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则国家治。街道在城市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在北京市落实首都新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历史进程中,西城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近年来,西城区围绕做好“四个服务”,坚持“抓街道、街道抓”,深入推进区域发展转型和管理转型,不断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街道加强区域党建、统筹辖区治理、组织综合执法、指导社区建设等职能;15个街道立足自身优势,融入发展大局,积极探索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其丰富实践为首都城市治理创新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
连玉明主编的《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1西长安街篇2016版)》立足于西长安街作为“京城街道”的特殊街情,分析、延展和丰富“红墙意识”,与首善标准相结合,提出了推动安全稳定长效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品牌化、商业发展现代化、社区治理特色化和基层党建科学化的街道发展思路。同时,以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为导向,对社区教育体系建设、生命全周期服务体系、社区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区域化党建、社区“微”治理、作风建设常态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红墙文化”特色品牌、“睦邻之家”、西单大数据人流监测预警系统、“温馨家园”、“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创新、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等典型经验。
在此基础上,《街道蓝皮书: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1 西长安街篇 2016版)》认为,要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用和谐、宜居两把尺子审视西长安街街道的发展,重点从维护区域和谐稳定、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抓好人口规模调控、抓好“全响应”平台建设、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老旧平房区治理与服务水平、推动西单商业区转型升级、推进社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着手,坚持并丰富“红墙意识”,在北京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中走在前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