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四书五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82087
  • 作      者:
    (春秋)孔子等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在原文基础上增加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性项目,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同时,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本书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精美插图示意,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时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尽心章句上

 

本篇杂记孟子言论,是孟子各方面思想的综合。对于命运的诠释,是本篇一个重要的观点。在前三章中,孟子认为,命运虽然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必然,但是如果人的行为是遵循命运的必然趋势的,尽到了自己本身应尽的努力,不管结果是否尽如人愿,都是得命运之正,是符合“正命”的。反之,如果人的行为违反事物的必然趋势,一意孤行,所造成的结果就是“非正命”。对命运的这种区分,是要说明人在命运面前,即在必然性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的。这种观点与宿命论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本篇中孟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论述也很重要。孟子提出士人应该“尚志”,亦即遵行仁义,把“居仁由义”视为培养理想人格的基石,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是理想人格所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为世人确立了一个道德修养的准则。对宗法血缘关系的维护也是本篇内容的一个方面,孟子对陈仲子的指责以及对舜携犯罪的父亲逃往海滨的假设,都是为了维护宗法血缘关系,他将宗法血缘关系视为伦理道德的基石,是无论如何不能被破坏的,这是孟子思想中的糟粕。

 

◎第一章◎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

孟子说:“能够竭尽他的善心的,便是真正了解了人的本善的天性。懂得了人的本善的天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一个人)保存他的善心,培养他本善的天性,目的就在于正确对待天命。无论短命或是长寿,都毫不怀疑动摇,只是修身养性以等待天命,这便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原文】

孟子曰:“莫非命也a,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b。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注解】

a莫非命:这句是禁戒之辞,禁戒一个人不可非命而死。莫,即不要。b岩墙:将要倒塌的墙。

【译文】

孟子说:“不要去非命而死,而要去顺理而行,接受正常的天命吧!所以懂得天命的人不会站到就要倒塌的墙壁下面。一切完全按照正道行事而死的人,他所接受的是正常的天命,那些因为犯罪坐牢而死的人,他们所接受的就不是正常的天命。”

 

【原文】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

孟子说:“(有的东西)追求它就能得到,放弃它就会失掉,这种追求对获得(这个东西)有益处的,因为所追求的东西就存在于我本身之内,(能否获得它,就看我自己而已。)(有的东西)追求它要有一定的原则,得到它与否得看命运的安排,这种追求对获得(这个东西)是毫无益处的,因为所追求的东西存在于我的身外。(能不能得到它就由不得自己了。)”

 

【原文】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

孟子说:“世间的一切,我都具备了。如果我反躬自问,发现自己是诚实的,就没有什么比这更使我快乐的了。凡事努力推行推己及人的恕道,达到仁德的道路就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原文】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译文】

孟子说:“(人人都有仁义之心,)如果仅仅这样做下去,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天天习以为常,却不问个所以然,终生终世打这条道路走,却不考究一下这是条什么道路,这种人便是一般的人。”

 

 

……


展开
目录

总论

 第一卷 大学 

大学

 第二卷 中庸 

中庸

 第三卷 论语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第四卷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七章

梁惠王章句下

第一章

第二章

公孙丑章句上

第二章

第六章

公孙丑章句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滕文公章句上

第三章

第四章

离娄章句上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七章

第二十六章

离娄章句下

第三章

第三十三章

告子章句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十章

告子章句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十五章

尽心章句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十七章

尽心章句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五卷 诗经 

国风周南

关 雎

葛 覃

卷 耳

桃 夭

国风;邶风

柏 舟

绿 衣

击 鼓

凯 风

式 微

北 风

静 女

国风鄘风

柏 舟

墙有茨

君子偕老

桑 中

载 驰

国风卫风

淇 奥

硕 人

有 狐

木 瓜

国风王风

黍 离

君子于役

采 葛

国风郑风

风 雨

子 衿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溱 洧

国风魏风

十亩之间

伐 檀

硕 鼠

国风秦风

小 戎

蒹 葭

国风豳风

七 月

鸱 鸮

东 山

小 雅

鹿 鸣

常 棣

伐 木

采 薇

小 旻

蓼 莪

车 辖

苕之华

何草不黄

大 雅

生 民

颂周颂

清 庙

颂鲁颂

第六卷 尚书 

虞 书

尧 典

舜 典

大禹谟

夏 书

禹 贡

商 书

汤 誓

咸有一德

周 书

洪 范

金 縢

康 诰

酒 诰

梓 材

洛 诰

立 政

 第七卷 易经 

上 经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谦卦第十五

无妄卦第二十五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下 经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节卦第六十

系辞传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第八卷 春秋 

隐 公

元 年

六 年

七 年

十 年

十一年

桓 公

元 年

二 年

三 年

四 年

十 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八年

庄 公

八 年

九 年

十 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三十二年

闵 公

元 年

二 年

僖 公

元 年

十五年

二十八年

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

文 公

元 年

二 年

三 年

四 年

五 年

六 年

七 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宣 公

元 年

二 年

三 年

四 年

十七年

十八年

成 公

元 年

二 年

三 年

四 年

五 年

六 年

七 年

八 年

九 年

十 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襄 公

元 年

二 年

三 年

五 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二十一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三十年

昭 公

元 年

四 年

五 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定 公

元 年

二 年

三 年

四 年

八 年

十 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哀 公

元 年

二 年

三 年

四 年

五 年

六 年

七 年

八 年

九 年

十 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第九卷 礼记 

曲礼上第一

曲礼下第二

礼运第九

学记第十八

儒行第四十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