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农民:浙东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传播(1949-196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121797
  • 作      者:
    李乐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教育农民是一个关键因素。《教育农民:浙东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传播(1949-1962)》从政治传播视角对这一命题展开研究,颇具学术价值。《教育农民:浙东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传播(1949-1962)》以浙东乡村地区为对象,考察其1949—1962年间的政治传播网络,以此窥视政治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教育农民:浙东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传播(1949-1962)》重点探讨了四个主题:戏剧展演与日常生活的革命化、冬学民校与识字中的政治教育、办报读报与文字媒介的接触和使用、广播电影与视听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论据和中肯到位的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乡村干部经常缺课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情绪和进度,而且还在一般学员中起到很不好的示范效应。1952年定海县白泉乡第八村冬学开学时报名的有140多人,上课几天就只剩下50多人。洞岙乡第八村冬学开学时有204人,两天后实到的只有150多人。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村干部不上学,学员很不满意,有人反映说:“干部不来读了,我们读了有啥味道!”乡村干部是执政党和政府在基层社会的代表,对普通农民来说,他们是可供模仿的对象。普通农民想的是,如果干部犯错,即使自己跟着犯错,也自然可以免责。正是在这种心理机制的作用下,乡村干部的消极影响才造成塌方式的结果。
  再次是部分乡村干部不能很好地将开会与农民业余教育结合起来。1951年12月棉海乡一村冬学开课后,起初学员们学习热情很高,每天上冬学都很踊跃。及至1952年年初,征粮工作开始后,该村村干没有将其与冬学结合起来,日夜在村政府开会,冬学大门也被关闭起来。有学员去上学,见大门紧闭,都失望而回,并说,“现在既然把冬学办起来,依然闭着门。这样下去,比旧年(指去年)的冬学更不对了。”冬学教师杨道兴和蒋茂昌要求村干共同把冬学搞好,结果村干仍马马虎虎予以应付,这样冬学不得不停课四天。后来,村里要进行水利建设,村干召集农民开会又没结合冬学工作,因此又停课两天。1952年定海县岱中乡七村冬学和余姚县新伟乡冬学刚办起来的时候,上学的人很多。后来因为干部不重视,三天两头开会也不注意配合冬学,还硬拉冬学教师去开会,结果导致许多学员对读书失去兴趣。岱中乡七村冬学从90多人减至20人左右;新伟乡一村冬学从70多人减至20多人,该乡32个冬学教师中,只有7个还经常去上课。1953年春耕时,嵊县三塘乡因为互助合作组织已有新的发展,而互助组每天晚上要开会安排生产,农民没有时间再去上课,不少民校因此停课。开会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工作方式,而会议多更是这种工作方式众所周知的特点。开会和业余教育大多都是在晚间进行的,两者在时间上必定存在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乡村干部不能将开会与农民业余教育结合起来,冬学和民校就不能避免垮台的命运。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政治传播的动因和基础
第一节 农村集体化方向与教育农民的既定任务
第二节 政治传播的基础:两种乡村传播传统
第二章 戏剧展演与日常生活的革命化
第一节 对乡村做戏和流动性旧戏班的管控
第二节 农村剧团与执政党在乡村的中心工作
第三节 农村剧团的两种偏向及其纠正
第四节 送戏下乡:城市对乡村的文化领导
第五节 政治、演剧与乡村社会日常生活
第三章 冬学民校与识字中的政治教育
第一节 让冬学运转起来:组织和保障问题
第二节 文化翻身与文化诉苦:上冬学的动力
第三节 冬学转民校:业余教育的常规化努力
第四节 所谓“冬学春节垮,民校不过夏”
第五节 作为政治传播渠道的冬学和民校
第四章 办报读报与文字媒介的接触和使用
第一节 基层组织与报纸在乡村社会的发行
第二节 通讯与读报:从双向交流到单向传播
第三节 黑板报:从群众的媒体到党的“机关报”
第四节 大字报:从批评干部到实行农民自我教育
第五节 农民群体的文字信息接受与文字表达
第五章 广播电影与视听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收音网建设与收音机的导向性配置
第二节 有线广播网:乡村社会的“神经系统”
第三节 电影放映:乡村社会中的影像传播
第四节 农民群体的视听媒体接触与政治想象
第六章 作为媒介系统的政治传播网络
第一节 组织:传播网络的控制者和维护者
第二节 传播网络中的组织传播及其他传播类型
第三节 传播网络中的媒介及其传播内容
第四节 传播网络的性质、特征和基本功能
第七章 政治传播网络与乡村社会变迁
第一节 传播网络教育农民的媒介机制和策略
第二节 顺从与抵制:农民群体对传播的反应
第三节 传播网络与乡村“社会团结”的实现
第四节 乡村社会对传播网络的建构及传播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