40% 到45%。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聚集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其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5% 左右,城市是节能减排的关键平台。上海是我国经济龙头城市,也是工业聚集区,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浦东新区开发以来,上海经济发展迈向新的台阶。同时能源消费量也大幅增加,煤品消耗量从2000 年的1871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 年的2183 万吨标准煤;油品消耗量从2000 年的1644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 年的4114 万吨标准煤;电力消费也从2000 年的1682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 年的3357 万吨标准煤,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大幅增加。回顾已有文献,学者们对上海的CO2 排放问题颇为关注。赵敏等(2009)对上海市1994—2006 年的能源消费CO2 排放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发现上海的CO2 排放量逐年增加,而CO2 排放强度则不断下降。梁朝晖(2009)对1978—2007 年上海的能源消费CO2 排放的历史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2020 年的CO2 排放情况进行了预测。邵帅等(2010)估算了1994—2008 年上海市工业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的CO2 排放量,基于改进的STIRPAT 模型和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对CO2 排放规模和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谢士晨等(2009)测算了上海市能源消费CO2 排放清单,并绘制了上海市碳流通图。郭运功等(2010)运用LMDI 方法对上海市物质生产部门终端能源利用导致的CO2 排放量进行了分解分析,认为产业增加值是CO2 排放增加的决定因素,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因素引起CO2 排放强度下降。汪宏韬(2010)运用LMDI 方法对上海1995—2005 年能源消费CO2 排放的增长进行因素分解,论述了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产业排放系数四个方面的因素对CO2 排放的影响。付雪等(2011)则对2002—2007 年上海市CO2 排放强度变化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探讨了最终需求总量与结构、中间生产CO2 排放系数、最终需求CO2 排放系数及完全需求系数5 个因素对CO2 排放强度的影响。已有的这些研究都没有试图去挖掘上海市所出台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可能具有的节能减排潜力。因此,本研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上海市的节能减排问题。

  城市作为能源利用强度最高的中心地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对未来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城市能源利用低碳化的模式和路径是建设低碳城市和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保证,对于指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如下:

  (1)探索城市未来的低碳发展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上海市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城市之一,也是人均生活能源较高的城市之一,针对上海市的案例研究,不仅为上海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建议,也为中国其他城市提供了重要参考。

  ……

展开
目录

城市能源利用低碳化的路径与潜力研究 … ………………………… 1

——以上海市为例

一、引言……………………………………………………………………3

二、研究内容………………………………………………………………5

三、研究成果………………………………………………………………21

四、政策建议………………………………………………………………51

参考文献……………………………………………………………………53

轨交地区及新能源互动发展模式 … ………………………………… 55

智能、低碳、生态城市的框架

一、核心概念………………………………………………………………57

二、战略意义………………………………………………………………58

三、迈向“智能低碳生态城市”…………………………………………60

四、实施要点………………………………………………………………62

五、多重效益………………………………………………………………63

六、TSD : 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64

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政策设计与地方实施……………………… 65

——以廉租住房政策为例

一、项目简介………………………………………………………………67

二、研究发现………………………………………………………………70

参考文献…………………………………………………………………111

附录A. 国家住房政策文件… …………………………………………117

缔造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121

城市内公共服务供需匹配指数研究

一、简 介…………………………………………………………………123

二、城市内公共服务供需匹配指数的构造……………………………127

三、拓展分析:公共服务供需失配的社会成本………………………147

四、结语:让公共服务照亮城市角落…………………………………153

附录1:全部家庭及有无学龄儿童家庭子样本的Hedonic模型分析结果…156

附录2:建立相对供需匹配指数与绝对供需匹配指数之间的转换关系…157

可持续城镇化的路径探索………………………………………… 159

中国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建议

一、研究背景……………………………………………………………161

二、研究问题……………………………………………………………162

三、研究目标……………………………………………………………163

四、技术路线……………………………………………………………163

五、研究对象……………………………………………………………164

六、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制约与风险……………………………………166

七、城市水资源背景分析与类型划分…………………………………169

八、城市用水的结构分析与类型划分…………………………………173

九、城市用水的效率分析与类型划分…………………………………183

十、城市用水的规模分析………………………………………………188

十一、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190

十二、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中国城市发展的格局建议………………195

十三、城市水资源管理与技术应用建议………………………………208

参考文献…………………………………………………………………219

职住平衡:度量、规律与社会成本……………………………… 227

——以北京市为例的实证研究

一、简 介…………………………………………………………………229

二、城市职住平衡指数的构造…………………………………………234

三、城市职住空间关系的形成规律……………………………………240

四、城市职住关系与交通拥堵…………………………………………247

五、结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需要顺势而为…………………………25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