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与政策》:
(5)自然资源的流动。在所有生产要素中,自然资源的流动性是最差的,把自然要素细分为若干级要素,各级要素的流动性又是不同的。自然要素主要包括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耕地与气候资源等,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完全不能流动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流动性则随着运输成本的降低逐渐增强(于刃刚等,1999)。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的是,很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许多地区自然资源也是稀缺的。我国自然资源总体来讲分布不均匀,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发展,区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我国自然资源流动的总体趋势是由西部向东部转移,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必须正确地处理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自然资源利用不当会抑制经济增长,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是有条件的,与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制度条件等因素有关(张景华,2008)。自然资源的流动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4.宏观政策和制度创新
宏观政策是政府影响城市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影响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流动的户籍、就业、土地、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第二个层次是城镇发展政策(曹培慎等,2007)。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将通过制定偏向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宏观政策,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升,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差距。新型城市化受制度因素的影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可以推动新型城市化的进程,政府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及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无疑将对新型城市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改革户籍制度,调整大都市区管理体制,制定新的供给制度等,将有效推动新型城市化的包容性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