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传统家训文化视角的现代乡村治理与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9422127
  • 作      者:
    刘艳军,刘晓青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基于传统家训文化视角的现代乡村治理与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有利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贴近农民群众中落细、落小、落实;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新时期农村家风建设尤其是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转变,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为现代乡村治理提供重要借鉴;有利于对迄今为止各种家训活动进行理论提升,总结其规律性,拓展其领域,建立长效、联动机制。

展开
作者简介

刘艳军,1963年1月生,湖南武冈人,哲学硕士,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教学和研究工作。

刘晓青,苗族,1966年5月生,湖南城步人,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从事信息资源管理、读者服务等教学和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基于传统家训文化视角的现代乡村治理与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共七章,可供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现代乡村治理和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参考,适合文科爱好者、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专业的研究生作为课余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传统家训文化视角的现代乡村治理与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一、殷商和先秦:我国传统家训的起源
  家训是随着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但在原始社会公有制的条件下,由于每个氏族没有不同于本部落的特殊利益,家庭还处于萌芽状态。随着生产与交换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家庭开始形成,贵族、王族等大家族也同时出现。每个家都有了自己的特殊利益,于是家庭教育成为必要,家训就开始登台扮演其角色。[2]
  “家训”这个词的首次出现是在《后汉书?文苑列传》,但是家训的真正起源却要早于汉代。[3]家训在世世代代的演进过程中,不断累积和变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训,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尤为厚重。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总共有120多种。其分布是:南北朝1部,唐朝2部,宋朝20部,元朝4部,明朝30部,清朝61部,民国初年4部。这样多的教育著作公开出版,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4]它的演进可分五个重要历史时期。[2]
  殷商和先秦是家训产生时期,“殷商以前家训多为口头形式,殷商以后才开始通过用文字来记录先前产生的口头家训”[6],并且也是从这个时候起采用文字的方式来创作家训。先秦家训是我国传统家训较正式的开端,原创性、不成熟性是该时期的显著特点。这个时期的家训没有单独被列出,而是同其他内容混在一起,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归为家训范畴。但是通过后代人对它们的借鉴运用可以看出,它们能够充当后人治家教子的伦理准则。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张艳国教授的《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学意义》中,在谈及先秦家训对汉代以后的家训思想的影响时也有着同样的观点:“反映在《易》《礼》《诗》《书》《春秋》和《论语》《孟子》《孝经》《大戴礼》等典籍中,通过儒家圣贤对话形式所反映出来的先秦家训,又成为中国传统家训中的经典,直接成为两汉及其以后人们作为治家教子的价值标准而效法、阐扬。”[7]
  中国家训源远流长,从家训史考察,中国远古“五帝”禅让孕育了传统家训的萌芽,禅让制表明子孙或幼弟,如果不遵循父祖、兄长之训,缺乏德行,是不能承续大位的。周公训诫子侄的家训,真正具有了家训的意义。[8]如周公的《戒伯禽》是十分有名的家训。周公之子伯禽要远赴封地“鲁”任职,周公训诫“要居安思危、谨慎处世,切勿怠慢亲戚、对他人求全责备。”[9]周公家训采用亲情感化、以物喻理、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等原则和方法,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孔子注重做人,以诗、礼来训导儿子孔鲤,开创了孔门家训。孔子有丰富的家训思想,但其有关亲自教子的记载并不多。《论语》中记载了孔子要求儿子学习诗、礼的庭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只有讲究仪表,待人忠诚,才能更好地立身处世。这些先秦时期的家训,一般是保存在子书、史传、文集等类书里,其篇幅大多不一,有的是单篇文章,有的是只言片语。[2]
  二、汉魏六朝:我国传统家训的发展初期
  汉魏六朝时期是我国传统家训的发展时期,有了先秦家训的铺垫,另外再加上这段时期已经沿用了用口头说教来训诫子孙后辈的习俗,自然而然积累下很多的教育经验,这些经验需要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并且继续沿用。特别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家训相比官学教育而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听从。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点,便专注于家训的编写,于是这个时期产生了文献家训。“家训”一词就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家训文献中,关于此问题前文已经提到。由此可见,被后人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家训是出自于汉魏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家训文献,“两汉时期的家训著作有汉高祖刘邦撰写的《手敕太子文》,西汉刘向编写了《戒子歆书》”[10],其目的是规范自己儿子的品行;东汉班昭所著《女诫》,专门对女子进行教育;东汉著名思想家郑玄写了《戒子益恩书》,希望启发其子勤学慎思;还有“东汉学者张奂著的《诫兄子书》等等。魏晋时期的家训有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南朝文学家任昉的《家诫》”[10]等等。
  汉魏六朝时期的家训在文献数量上的突出表现,跟当时人们创作家训的自主性是分不开的。这个时期,人们认识到家训文化对教育子孙的有效作用,所以有意识地把平时教育家人的思想或是实践经验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代,这种有意识的做法是前朝历代都没有的。因此,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将它作为传统家训在这个时期发展的一个表现。另外,这个时段的家训除了有文献数量的优点之外,在家训的类型上也有独特的地方。例如这个时期的家书内容中出现了很多类似家训教育的文字内容,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家训的重视无处不在。汉魏六朝时期,我国传统家训的内容趋向于强化和弘扬儒家的思想观念,这段时期的教育内容有关于对子女的品德修养的培养,特别是关于“孝”的文化,虽然汉魏以前的朝代也宣扬“孝”思想,“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忠也。”[11]但是重视的程度却不及汉代。除了“孝”的教育,汉魏六朝时期的家训也把“慎”强调出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12]具体而言就是关于子孙如何做好自身的修养这件事和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择友,“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12]另外,在品德的内容中还有关于勉学、睦亲等内容。[3]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传统家训文化概述 1


第一节 我国传统家训的发展脉络 1

第二节 家训产生的原因分析 7

第三节 我国古代家训的主要内容 10

第四节 “家训”“家诫”的盛行与儒学的普及传播 18

第五节 重新审视家训的文化价值 27

注释和参考文献 43


第二章 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伦理思想 46


第一节 中国传统伦理生活中的家教与家风 46

第二节 传统家训伦理教育思想 50

第三节 传统家训伦理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75

注释和参考文献 91


第三章 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96


第一节 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内容 96

第二节 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理念 105

第三节 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109

第四节 传统家训文化中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转换 114

注释和参考文献 129


第四章 传统家训文化与现代家风建设 132


第一节 家训:是乡愁,更是文化情怀 132

第二节 家训关乎党风政风 136

第三节 古人家风家训中的大智慧 146

第四节 传统家训文化与新时期党员干部家风建设 154

第五节 传统家风与现代化 169

注释和参考文献 187


第五章 传统家训文化与现代乡村治理 189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家训与和谐社会构建 189

第二节 传统家训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198

第三节 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03

注释和参考文献 223


第六章 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 224


第一节 传统家训文化在传统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 225

第二节 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 232

第三节 从央视《家风是什么》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237

第四节 

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一次有益尝试——《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研讨会发言摘要 242

注释和参考文献 254


第七章 传统家训文化与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56


第一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256

第二节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287

第三节 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 309

第四节 

以传统家训文化为载体,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联动机制探讨 333

注释和参考文献 34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