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75844
  • 作      者:
    张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莉,1972年生,山西浑源人,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为山西大同大学思政部主任,副教授,兼任山西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出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专著1部,在《新视野》、《教育探索》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省部级等课题9项,获省级等奖励6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作为博大而科学的理论,包含着丰富且深邃的内容,人学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倡导的新的执政理念,蕴含着深刻的人学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视阀。对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现实的人和人的存在,建构科学发展观的立论基点: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和利益,解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通过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审视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析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通过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研究》:
  1.人的存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人的存在的绝对性,首先是指存在的无条件性。存在是有绝对的价值,是一切其他价值的基础和依据。人的存在本身先于生活,先于生活的意义。人的存在的绝对性决定了人之“生存权”的不可剥夺,这是人权之中最基本的人权。这种生存权要求社会承认并保障每个成员的生命安全、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以及获得维持生命、过正常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的物质的、精神的生活条件和行为能力。剥夺人的生存权是最不人道的。人对其生存权的捍卫近似于本能。其次是指个体存在的独特性。人是独特性的存在,正如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有个性的存在。扼杀个性无异于扼杀人的生命。但独特性的存在也产生了人的孤独问题,无助、冷落、恐惧、寂寞等常会爬上心头。
  人的存在的相对性主要指存在的时间性。人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与空间相比,时间性是第一位的。人的生成正是在时间中生成的,从过去经现在到未来。人作为一个时间性的存在注定是有限的,而人的有限性是人生意义的基础。认识不到有限性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人总是在有限之中渴望无限,这种渴望迫使人延长自然寿命和社会寿命。人的存在的相对性还指人存在的条件性。物质生活条件是最基本的条件,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必须与外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否则就不可能维持其存在;社会政治条件是存在的关键性条件,不同的社会政治条件造就人的不同存在样态,古代社会的政治条件造就“人的依赖”,近现代社会的政治条件造就“物的依赖下的个性独立”;精神文化条件也是人存在的重要条件。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的主观世界的丰富靠的就是精神文化条件。正是这三重条件生成了色彩斑斓的人间万象。
  2.人的存在的既成性与创造性
  人的自然生命从孕育之时就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前提基础上,不过,这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人自出生时起,其自然存在是既成的,社会存在也是既成的,社会给他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社会关系框架。前人的活动、活动方式及作为活动结果的社会生活,作为先在的人文环境,同样是每个人在降生时无法回避、无法选择的,其活动也必须以这些先在为起点、为基础。这些先定的前提是基础,奠定了人后天发展的根基。而后的发展将打上这些东西的烙印,人是无法摆脱的,只能承受。此乃人的存在问题上的唯物论。
  人来到世间就获得了既定的前提,但并不是永远地在此既定前提下生存,人决定必要打破这些前提获得自由。这就是人的存在的创造性。马克思说:“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劳动”,主体是“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产生的创造性的生活表现”。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创造主要是对现实的超越,依靠自己的创造劳动人把自己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有了人,我们就开始了历史。动物也有一部历史,即动物的起源和逐渐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的历史。但是这部历史是人替它们创造的,如果说它们自己也参预了创造,这也不是它们所知道和希望的。相反地,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内容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立论基点的人学建构
一、人的存在
(一)人的存在的含义
(二)人的存在的特点
(三)人的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
二、现实的人
(一)现实的人的内涵
(二)现实的人的特征
(三)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
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历史依据
(二)以人为本的社会动因
(三)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四)以人为本的主要原则
(五)关于以人为本所需要澄清的一些理论关系问题
(六)以人为本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内在动力的人学解读
一、人的需要
(一)人的需要的内涵
(二)人的需要的特性
(三)人的需要的类型
二、人的利益及其与需要的关系
(一)人的利益的含义
(二)人的利益的类型
(三)人的需要与利益的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
(一)人的物质精神需要和利益是科学发展观的内驱力
(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群众需要和利益的思想
(三)满足实现人民群众需要和利益的现实路径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最终目的的人学审视
一、人的全面发展
(一)早期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六)人的全面发展所应处理的关系
(七)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二、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实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自由全面发展与生活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三)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二)人的发展的协调性
(三)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的人学探析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内容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生成
(四)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光明前景
二、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的含义及其构成
(一)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的含义
(二)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的构成
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人与自然的和解
(二)人与人的和解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社会价值的人学思考
一、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人与社会的互动共生
(二)人与社会关系的新阐释
二、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运动
(一)社会主体与社会规律
(二)社会主体的创造性作用
(三)社会规律的实现机制
三、人与社会关系同科学发展观的相互作用
(一)人与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前提
(二)科学发展观对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四、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
(二)积极关注社会公平正义
(三)努力协调各种利益矛盾
(四)尽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