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解与服务:民族社会工作实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97920
  • 作      者:
    储庆,库少雄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储庆,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是个案社会工作、
民族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社会学等。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已发表论文10余篇,
参与编撰书籍3部。

库少雄,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1999—200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学习。已经出版《社
会工作实务》(2002)、《社会工作实习》(200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主编,2005)、《临床社会工作实务》(主译,
2005)、《社会福利政策分析与选择》(合著,2006)、《自杀:理解与应对》(2011)、《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合著,
2012),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社会工作
是一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理应在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至关重
要的方面提出独到的观点、做出独特的贡献。西方社会工作经过10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广为接受的价值体系和相对
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并成功地把这些价值、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形成了民族社会工作。本书尝试借鉴西方
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立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客观事实,建构中国特色的民族社会工作理论。同时,在该理论指导
下,直接开展民族大学生实务工作,通过案例来展示民族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和实务技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七章哈尼族安祖
第二节案例

万熙是一名哈尼族在校大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不知为什么,从上学
期开始就经常性地逃课,偶尔还喝得烂醉,每天都在外面打工,暑假连家也没回,
整个人瘦得厉害,问她出了什么事,她也不说。她的高中同学钱找到了工作
者,告诉了工作者万熙的QQ好并请求工作者给予万熙帮助。

一、接案
拿着万熙的QQ号,我有些担忧,我对于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帮助她,存在
着疑虑。尽管这不是我的第一个个案,并且我也充分地接触过多元文化和哈尼族
的文化习俗,但事实上,每个个案都有异质性,而从纸面上了解到的知识与现实
有着明显的差异。与以往最为不同的是,不是案主主动来寻求帮助,因此我预计
关系的建立可能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加了万熙的QQ,表明自己的身份后,我并没有立刻提出见面的要求。我首
先对她表示关心,了解她最近的生活情况,并表明如果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寻求我
的帮助。我们的第一次聊天是这样的:

工作者:“你好,我是一名社会工作者,
也是钱同学的朋友,想和你认 识一下,可以吗?”
万熙:“哦,你好。”
工作者:“听钱同学说,你最近一直在打工,辛不辛苦,身体还好吗?”
万熙:“你问这些做什么?”
工作者:“是这样的,我是学社会工作的,你可能不知道这个专业,我
们专业就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专业,我听钱同学说起你的情况,所以想关
心你一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
万熙:“谢谢,我不需要。”

这样的结果虽然在我的预料之中,却依然让我感到挫败。这次之后,我经常
在QQ上找她聊天,询问她的身体、工作、学习等近况。她通常在晚上会回复一
些,但是,对自己的情况说得不多。从和她聊天的一些话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
很内敛、有一定防备心理,也很独立、有主见的女生。她提到她是独生子女,父
母只是普通工人,从小到大成绩都很好,虽然生活在小城市,但生活条件一直不
错。问及她最近遇到的问题时,她却一直回避。
经过整个暑假的不断聊天及互相了解,她对我的关心表示很感谢,她说:
“从来没有人像你这样关心过我,我爸妈只是满足我的生活,他们都不关心我想
要什么,就算是交心的朋友也有些话不能说。”她觉得我的关心给了她安全感,
我觉得是时候提出见面的要求了。
万熙对于见面还是有些抵触,她说在网上互不认识的时候,很多话都可以直
说,但是见面了就会有顾忌。我再三对她保证,作为一个社工,既不会泄露任何
她对我说过的事,也不会对她的事做任何的评判,这是社工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保密”和“不批判”。她终于同意见面了,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突破,
像是披荆斩棘、历尽周折后终于柳暗花明的第一步。
我们约定开学后在图书馆的咖啡厅见面,我希望这次会面能够解决一些事
情,比如明确她的问题与需要,正式地建立我们之间的专业关系,明确我们互相
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解释社会工作所提供的服务及如何服务等等。
万熙很准时,各自落座后,我们正式进行了自我介绍,她看起来有些沉默、
冷漠,和网络上一样散发着拒人千里的味道,我庆幸我们已经有些熟悉了。她的
样子很憔悴,像钱同学说的那样,165厘米左右的女生,只有不到90斤,很瘦,
肤色暗黄,头发也很毛躁地披散着,但是依然能看得出是一个五官很漂亮的女
生,而且她笑起来很腼腆。我还是从关心她的身体来打开话题,谈话显得有些零
散,但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反映出她的处境不太好:
一是她每天打两份工,饮食休息时间都很混乱,身体状况不好。二是半年没
有和家人联系过,具体原因不知。三是上学期逃课太多,挂科不少。四是偶尔酗
酒,酒后脾气暴躁,与宿舍同学、朋友的关系比较紧张。
万熙与我的第一次会谈显得有些尴尬,她很沉默,大多数时间是我在引导
她去探讨自己的问题。万熙与我所了解到的哈尼族一样,很重礼貌,很克制,
但是在核心问题上却固执地避而不谈,我想她是对我不够信任。我在考虑与万
熙建立信任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肯定会有一个办法能让她和我在一起时感到比
较舒服。
从熟悉到信任,是我在接案中的最大难题。
她对我的不信任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不会理解她的问题:二是我即使能
够理解也不可能帮助她解决问题。我对她说:“我会尽力地理解,即使我真的不
能,有一个人可以让你诉说自己的难处,对你也是有益处的。”对于解决她的问
题的能力,我则表示,如果我自己能力不足,我会去寻找各种能够帮助她的人或
是资源。另外,我也向她强调,别人的帮助只是一个助力,最重要的是她自己要
有实现改变的意愿和行动。
我看得出她犹豫了,然后她又沉默下去。我知道过犹不及,便同她说我们可
以在以后见面时再聊这个问题。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之后,就各自离开了。

二、资料收集与评量
在与万熙建立了最初的专业关系之后,我就开始收集与她处境相关的更多信
息。经过多次的会谈和不懈的努力,我们共同将案情评估阶段的主要问题集中在
三个方面。首先,万熙的学业问题,旷课和多门挂科将会影响她毕业;其次,酗
酒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最后,与家人的关系问题,她表
示家里已经不再支付她的费用,这也是她要一直打工的原因。
(一)学业和打工
万熙一直以来成绩都不错,英语四六级也都通过了。据钱同学说,她原本经
常参加老乡会,也会常常帮助那些进入大学后觉得学习吃力的同族人。为了了解
更多的情况,我冒昧地拜访了万熙的辅导员。她说,万熙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
也爱学习,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对人很真诚,乐于助人。对于万熙旷课和挂科的
情况,她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她家里出了什么事,她只顾着打工挣钱,上学期
就没上过几次课。如果这学期还是这样的话,我不能保证她顺利毕业。”
万熙坦诚地说,自己一方面因为经济压力,要一直半工半读,所以很多时候
因为打工而不得不旷课。另外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学习兴趣了,只要能毕业就好
了。但每天打两到三份工,使得万熙不能正常地饮食和休息。除此之外,与家人
之间的紧张关系,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让她夜里不能安眠,身体状况也不好,
所以才会那么快就瘦得脱相了。
(二)酗酒和人际关系
哈尼族人历来嗜好烟、酒、茶,各种活动从婚礼、葬礼到祭祀都离不开酒和
茶,有着“无酒不祭”、“无茶不祭”的说法。万熙自己承认说,她不觉得喝酒是
什么大问题,不过她也知道酒后和别人发脾气、吵架是不对的。她说:“我觉得
压力特别大,好像只有喝酒、喝醉才能让自己逃避一时。”“我也知道不该拿别人
发泄,但是喝醉了就有点控制不住自己。”
在人际交往方面,她表示自己上大学之后就没交到新的朋友,主要交往的是
老乡和以前的同学。她给我讲了两个小细节,她说就是这些生活中的细节,让她
觉得与其他人,特别是汉族人交往很困难。
“我刚来的时候,和同学互相介绍,说自己是云南来的,是哈尼族,她们就
一定会问,你是不是住竹楼啊,是不是平时都穿那种民族服装啊,好像云南就都
是傣族一样,对他们来说,少数民族都是一样的。有一回,同学们凑在一起看
MP4。我过去问了句:‘这是什么啊?’其实我是在问他们看什么片子。结果,我
那同学得意洋洋地说:‘哦,这个叫MP4,你没用过吧,以后借你用用。'我当
时觉得挺气愤的,她大概以为所有少数民族都是又穷又没见识的人吧。”
“还有一回,我中午约了老乡出去,想托室友帮我把包带回宿舍,然后我那
室友说:‘你这里不会有什么贵重东西吧,我可不好给你带,要是掉了,我怎么
负责啊?'她那个表情就像是在说我特意骗她帮我带东西,回头好说丢了东西,
诈她的钱一样。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自己心思狡诈,便以为人人如此。我们哈尼
族的人,从来最重视互相帮助。”
万熙说:“我不知道是自己太过敏感,还是我遇到的人刚好那么极品,但是,
真的给我留下了这种印象,汉族人交往起来很难,他们心思太重。”我指出,汉
族人确实对少数民族存在刻板印象,就像我说自己是内蒙古的,别人也会问我是
不是住蒙古包之类的,但是,只有深入交往后,才能破除这种印象。“你认为汉
族人心思太重,何尝不是刻板印象呢?”
一方面,汉族同学对云南少数民族存在刻板印象,但是这并一定就是不怀好
意的。另一方面,觉得“汉族人不好相处”也是哈尼族人对汉族的刻板印象。归
根结底,还是两个民族的学生相互不了解造成的,只有抱着包容的态度加强沟通
才能消除彼此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如此也才能彻底消除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人际
交往障碍。
(三)与家人的关系
万熙始终没有提及为何近半年未与家人联系,为何家里断了她的经济来源,
但从多次会谈中,我仍然能感受到她对家人的爱和依赖,以及她对父母的尊重。
她说,哈尼族对家庭礼仪非常注重,有长辈在的时候,晚辈不能翘腿,不能在家
里吹口哨,不能在长辈面前披散头发等等,有许多禁忌。她说,因为自己很小就
在城市里生活,所以对于这些禁忌都只是了解,并不会完全遵守。只有每年过年
回老家的时候,父母才会要求一定不要犯忌,不然就会显得没有教养。
“我妈妈在家里特别没地位,因为她只生了我一个,还是个女儿。”万熙说,
表情有些无奈与不甘。她告诉我,哈尼族人非常重视儿子,以前没有生儿子会被
休掉。哈尼族是父权社会,妇女地位本来不高,不能和男性长辈同桌吃饭,不能
直接递东西给男性长辈,要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让长辈自取,还有许多限制现
代女性已享有的权利的禁忌。
虽然父母都对万熙很好,但是她对于父亲对母亲的不尊重,感觉不平。父母
都是传统的哈尼族,很认同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但从小接受现代教育的万熙,
觉得男女之间的平等,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她觉得自己并不比男生差。
而这些问题,她却不能和父母讨论、沟通,因为要尊重长辈,不能干涉父母
的夫妻关系。我想澄清一下,所以追问道:“也就是说,你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是有选择性地认同与接受?你接受尊老爱老,但不认同男尊女卑?”她想了想,
点头说:“是的。”
我知道这个小小的不满,只是她的家庭关系中的一个很小的问题,虽然确实
存在着老一辈传统的哈尼族文化与现代年轻一辈所接受的哈尼族文化之间的冲
突,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促使万熙的家庭关系破裂的核心问题。那么这个导火
索般的事件是什么呢?我想,这个事件导致的家庭问题,才是万熙现在所有问题
的关键所在。

三、目标规划
在和万熙针对性地讨论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一同制定了几个目标。我的工
作就是要确保这些目标能够反映此前资料收集和案情评估阶段所获得的信息,而
且万熙能够参与到这些目标的制定中来,并真正接受这些目标。
(一)学业和问题
万熙的学业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她能够顺利毕业。一方面,要重考所有
挂科的科目,补齐所差的学分;另一方面,要保证本学期能够正常上课,不再挂
科。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首先就要解决她的经济来源问题,我们一同讨论了申
请助学贷款来缴纳学费,周末打工作为平时的生活费的方案。这样既可以保证她
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又能够保证她的正常生活,不至于因为过多的工作而产生健
康方面的问题。
(二)酗酒和人际关系
关于酗酒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由万熙自己决定如何处理,以避免我在制定目
标的过程中,将自己主观地认为喝酒就是坏事的想法强加于她。她已经认识到醉
酒后自己的脾气差,会耍酒疯,有时又哭又闹,这种情况无论对于自己的身体,
还是对于身边的朋友都不好。她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因为对她来说,完全
不喝酒是不可能的。所以我问她,每次喝酒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时间能意识到再
喝就会醉。她说是有的,但是到那时候通常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我说:“我是有个建议,你看是否可行。一呢,找个监督人,每次喝酒的时
候,由她提醒你。二呢,你给自己一个定额,比如几两或是几瓶,喝到定额,就
停下来,不再继续。”万熙觉得这两个方法可以结合起来,有监督人的时候,就
要她提醒,监督人不在的时候,就按定额执行。
人际关系的问题,万熙觉得只要不和现在的朋友、室友把关系搞得更紧张就
好,并不想交新的朋友。我并不想强迫她认识新的朋友,因为在大学期间,通过
上课学习、社团活动等方式,自然会认识新的朋友。我只是告诉她,不要因为最
初交友的失败就因噎废食,一概拒绝交新的朋友。
“新的朋友能缓解你现在的人际交往上的焦虑,我不是要求你一定要去和别
人交往认识,只是,认识新朋友,一起参加你们感兴趣的活动,对你会有好处。”
我再次向她强调。她也同意,会适当地参加除了老乡会以外的活动,至于人际交
往的方面还是顺其自然。
(三)与家人的关系
在制定如何改善万熙与家人关系的目标的过程中,一次巧合的偶遇,使我终
于明确地认识到她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那天,我约了万熙一起再次会谈,在靠近博物馆旁边的小树林里等她。我正
在心里默默地梳理要与万熙讨论的内容,就看到她出现在道路一旁的尽头。我正
要打招呼,便看到她身旁还有个人,我不知道万熙会不会介意我擅自过去认识她
的朋友,所以就先留在原地,等万熙结束谈话后过来找我。
两个人之间像是在争吵,一直拉扯着,看得出来万熙是想让另一个女生走
开,而那个女生则像是在纠缠不休。我想万熙可能有麻烦,我应该过去帮她。结
果刚刚走近她们,就听到那个女生说:“你约了谁,男的还是女的?”万熙有点不
耐烦地说:“你别管,有事以后说,你快走吧。”
万熙转身,刚好看到我,便冲我点了点头,示意我稍等后,又回头对那个女
生说:“我约的人到了,我走了。”也不等那个女生回话,就和我一起走开了。她
走得很急,到石桌旁径自坐着沉默。我等了一会儿,决定还是由我先提起之前的
事,哪知我刚刚要开口,万熙便说话了,而且所说的内容,让我瞬时不知所措。
“刚刚的事,你都看到了吧,”万熙还是低着头,像是在挣扎,双手不停地互
绞着,“我其实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和你讲,我觉得你之前说得对,和别人说说
确实能帮到我。” “是的,把事情说出来确实可以缓解你心里的压力。”
我虽然不知道她指的是哪个方面,但还是肯定了她的说法。
“我和家里人吵翻了,是因为……”她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见我只是诚挚地
看着她,便捏紧了拳头,继续说了下去,“因为,我是同性恋。”说这句话的时
候,她还是低下了头,像是犯了错一般,等着我愤怒、鄙视或是转身离开。
看着她的样子,我忽然之间失声了似的,怔了好几秒,又猛然想到,一直不
说话,会不会让万熙觉得我歧视她,以为我不想再和她说话。可是,许多话在脑
子里转了一圈,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难道说“你确定吗”,还是“这没什么,
很多人都是”,再或者“我是社工,我不会歧视你”之类的,每一种回答都不对,
从来没有哪本专业书告诉我,案主对你坦露同性恋的性取向时应该怎么办。她的
坦诚,让我在感受到她的信任的同时,也倍感压力。
我好不容易想起来看过的心理咨询方面的资料,决定用那种反问的方法试
试,于是,我问万熙:“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呢?”她大概没想到我回神之
后的第一句话是问她的感受,想了一会儿,说道:“我也不知道。”
“那你是怎么和家人闹翻的呢?”我推测她还没想好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于
是转移了话题,询问了之前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是同性恋,只是自己从来没喜欢过男生,但也只是
觉得自己还小。”万熙开始把她的故事缓缓道来。“上了大学之后,看大家都谈恋
爱,我也试过一回。第一次和男生接吻的时候,觉得特别不舒服,甚至有点恶
心,后来就找机会分手了。”
“刚刚那个女生,她说她喜欢我,说觉得我也是那个。我当时只觉得震惊,
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喜欢女生吗,我也不知道。”她看起来有些困惑,接
着说:“后来,我们决定试试,我当时就想要是异性恋的话,肯定不会说什么试
试,我猜自己也许真的是同性恋吧。”
“去年回家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安排相亲,她说不想我找外边的人结婚,
虽然族里没有明确的规矩,但她更想要个哈尼族的女婿。”“我那时就觉得,特别
不想嫁人,我不想结婚之后成为二等公民,更何况,我都不晓得自己是不是能喜
欢男人。”“我没想过要和家里出柜,只是有一次和她视频的时候,爸爸撞见了,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就自己跑出来,再没联系过家里。”
我大致明白了经过,又特意询问了一下,她父母有没有试着联系她,她说
没有。 “那你父母当时是什么反应呢?”我追问到。
“我妈妈说我病了,要给我请神治病,哪有女人喜欢女人的。我爸就一直骂
我妈妈,说她没教好我。然后,他们说要把我锁起来,不让我出来读书了,我就
逃跑了。”
哈尼族是有神医相辅治病的风俗,他们认为有些病是因为犯了神律或是祖律
才得的,所以要请神示下,该如何治病,亦要求神原谅。但是,同性恋并不是一
种病,这个观念已经慢慢普及了。也许在传统的哈尼族看来,得了这么丢人的
病,又违抗父母、自己逃跑的孩子,不如不认。我并不敢妄自揣测万熙父母的心
情,就算他们不是远在千里之外,想来他们也不会接受我这样一个年轻的外人的
帮助。
与父母关系陷入僵局的万熙,也不知道该如何制定这个阶段的目标。她说:
“如果我不是同性恋,那就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顺势问道:“你现在确定
自己喜欢女生了吗?你喜欢刚刚那个女生?”她摇摇头:“我不喜欢她,我觉得,
我应该是喜欢女生吧,只是不是那个女生。”
“如果你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同性恋,那你回头去联系父母时,会不会
就听话地去治病、嫁人呢?”我有些担忧,我想万熙在自我的身份认同方面存在
着问题。
“那样不是更好吗?现在这样……太难了,”她犹豫着说,随后又马上自我否
定道,“可是,我后面半辈子就像我妈妈那样过,简直……”她最终也没有给出
一个词来形容,只是看得出来她很忧伤。
听了她的话,我认为我们应该调整目标,便提出将认清自己、接纳自己作为
核心目标,而与家人的关系,我建议她在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要怎样的
生活之后,再做决定。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案情的评估,因为这一核心事件的缺失,而有所偏差。
她的情况,如旷课、过劳、酗酒的原因,虽然表面上看是与家人关系的破裂,但
更深层次的却是她对于自己是否是同性恋,是否真的像父母所说的“病了”这个
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与心理压力。

四、介入
作为一名社工,我的基本职责是为万熙和所有能帮助她的资源之间建立联
系,这些资源应该能够满足她的需求,解决她的问题。另外,我还要运用专业的
社会工作方法,包括角色示范、咨询和分享信息等,来协助她一同达成我们的
目标。
由于在收集信息、评估案情的过程中,在机缘巧合下了解到了万熙所有问题
的根源,我的首要介入点要随之改变,现在我最重要的目标,是帮助万熙实现对
同性恋者的身份认同,改变她觉得自己背叛了民族、背叛了父母的错误认知。
年轻一辈的哈尼族人,特别是像城市中成长起来的万熙,对自己本民族的文
化历史一知半解,不会讲自己的语言,也不实践自己的文化和行为规范。但是,
这些却通过她的家庭环境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尊重长辈、重视礼仪,
也乐于遵守哈尼族的各种文化禁忌。但对于哈尼族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却是有
选择地接受。
同时,她作为一个同性恋者的身份,与本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
的冲突,这种冲突出现在万熙与父母之间,就导致了他们亲子关系的破裂。这场
破裂看起来是决绝的、不可逆转的,让我完全不知该如何介入。
为此,我联系了一位在机构从事帮助同性恋人群的同工,咨询她在一般情况
下,是如何实现这种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听取了同工的建议之
后,我特意去寻找了同性恋群体的活动,并鼓励万熙去参加。我告诉她,也许在
这些活动中,有能在这方面给她帮助的人。此外,我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女同性恋
方面的知识与书籍,推荐给万熙去阅读。
因为同工告诉我,同性恋群体是一个特别私密的群体,尤其是女同性恋者,
所以这些活动都是万熙独自参加的,我并未陪同,但是,我感觉到这种干预是有
成效的。她第一次参加某次活动回来之后,与我分享了她的感受。
“她们和我说,我是正常的,喜欢女人也不是有病,你说,她们说得对吗?”
万熙觉得有些困惑,但我却感觉她更多的是好奇。
“你自己觉得呢?参加她们的活动,你觉得快乐吗?”我其实也有些不知所
措,只好用问题来引导她。
“挺好的,她们都很有个性,很照顾我,讲了很多她们自己的经历,与家人
的关系、与恋人的关系,还有日常生活里,别人的看法、歧视之类,很多我从来
没去想过的事。”她自己点了点头,又接着说,“我挺喜欢她们的活动,认识了很
多人和事。”
而在后来的会谈中,她经常会提到她们的活动很有趣,也认识了很多对她很
好的人,她不再觉得自己是不同的,是有病的。我想,当她能够接受自己就是自
己的时候,心理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而其他的问题,也会渐渐随之解决。
对于如何解决她的经济来源,我再次拜访了万熙的辅导员,咨询万熙是否有
资格申请助学贷款,以及如何申请。因为特意询问过万熙,我知道她并不想自己
的老师和同学知道她的事情,于是,我们隐瞒了一部分事实,跟辅导员说,万熙
被家里人逼婚,她不愿意嫁那个人,就偷跑出来,家里就断了她的经济来源。辅
导员也表示理解,少数民族确实有些自己的“规矩”。很快,辅导员便帮助万熙
一起申请到了助学贷款。
经济来源解决后,万熙的压力小了很多,只在周末打工来赚取生活费。而
且,也有闲暇来参加校内外的活动,特别是她们小团体的活动。万熙甚至告诉
我,她成了里面的活跃分子,会唱会跳的她,很受欢迎。有一次,她还跟我讲,
她帮助了另外一个女孩,认清自己、接纳自己。她说很感激有我,帮助她让自己
的生活回到正轨。
至于酗酒问题,没有了来自生活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万熙除了在最开始刻意
控制过,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再困扰她了,她也极少醉酒。
不得不提出的一点是,万熙与家人的关系问题,却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一个方
面。既是因为她的父母不会一同配合参与我的工作,也是因为在哈尼族的文化
中,外人是不能插手别人的家事的。我只能向万熙提出建议和方法,关于应该如
何更好地与家人沟通,或者去寻找家族中能够认同她的同时又有地位的人来说项
等等。万熙自己表示,会循序渐进,让家人慢慢接受她,现在她有了同样的朋
友,她们会一直支持她,她不再是孤单一人。

五、评估
从接案到评估,我都在注意文化对万熙的影响程度,同时也注意案子的整体
情况。在整个实务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知晓核心问题之后,在关注哈尼族文
化之外,我也会注意同性恋群体的文化。
这种高度强调文化敏感性的实务工作,特别是两种互相冲突的文化引发的家
庭问题,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会谈的过程中,我尽量使用带有文化特点的
讨论方式——叙事方法,尽可能用一种非正式的方式来讨论她的个人问题,将收
集信息时那种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模式影响降到最低。当问到她与家人的互动方
式、回老家时的各种禁忌以及对于自己是同性恋者这一事件的感受时,我都不断
对自己强调文化敏感性这个问题。要使万熙与我在一起时感到自在、产生信任,
最后完成身份认同、取得成效,都要归功于此。
在目标制定的阶段,万熙的参与和阶段目标的达成都将有利于最终目标的实
现。我们共同实现的成果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万熙开始接受自己作为同性恋者的
身份;二是申请了助学贷款,经济来源有了保障;三是学习成绩在稳步提高,能
够保证完成学业;四是开始尝试与家人联系,尽力修复与父母的关系;五是极少
醉酒,改善了与同学的关系。
这些成效表明干预计划是成功的,虽然万熙与家人的关系并未真正地改变,
但她对现在的状况感到比较满意,也很感激我给她的帮助,并表示如果以后再遇
到问题,愿意继续寻求我的帮助。我想具体了解万熙对于自己的改变的认识情
况,因此,引导她对自己的改变进行了一次评估:
“你觉得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哪些改变呢?”我
问道。
“我的改变,”她想了想,笑着答道,“用你的话来说,最主要的是我认同了
自己作为同性恋者的身份。其实,我知道这不是病,不因为我的民族、我的家人
或者外人的看法而痛苦,去过那种注定不幸福的生活,就是我最大的改变。”
“说实话,我尊重我们民族的文化,我只是不能按照他们的要求生活,我想
要我自己的幸福。”

六、结案与反思
鉴于以上已取得的成果,我认为可以进行结案准备。万熙也认为自己情况好
了,同意不再会面。她说她希望和我能保持朋友关系,保持一般的社会交往。一
时间,我的多种感受涌现了出来,如满意、成就感、犹豫,我不得不做好应对
准备。 尽管万熙的生活状况改善了许多,并有了新的生活圈子,但我还是有些担
忧。一方面,她在新的圈子里投入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会不会使得她在一般的
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困扰,受忽视或是歧视。她的避而不谈,只是压抑了这
个问题,而她所处的新圈子,只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她的民族文化
和家庭关系与同性恋文化之间的冲突,并未解决,万熙会不会安于现状,等到下
一次问题爆发的时候,再去面对,或是逃避。
当我将这个问题在结案会谈时提出后,万熙告诉我,她已经开始尝试和父母
重新联系、沟通了。

工作者:“你什么时候开始再和父母联系的呢?”
万熙:“上个月我……(她停了一会儿,不知道是犹豫还是害羞)我交
了个女朋友,她说听过我在活动中分享与父母关系不好的问题,她说无论如
何都希望获得双方父母的认可和祝福。”
万熙接着补充道:“我知道现在说这个还很遥远,但是,希望终有一天,
他们能接受我……我们。”
工作者:“那你第一次联系父母的情况怎么样?”
万熙:“妈妈接了我的电话,哭了好久,问我好不好。爸爸不想和我说
话。大家谁都没提起之前的事,假装没发生似的。”
工作者:“没关系,慢慢来,他们的观念不是一夜之间可以转变的,努
力就会有成果的。”
万熙:“我知道,我会继续去改善和他们的关系。”

这让我相信,在我们一同评估案情、制定目标、实现改变的过程中,万熙学
会了如何正确地处理问题,她明白自己的潜能,明白她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克服
困难、解决问题。
这是第一次由我完全独立处理的个案,既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挑战,也成了我
进步与成长的一个契机。
这个个案从结案到案情评估,再到干预,都有一定的难度。在资料收集的阶
段,我完整地汇总了我与案主之前所有会谈中她所表现出的问题,但事实上,案
主的问题是在每次会谈中一点点地透露出来的。就像一个谜题,我一层层地揭
开,寻找线索。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答案,却在又一次的
会谈中,被案主砸了一个“大炸弹”下来,炸得我头绪全无。在干预阶段,只能
又生硬地加入了一个更重要的介入点。
尽管最后的干预还算成功,但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从接案的
技巧到制定目标与真正介入,在专业性上都有所欠缺。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实
验式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反复地回头检视自己的工作是否正确,是否有更
好的选择。我一直问自己:“这是文化背景下支持案主的恰当方式吗?”重新再看
她的自我评估时,我也会想,我是不是过度引导她了?我会不会过度参与了这个
个案?不得不说,这个个案是需要更多支持与引导的,不然案主只会在两种文化
中挣扎徘徊,而不能从中成长。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理解文化与文化差异
第一节 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挑战
第二节 文化能力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 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障碍与介入策略
第一节 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障碍
第二节 民族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第四章 藏族案主
第一节 理解藏族文化
第二节 案例
第五章 回族案主
第一节 理解回族文化
第二节 案例
第六章 维吾尔族案主
第一节 理解维吾尔族文化
第二节 案例
第七章 哈尼族案主
第一节 理解哈尼族文化
第二节 案例
第八章 彝族案主
第一节 理解彝族文化
第二节 案例
第九章 纳西族案主
第一节 理解纳西族文化
第二节 案例
第十章 其他案例
第一节 绽放在压力下的花朵
第二节 优秀班集体中的独行者

参考文献
附录A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B 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
附录C 抑郁自评量表(SDS)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