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345162
  • 作      者:
    张平夫,陈煦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平夫,生于1949年6月,河北任丘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研究员。现任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顾问。1969年入伍,曾任解放军沈阳空军某部战士、班长。1974年至1998年先后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共北京市委等多个部门工作,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1998年至2013年在北京市政协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会长,第十和十一届市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调查研究和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省市级等多项重点课题调研,并多次获北京市调查研究优秀成果奖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主编有《两公开一监督研究》《人民政协概论》等书籍。
  
  陈煦,生于1964年8月,湖南新化人,中共党员,硕士。曾任中共门头沟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在从事中共北京历史研究期间,参与策划和组织系列北京地方党史正本、党史资料和专题书籍的编写,编撰审定公开出版的书籍数十部,在中央和市属有关刊物、文集发表论文、文章十余篇,曾获中央党史研究室2002-2007年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任现职后,积极参与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在国家和省部级报刊发表有关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的文章十余篇;2011年,参与组织编著《新形势下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探索》。
展开
内容介绍
  《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人民政协基础理论、基本理论、应用理论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人民政协理论的内涵、思想内容、理论的发展与演进,系统归纳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任务、主题。《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对推动人民政协理论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对于人民政协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
  (三)新的历史时期的人民政协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政协开始逐步恢复工作。1976年11月,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列席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关于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报告。1977年3月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和8月的中共十一大上,提出了召开第五届全国人大的同时召开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的建议。同年12月,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7次扩大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提出召开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的建议,通过了1978年春召开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议。1978年2月,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人民政协的第二部章程,选举邓小平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这次会议距1964年12月召开的四届一次会议已有13年之多。全国政协结束了自1966年8月以来的瘫痪状态,重新恢复了正常工作。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国进入了以实现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79年6月,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召开的首次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是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规定了人民政协的任务。邓小平所致开幕词,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行动纲领。这次会后,人民政协工作沿着正确轨道蓬勃发展,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的组织建设得到很大发展,团结范围更加广大。各级政协组织从恢复时期的1000多个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3000多个,各级政协委员达50余万人,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整的工作网络。根据新的形势、任务,人民政协内部构成进行了调整,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扩大到34个。新增设了香港同胞界和澳门同胞界(九届后改称香港特别邀请人士和澳门特别邀请人士),增加了经济界,恢复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侨华侨联合会为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全国56个民族和五大宗教团体在政协都有自己的代表。人民政协组织构成上的这些变化,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扩大,体现了人民政协组织上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巨大的包容性。
  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1982年,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被庄严地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3年,我国宪法中又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这些规定,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1982年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即第三部政协章程,为各级政协组织建设和开展工作提供了基本规范,为全面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依据。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实施;1994年全国政协对政协章程进行了修订;1995年中共中央批转《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明确了政协履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和要求。遵循这些规章制度,人民政协富有成效地履行职能,在专题调研、建言立论、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政协工作呈现出深入、扎实、活跃、有序发展的新局面。
  ……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
第一章 人民政协的创建与发展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创建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
二、“五一口号”的发布及其重大意义
三、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及新政协的使命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重大意义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发展
一、人民政协的发展历程和阶段划分
二、人民政协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三节 人民政协理论是指导和推动人民政协创建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二、人民政协的创建与发展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政协理论指引下前进的

第二章 人民政协理论科学概念的正式确立和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人民政协理论的缘起和探索
一、人民政协理论的产生
二、人民政协理论的探索
第二节 人民政协理论科学概念的正式确立
一、人民政协理论科学概念的提出
二、中共中央正式确认人民政协理论的科学概念
三、人民政协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与完善
一、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初步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
二、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构建
三、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第三章 人民政协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与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二节 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三大基点
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三大基点
第三节 中共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思想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的思想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的理论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
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的新论述
五、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的新观点
六、中共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

第四章 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性质论
一、人民政协性质的界定
二、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三、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四、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五、牢牢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始终坚持人民政协的正确方向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地位论
一、人民政协地位的确立
二、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民政协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四、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五、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任务作用论
一、党和国家总目标和中心任务是确定人民政协主要任务的依据
二、人民政协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三、人民政协为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四、人民政协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节 人民政协工作主题和工作原则论
一、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二、人民政协必须坚持的七项工作原则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五节 人民政协的职能论
一、人民政协主要职能的形成和确立
二、认真搞好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
三、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四、深入开展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
第六节 人民政协的领导核心论
一、人民政协必须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
三、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主要途径

第五章 人民政协的应用理论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组织体系论
一、人民政协的组织总则
二、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
三、人民政协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
四、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履职方式——会议制度论
一、全体会议制度
二、常务委员会会议制度
三、主席会议制度
四、秘书长会议制度
五、专门委员会会议制度
六、其他会议制度
七、开好会议的指导方针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履职方式——经常性工作论
一、提案工作
二、委员视察工作
三、调查研究工作
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五、民族和宗教工作
六、促进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
七、对外交往工作
八、文史资料工作
九、学习工作
第四节 人民政协自身建设论
一、深化党派合作
二、突出界别特色
三、发挥政协委员在履行职能中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
五、重视政协机关建设
第五节 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论
一、人民政协制度建设的基本内涵
二、加强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三、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四、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五、新形势下加强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的方向和途径

第六章 人民政协理论与中外相关理论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是“源”和“流”的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是人民政协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的确立和发展,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必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节 人民政协理论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关联
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二、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对人民政协理论的影响
三、人民政协理论要批判性地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
第三节 人民政协理论与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比较
一、人民政协理论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比较
二、人民政协理论与西方政党理论比较
三、人民政协理论与西方议会理论比较

结束语 人民政协理论建设的方向和前景
一、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是时代要求和历史必然
二、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三、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四、努力开创人民政协理论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和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