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面对面(五)》:
“去库存”的压力让很多地方政府“如鲠在喉”。这不,中央最终大笔一挥,把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方向直指“去库存”。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地产“去库存”被定为五大经济工作方针之一,这让“去库存”火了一把。“首付降至20%”,“契税减半、营业税减免”,房地产去库存的战役打响。中央政府不断给“去库存”加码,各地政府为了“去库存”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增量节源,存量开流”,要严格控制新开发楼盘,把商品房改成保障房,在社会福利里给消化了,“由售转租”、“先租后买”、“租售并举”,想办法让买不起但是租得起的人也加入进来,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农民工将成为此次“库存”消耗的重要目标群体。
但是农民工在户籍上还不是“城里人”,这会有许多限制。看病贵还没有医保、子女上学问题解决不了,而且城里什么都贵,城外的人冲也冲不进去。所以进城赚的钱最后还是要寄回老家“造房子”、养老的。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促进农民工消化库存,政府将对户籍制度进行掷地有声的改革。
“去库存”直接引起了各个社会领域的变革,毫不夸张地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去库存”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目前市场上究竟有多少库存?2016年3月以来各地楼市的或暴涨或回暖,甚至“一房难求”的局面与“去库存”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又应当如何评价“去库存”?看完本文之后,相信读者会有一个判断。
新政催火一、二线,三、四线城市冷冰冰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15年的整体房市,“冰火两重天”再晗当不过。“火”的是什么呢?是一线城市的行情,房价、销售额依旧高歌猛进;而“冰”的是三、四线城市,销售额和房价好像都对政策“无动于衷”。“火”的是销售业绩,销售面积、销售额,以及个人按揭贷款继续上涨;“冰”的是开发业绩,土地购置面积、新开工面积以及投资增速,全线下滑。
在一线城市总体而言,房市交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北上广深的表现更是堪称“惊艳”。深圳房价在2015年领涨全国,涨幅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47.5%。即便是这样,深圳楼盘还是多次出现“日光盘”现象。①上海的市场也复苏很快,到2015年下半年,进入“量价齐升”②的阶段。此外,豪宅市场火爆。这么热的市场,也导致房地产市场呈现“地王”争霸的场面。由于“地王”出现太频繁了,以至于一个老地王的头衔至多能维持几个月,有的地块在“地王”宝座上还没坐几天就要易主了。面粉贵了,面包自然也会跟着贵。土地价格高了,房价能低吗?京城的房价,不用说,更是让人“望楼兴叹”。2015年9月至11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接近3万元/平方米,而且卖出去的房子比2014年还要多。跟上海一样,“地王”“此起彼伏”。就拿丰台区来说吧,在2015年9月的时候,曾经拍出了5.6万元/平方米、6万元/平方米、6.2万元/平方米、7.5万元/平方米的天价地。想一想,这些买地花的钱最后都是要摊到老百姓身上去的,不禁要冒一身冷汗。另外,北京的二手房市场也颇为火爆,不仅销售额大涨,价格也是不依不饶。
然而在三、四线城市,行情就没这么旺了。三、四线城市不仅库存量大,而且“去库存”节奏明显落后于二线城市(其实一线城市基本不存在库存的问题)。不信我们先看看三、四线城市在2015年9月和10月的表现。在房地产行业流传着“金九银十”的说法,意思是说在每年的9月和10月是一年中房子销售最好的时候。然而2015年的9月既不是欢天喜地的“金”,也没达到稍逊一筹的“银”,依旧表现较差,个别城市甚至出现了比较大的跌幅,成交量还是不高,老百姓的观望情绪比较重。① 三、四线城市的难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三、四线城市“缺少人气”,人口外流比较严重。
其次,和地缘也有关,三、四线城市房子的升值空间总体来说不大。而很多人买房是为了投资的,所以也迟迟不肯出手。再者,人们的观念开始慢慢转变了,房子已经不再是唯一重要的投资品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投资别的东西。看来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还真不容易。
前面说了,房地产市场的“分化”还体现在销售和开发的背道相驰。相较于2014年,2015年1月以来,商品房销售的两项指标开始不断回暧。卖出去的房子在慢慢增加,价格也有所增加。虽然这点增速没法与“黄金时代”相提并论,但好歹还有增加。可是,开发的情况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自2014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连续23个月下滑了,新开工面积也一直处于下降的势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