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传媒转向与本体重建
第一节 本体论及其演进
一 何谓本体论
二 本体论的演进: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传媒的转向:从工具到本体
一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化生存
二 前新媒体时代作为工具的传媒
三 解释学的转向
四 传媒的转向
上篇 “传媒本体论”何以可能
小引 从技术哲学到传媒文化
第一章 传媒本体论的溯源:技术哲学
第一节 技术哲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古代到现代
一 古代的技术哲学:古希腊和中世纪
二 近代的技术哲学: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
三 现代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全面繁荣
第二节 马克思:作为人的本质存在的技术
一 技术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二 技术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三 技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与解放
第三节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
一 现象学视野下的用具
二 座架:技术的本质
三 技术与人类的命运
第四节 芒福德:技术与人性
一 从“工具制造者”到“精神制造者”
二 巨机器:单一技术的本质
三 走向生活指向的技术
第二章 传媒本体论的建立:传媒哲学
第一节 麦克卢汉从现象学那里继承了什么:一种基于“传媒哲学”的思考与展望
一 “媒介即讯息”:一种本质直观的思维方法
二 “媒介即人的延伸”与“冷热媒介”:一种主体间性关系中的媒介
三 “重新部落化”和“地球村”:“生活世界”的回归
四 余论:传媒哲学的兴起:以麦克卢汉为起点
第二节 符号操控与本体虚无:反思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观
一 消费社会与大众传媒
二 本体的沦陷:解构实体世界,建构拟像世界
三 虚无主义的泥潭:解构终极价值,建构世俗价值(符号价值)
四 基础的坍塌:解构权利法制系统,建构消费符号系统
第三节 大众传媒·互联网·公共领域:反思哈贝马斯的大众传媒观
一 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界定
二 大众传媒对公共领域的解构
三 互联网对公共领域的重构
第四节 “娱乐至死”还是“娱乐救亡”:对波兹曼传媒观的批判性解读
一 波兹曼的预言
二 文字印刷传播:拉开了“现代主义”的帷幕
三 电视图像传播:敲开了“后现代主义”的大门
四 书写时代的局限
五 图像时代的意义
第三章 传媒本体论的延伸:传媒文化
第一节 传媒文化:文化的传媒化与传媒的文化化
一 何谓传媒文化
二 文化的传媒化
三 传媒的文化化
第二节 各个传播学派对“传媒文化”的态度:以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为例
一 法兰克福学派与传媒文化
二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传媒文化
第三节 信息社会:信息本体论的建立
一 “信息社会”概念的提出
二 信息社会的本质:信息本体论
三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 信息社会与人类未来的命运
第四节 大数据时代:通向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
一 大数据的定义及其特征
二 大数据的应用
三 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智慧城市
下篇 “传媒本体论”如何可能
小引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
第四章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哲学
第一节 新媒体与中心的消解
一 中心的消解
二 新媒体对中心的消解
第二节 新媒体与结构的颠覆
一 结构的颠覆
二 新媒体对结构的颠覆
第三节 新媒体与基础的坍塌
一 基础的坍塌
二 新媒体对基础的解构
第四节 新媒体与理性的陨落
一 理性的陨落
二 新媒体对理性的消解
第五章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文化
第一节 新媒体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概述
二 新媒体建构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二节 新媒体与大众文化
一 “大众文化”概述
二 新媒体建构大众文化
第三节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
一 “视觉文化”概述
二 新媒体建构视觉文化
第四节 新媒体与文化全球化
一 “文化全球化”概述
二 新媒体建构文化全球化
第六章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文艺形态
第一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新闻:网络新闻的后现代性
一 网络新闻的反本质主义
二 网络新闻的反主体主义
三 网络新闻的消费主义
第二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性
一 网络文学的界定
二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后现代性
三 网络文学叙事方式的后现代性
四 网络文学功能价值的后现代性
第三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微电影的后现代性
一 微电影叙事方式的后现代性
二 微电影内容题材的后现代性
三 微电影审美特征的后现代性
第四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游戏:网络游戏的后现代性
一 网络游戏的虚拟性:消解实体性
二 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消解主客体二元对立
三 网络游戏的无限性:消解时空限制
结语 传媒学转向: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走向
一 从“反思理性”到“反思传媒”
二 从“人使用传媒”到“传媒使用人”
三 “传媒学转向”对“语言学转向”的超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