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67106
  • 作      者:
    李安增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安增,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主任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中共党史重点学科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权稳定是关乎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重大政治问题。《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围绕着政权稳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政权稳定的现实因素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执政风险做了战略预判,对新时期如何继续保持和维护政权稳定提出了对策与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
  (一)经济发展为政权稳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大多数的社会问题都可以还原为经济问题,都可以从经济发展中找到解决方案。因此,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制约着人们的生存发展。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陷于困顿,人们的基本生活不能维持,必要的社会保障无法跟上时,政权稳定受到挑战就在所难免。换言之,经济发展可以很好地将危及政权稳定的经济因素化解掉,避免相关社会突发事件的爆发。首先,经济发展在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民生、减轻社会成员的税收等负担、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服务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改善能够为实现政权稳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促进政权稳定。其次,经济发展可以使国家拿出更多资源和财力来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减少或缓和社会矛盾。最后,经济发展能够增强党和国家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能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息息相关,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又直接影响着政权稳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末、隋末、元末、明末农民大起义都是由自然灾害直接诱发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改革开放以来,199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民群众抗击南方特大洪水、2003年抵御非典、2008年救援汶川大地震,我们之所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效率成功应对,维护了政权稳定,党和国家高超的领导驾驭能力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决心功不可没,但如果缺乏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经济发展实力和后续的物质条件,我们无法想象政权稳定是否安之若素。
  (二)经济发展为政权稳定提供执政合法性
  执政合法性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情感和仪式上的归属感,是对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和行为表达。执政合法性是党和国家维护政权稳定的重要基础。党的执政合法性不是与生俱来、坚如磐石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态而变化。也就是说,党的执政合法性随着时代的推移会处于折旧状态。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解释框架:政权稳定的基本理论
一 政权稳定的内涵
二 政权稳定的表现形式
三 政权稳定的特点
四 政权稳定的要素

第二章 叙事语境:现代化变迁与政权稳定
一 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二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回溯
三 现代化与政权稳定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历史考察:中国共产党维护政权稳定的理论与实践
一 毛泽东的政权稳定观及实践
二 邓小平的政权稳定观及实践
三 江泽民的政权稳定观及实践
四 胡锦涛的政权稳定观及实践

第四章 经验借鉴:国内外政权建设兴衰成败的理论分析
一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亡的主要教训
二 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
三 古巴、越南等社会主义政权稳定的基本经验
四 西方发达国家政权稳定的主要做法

第五章 物质基础:不断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 经济发展对政权稳定的正相关影响
二 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三 加快经济发展,保持中国政权稳定的路径
四 中国共产党以发展保持政权稳定问题的基本经验

第六章 政治保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 民主政治与政权稳定的关系
二 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经验
三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政权稳定的基本路径

第七章 思想基础: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一 意识形态在政权稳定中的作用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与发展
三 影响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四 中国共产党夯实政权稳定思想基础的基本经验

第八章 民族国家:坚定维护和完成国家的统一
一 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民族国家建构的外部威胁
二 保持主权独立,确保政权稳定
三 建构高度的国家认同,维护政权稳定
四 台湾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
五 “藏独”与“东突”组织的分裂活动及其影响

第九章 社会基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调整社会结构:打造合理的社会阶层基础
二 引导社会流动与消除社会不均:建构理性的社会成长机制
三 培育市民社会:积累政权稳定的社会资本
四 化解社会危机:建立政权稳定冲突管理机制

第十章 敏感问题:民族宗教与政权稳定
一 民族宗教问题是影响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三 当代中国的宗教状况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四 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

第十一章 坚强支柱: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 政权稳定需要强大的军队
二 中国共产党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考察
三 中国共产党推进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十二章 关键环节: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一 执政党是当代中国政权稳定的决定性因素
二 执政党建设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三 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保持政权稳定的路径选择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保持政权稳定的基本经验
一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政权稳定的关键
二 切实关注民生、富裕百姓是政权稳定的经济基础
三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政权稳定提供制度依托
四 加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政权稳定的社会道德基础
五 实现社会和谐是政权稳定的民意基础
六 加强军队建设,坚持党指挥枪是政权稳定的柱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