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多学科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341422
  • 作      者:
    杨名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共青团工作理论建设要走出困境,就需要对团的理论的构建方式重新认识,就需要在相关学科上结合团的工作实际开展有深度的研究,就需要组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大力培养既懂社会科学主流理论又了解团情的学者,这样团组织的发展才能建立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之上,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也会才有更强的理论指导。
  希望这本书的尝试能给共青团工作带来更强的学术指导力量。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与共青团工作、政治学行政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社会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法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经济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教育学及心理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新闻传播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管理学领导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等方面研究了各学科与共青团工作的关系,对共青团工作有现实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总论
  多学科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是从当前社会科学主流学科理论和方法中,找到开展共青团实际工作的理论依据和有效路径。是基于各学科中的学科理论和一般规律,比如说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新闻学、管理学和历史学等各个领域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从相关学者的独到见解,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和碰撞中深化对共青团工作的本质理解。从目前团中央组织部全国地市级团委书记和县级团委书记培训班的所开课程《多学科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培训来看,学员们普遍能够接受将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探讨实际共青团工作相结合,这样既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吸收主流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解决实际工作困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且,学员们在理论知识和前沿热点学习之后,能够主动结合实际工作问题,与授课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讨论。因此,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根据学科领域,邀请相关专家一同参与。
  本书的写作思路是:在前面九章中,重点介绍一个大的学科视角及对共青团工作的研究,最后一章是多学科互动实录,这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多学科专家一起讨论相关问题的实录。在每个学科介绍中,首先介绍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各学科研究对象和前沿热点问题。然后,分别结合各学科研究对象和前沿热点,阐述和借鉴大家观点、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和中青之声等相关内容,这里面重点介绍了近两三年该学科中国内有影响力的学者观点(大家观点)、国内和此学科相关的共青团工作研究核心文献研究(文献综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此学科学术团队情况及研究成果(中青之声)。最后,提出了各学科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发展观点,对于促进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的理论探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广义的哲学是一种世界观,研究普遍而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思想等有关。因此,哲学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中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而是马克思主义本真内涵与精神实质的中国化,从而赋予其中国本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对于共青团工作,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引团干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看待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解决问题。同时,相对于青年而言,哲学同样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何认识世界和客观规律,如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实际上是共青团组织引导青年离不开的一个核心话题。
  共青团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青年组织,承担着在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其开展工作应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与方法的一般规律进行。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分析和评价共青团的工作,对于共青团未来的发展很有必要。
  二、政治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政治学如何看待共青团、青年和青年工作这样一个问题,应该从一个比较理论的、实践的角度来切入。这是主要涉及政党的青年基础,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依靠青年、动员青年、赢得青年的历史,政党与青年的关系在中国尤为密切,尤为引起我们关注。当然政党与青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它,历史的、时政的、理论的、发展的等等。
  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来讲,就是青年主体在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政党产生的思想、情感印象上的归属感,一种心灵反应,既是一种心理的反应,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表达,这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它坚信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因素,政党认同主要有四个要素:第一个是政党的意识形态;第二个是政党的组织;第三个是政党领袖;第四个是政党的绩效,执政的也好,参政的也好它有绩效。
  意识形态是最核心的一个要素。自从有了共产党,因为相信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图景,而且这个图景我们能把它实现。第二是政党的组织,就是这个组织它是高效的,是延续的,是有重要性的。第三个就是个人。这个领袖带来了国富民强,这个政党、这个组织它的绩效很强,使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国家迎来了富裕。应该说这是政党认同形成基础的主要要素,当然还有其他,这是主要的,这是观察共青团政治性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学研究范围广泛,既包括微观层面的社会行动或人际互动,也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政策等社会问题,其研究题材非常广泛,常与历史、政治、经济、人口、心理、文化领域交叉。
  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组织团体,肩负带动后进的责任和义务。然而,中国社会快速变化,团的工作对象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如何让青少年更好地完成社会化任务,成为党和国家所期望的社会人是共青团工作重要目标。共青团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负有引导青年认同符合中国社会传统伦理和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社会规范、树立崇高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责任。
  社会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把青年人看做是成群结队的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学的调查与研究可以提炼出每一个希望了解阶层的特性,运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青年,使共青团与青年工作作为一种为当代青年所熟悉和广泛接受的方式接近青年,并集中优势力量,解决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因此,科学地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应对当前青年社会化、青年社会流动等,开展好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社会群体工作,对于促进和加强共青团与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法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法学应该算是一个大概念。在大法学之下,按照教育部学科分类,一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相当于比如说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它并列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现在的较量、斗争确实非常激烈、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将来要担负起更大责任,担负更高职位来掌管地方或者国家发展的重任,团的干部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因为这的确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未来。
  同时,依法治国是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明确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共青团组织有明显的政治性、社会性,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发挥着某些政党、政府功能以及第三部门的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功能蕴含着公共性属性。在这个意义上讲,公域之治的软法与共青团具有天然的逻辑联系。
  法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首先,共青团组织要大力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使青少年心中从小就种下法治的“种子”,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其次,共青团组织要加快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并以此为抓手,深化青少年权益保护。同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团组织更要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理,让团组织的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自觉在制度建设中把法律规定、党的要求和团的职能有机统一起来,突出规范化和制度化,坚持以团章为核心,完善工作推进、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软法,并在体现自治的基础上,实现软法硬法的兼容并举,促进职能转变,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五、经济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青团则始终带领广大青年投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服务青年科技创新和就业创新是共青团在经济建设领域较为直接的参与形式。
  为吸引、支持大学生返乡从事涉农行业创业,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骨干队伍,共青团中央、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决定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框架下,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关于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提出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家庭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家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全国层面,通过创业培训、金融支持、导师辅导、产业扶持、跟踪服务等方式,每年重点支持不少于一万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并对其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创业项目予以扶持。各地可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实施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项目。
  采用共青团、农业部门、涉农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地方政府、银行联合培养的模式,通过理论培训、创业实训、企业孵化、金融支持、导师辅导、跟踪服务等方式,对培养对象开展涉农创业服务,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
  目前,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全团已经建了两万多家,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有的见习基地没有青年去见习、有的青年不愿意去见习等问题。原因是什么?这就要仔细分析研究企业建立见习基地的动因、见习基地的产业分布特点,分析上岗率比较高的见习基地有什么特点,分析积极参加见习的青年是哪些群体、积极参加见习的动因是什么。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下一步工作中,如果把这些基础工作弄清楚,知道短板所在、最大边际效益所在,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也需要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要分析研究城市创业青年与农村创业青年群体的创业特点。对比农村创业青年与城市创业青年可以发现,农村需要小额贷款的创业青年多是农村的“能人”,而城市的“青年能人”大多有固定工作,不需要创业,需要创业的是那部分一时找不到工作、又没有什么别的门路的青年。这两个群体显然不一样。另外,商业机会也不一样,金融机构的利益关系也不一样,这都需要仔细分析。在做好大量基础研究的前提下,再去研究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在城市的推动方式,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科学地运用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思路研究、分析和探索共青团与青年工作中的青年就业、青年创业、青年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六、心理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教育学中的心理学是青年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工作方法,心理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奥秘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行为和精神过程。维系与促进心理健康是心理学发展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青少年处于人生的初始和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并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因此,如何引导青年健康成长,涉及到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内容,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成果,及时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当前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
  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青团与青年工作,可以更好地运用科学的方法了解青年需求、熟悉青年心理认知发展规律,还可以引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团建工作。更重要的是,心理学可以为共青团与青年工作提供一个看待青年、看待社会的视角和分析框架,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年、认识社会,促进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七、新闻传播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意识形态往往是通过传媒来进行叙事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我们社会动员的工作,跟过去有一个巨大的差距,这个时候我们只有运用新的传媒技术重建新媒体和传统经济融合发展。就是说,主流媒体的声音和新媒体的声音很多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通过整合,不仅促进媒体的整合,还促进思想观念的融合,这是第一。第二就是给大家做一个比如说申述报告的解析,现在社会有一种现象,什么现象呢?就是在我们很多综合性大学,我们每个老师呢,除了教学以外,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做一些科学研究,在做科学研究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组建一个团队,
  在新闻传播学的视角下,共青团的工作应主要集中于如何更好地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如何利用大众媒体开展共青团的各项工作。
  八、管理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管理学起源于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的探索,是基于企业管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并逐渐应用于社会、科技、政治等领域,
  共青团作为组织成员规模庞大的群团组织,其运行管理效率的提升、组织动员青年的号召力的提升,都离不开管理学的理论和应用,尤其是国有企业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的开展与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密切相关,应该结合企业发展规律和企业管理规律。
  从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共青团应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并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加强基层团组织的管理运行和活力提升。解决基层团工作的普遍性问题,如活动经费不足,基层党建带团建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领导干部对支部的情况了解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团干培养多属于无意识培养。大力加强“开放式——创新型”基层团组织建设,“开放式”主要是指基层组织结构和组织网络要具有开放性,满足团的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的需要。“创新型”主要是指基层团支部对青年的服务维权,可以开展八种类型的创新,即产品创新、传递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创新、重组创新、对象创新、形式化创新和专门化创新。使团的工作和活动更好地影响全体青年,吸引和凝聚全体青年。
  要不断强化和提高团的领导机关的规划、统筹、决策、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市辖区团委的协调、整合、指挥作用;大力支持街道团委通过各种方式壮大力量,发挥桥头堡作用;发挥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团组织的联络、服务功能,把广大团员青年组织起来。
  城市基层团建试点工作,目标是力争在传统领域解决“组织活力”问题,在新兴领域解决“组织存在”问题,努力探索团的组织建设整体性、普遍性、制度性的经验和规律。首先要弄明白组织活力的标志是什么,然后才能谈增强组织活力的问题,工作才会在前后情况对比中体现价值。在具体试点工作中,选多少个点、选多少个类型的点才能最有效地总结出普遍规律呢?有方法问题,有结构问题,不认真研究就容易出偏差,费时费力还不准确。
  因此,科学运用管理学理论、方法、实践和最新成果,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共青团与青年工作面临的问题,不断创新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的组织方法、引导方法、服务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果,对于促进共青团与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九、历史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以及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历史学(史学)是研究历史的专门性学科,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当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规模展开,现代化成为史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视角、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共青团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发生和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青运史研究一直是共青团理论的基础研究,它的研究内容和对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党领导中国青年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史;第二,中国革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第三,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成长的历史;第四,党所领导的各种青年组织发展和建设的历史。研究青运史的根本目的,一是提高共青团干部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并不是单纯为了知道一点历史知识;二是教育青年,更好促进青年健康成长,成为青年共产主义者;三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它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密不可分,一个是领导机关,一个是群众基础,这也是共青团工作最重要的两大方面。总结起来,历史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主要体现在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及共青团与共产党的关系。因此,基于历史学视角的共青团与青年工作,能够继承优良传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深刻理解共青团的发展规律和工作规律。
  ……
展开
目录


总论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二、政治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三、社会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四、法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五、经济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六、心理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七、新闻传播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八、管理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九、历史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一、学科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热点问题
二、大家观点
(一)吴潜涛观点
(二)刘建军观点
三、文献综述
(一)列宁论青年团
(二)毛泽东、邓小平论共青团
(三)江泽民、胡锦涛论共青团
(四)习近平论共青团
四、中青之声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青年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青年研究
(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五、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
(一)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扣好第一粒扣子
(二)树立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章 政治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一、学科基础
(一)政治学是什么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
二、大家观点
(一)王浦劬观点
(二)杨光斌观点
(三)王长江观点
三、文献综述
(一)共青团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
(二)共青团与青年政治态度
(三)共青团与青年政治社会化
(四)共青团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五)政党政治与青年组织
四、中青之声
(一)青年政治参与研究
(二)青年政治社会化研究
(三)政党政治与青年组织研究
五、政治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
(一)从利益分析的角度抓住凝聚青年的核心要素
(二)从群团工作的角度找准共青团的组织定位
(三)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创新共青团的社会职能
(四)从协商民主的角度拓展共青团的政治空间

第三章 社会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一、学科基础
(一)社会学是什么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
二、大家观点
(一)李培林观点
(二)廉思观点
三、文献综述
(一)社会治理与共青团工作
(二)社会组织与共青团工作
(三)社会阶层与共青团工作
(四)变化的环境与共青团工作
四、中青之声
(一)未成年人保护研究
(二)学校社会工作研究
(三)社会工作方法在共青团工作中运用的研究
(四)青年志愿者研究
(五)青年社会组织研究
五、社会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
(一)用代际的眼光观察青年、接近青年、帮助青年
(二)利用群体的力量促进青年社会化
(三)用社会治理的观点整合团的各项工作
(四)理顺团干部转岗机制,实现正常的社会对流

第四章 法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一、学科基础
(一)法学是什么
(二)法学的研究对象
(三)法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
二、大家观点
(一)康树华观点
(二)陈兴良观点
三、文献综述
(一)软法理论及应用与共青团研究
(二)权力来源和发展动力与共青团研究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
(四)青年志愿服务立法研究
四、中青之声
(一)青少年犯罪问题
(二)青少年权益保护问题
五、法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
(一)大力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
(二)加快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深化权益保护
(三)全面加强团组织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理

第五章 经济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一、学科基础
(一)经济学是什么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经济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
二、大家观点
(一)厉以宁观点
(二)蔡昉观点
三、文献综述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共青团工作
(二)青年就业创业与共青团工作
四、中青之声
(一)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研究
(二)市场经济组织共青团建设研究
五、经济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
(三)创新和完善城市和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机制

第六章 心理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一、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是什么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
二、大家观点
(一)林崇德观点
(二)乐国安观点
三、文献综述
(一)青年群体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青年的职业价值观与共青团工作
(三)90后青年的家庭婚恋观念
(四)应激行为及抗应激机制研究
四、中青之声
(一)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
(二)贫困学生心理特征研究
(三)毕业生就业心理资本的研究
(四)志愿者心理及志愿者管理研究
(五)亲密关系研究
(六)校园暴力研究
(七)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研究
五、心理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
(一)以需求理论为指导,切实提高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
(二)以群体认同理论为指导,把握青年群体特征
(三)以组织认同理论为指导,把握组织规律

第七章 新闻传播学与共青团工作
一、学科基础
(一)新闻传播学是什么
(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三)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
二、大家观点
(一)喻国明观点
(二)陈力丹观点
(三)童兵观点
三、文献综述
(一)新闻与传媒
(二)新闻传播学与共青团
四、中青之声
(一)新闻学研究方向
(二)传播学研究方向
(三)广播电视学研究方向
(四)电影(文学)研究方向

五、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
(一)把优秀传统和先进思想注入网络
(二)顺势造势把网络作为满足青年的重要平台
(三)因势利导让网络服务青年就业创业
(四)让网络成为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五)让网络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第八章 管理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一、学科基础
(一)管理学是什么
(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管理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
二、大家观点
(一)刘峰观点
(二)曾湘泉观点
三、文献综述
(一)管理学方法在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二)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研究
(三)青年人才培养与激励研究
(四)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
四、中青之声
(一)共青团工作理论与方法相关研究
(二)青年干部领导力研究
(三)共青团凝聚力研究
(四)青年相关问题研究
五、管理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
(一)创新团务管理
(二)创新团的建设与管理方式
(三)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创新
第九章 历史学视角与共青团工作
一、学科基础
(一)历史学是什么
(二)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三)历史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
二、大家观点
(一)郑洸观点
(二)李玉琦观点
三、文献综述
(一)中国共产党与青年、青年运动关系研究
(二)党的领导人青年观研究
(三)共青团史料研究
(四)其他国家青年相关研究
四、中青之声
(一)国际视野下的青年、青年运动研究
(二)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研究
(三)共青团历史文献研究
五、历史学视角下的共青团工作
(一)重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重视青年群众工作

第十章 多学科共青团工作论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万资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青年的现实价值
(三)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战略思路
(四)团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政治传播理论与共青团工作/罗自文
(一)认识新闻传播学
(二)大传播视野下的共青团工作
(三)说服性传播
三、执政党与青年/柴宝勇
(一)认识政党认同
(二)政党认同的现状
(三)如何提高政党认同度
四、社会工作理论与共青团工作/陈涛
(二)专业社会工作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三)青少年问题与工作开展
(四)发展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目标和领域
(五)加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
五、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与共青团工作/李伟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复杂激烈
(三)肩负起共青团工作的政治责任
六、专家与团干互动
(一)组织青年工作
(二)引导青年工作
(三)服务青年工作
(四)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五)团干部成长
(六)其他方面互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