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若干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从国际环境来看。虽然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恐怖主义蔓延,海盗猖獗等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甚至比较突出,少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周边也还存在不稳定因素,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和平就是世界性大规模战争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打不起来;发展就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除了少数处于战乱的国家,绝大多数都在谋发展,世界经济仍然处在较快增长区间;合作就是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在开展深度的经济政治文化合作;共赢就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从合作中实现了多赢。经济全球化虽然也带来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为我国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继续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全面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①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动并引发产业革命,促进产业升级,并引发综合国力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明显的改变。以蒸汽机、纺纱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英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电、铁路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在美国和德国,美、德经济实力超过了老牌的英法,成为世界强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在美国,美国继续领跑世界经济。过去中国错失了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科技差距越来越大。目前以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等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不少领域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特别是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科技研发及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大大提高,我国完全有能力抓住这次科技革命机遇,促进产业技术赶上世界领先水平。
第三,我国经济结构全面优化升级。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和优化,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未来,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因为我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劳动生产率依然较低,低于同等发达程度国家和地区水平,第三产业发展依然有巨大提升空间。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是必然趋势。从产业技术水平看,三大产业均出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趋势,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角落,促进三大产业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城乡居民消费更多地向发展资料、享受资料过渡,休闲、旅游、健康、保健等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结构更加合理,社会投资、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公共产品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转向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为主。从城乡结构来看,到2015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按照基本完成城镇化时城镇化率达到80%计算,即使按照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测算,还需要25年时间才能完成城镇化。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要转移农村人口约1300万,相当于每个月要创造出一座1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过去是未来仍将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且城镇化不仅意味着城镇人口比重提高,更重要的是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提高城镇化质量,特别是对教育、医疗、卫生、水等公共产品的巨大需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换上了新的发动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