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1.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
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的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等各项工作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而且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情况,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而老龄人口则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已有的储蓄。人口老龄化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了退休状态,这样未成年人口和老龄人口都成为单纯的消费人口,成为国家税收的享受者,这样就形成了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的格局。当然从短期看,可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动力,首先必须继续扩大资本积累,持续地增加投资。纯消费的增长显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久发展。但同时,老龄人口增长引发的衣、食、住、行、医疗、精神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使老龄消费在社会总体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不仅直接影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促使老龄产业的兴起、发展,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处于人口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储蓄倾向必然不同,因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会引起社会消费、储蓄比例的变动,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通常认为,社会中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会减少储蓄,从我国的发展情况看,老年人的储蓄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随着年龄的提高,储蓄率不断降低。因而从平均储蓄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会大大降低总的储蓄水平,且会抑制储蓄率的提高。储蓄是投资和资本积累的源泉,投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储蓄的减少会导致投资的减少。一般认为国家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个人投资和政府投资,老年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和积累基金的减少,国家会拿出大量资金改善老年福利设施,支付大量医疗保障金、退休金,其势必影响投资规模,对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利。
(2)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
老龄人的生活费支出大约是未成年儿童的2倍左右,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分配将直接增加老龄人的供养性开支,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在少年、成年、老龄这三部分人口之间重新分配的格局。如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984年的10.3倍,这期间离退休人员保险福利费用增加19,5倍,可见供养性开支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社会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向老龄人口倾斜的变化。国际上一般将老龄人保险福利费用占国民收入比重的10%,作为社会经济承受力的“警戒线”,我国1997年这一比例为4.4%,用于老龄人的保险福利费用处于较低水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